历史学科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 学校 江南的开发 北京市东方德才学校 教材 教师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江南的开发》一课是北京版教材七年级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内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原因。这一时期表面看是动荡、对峙,但乱是表象,发展是实质,特别是江南经济在南北方人民共同努力下得到开发,酝酿并导致新的更高基础上的统一。 学生情况分析: 从知识层面看,学生对本课内容往往了解不多,知识上不够连贯;从历史认识层面看,通过此前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学生对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初步的认识,但基本不了解人口迁徙等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初一学生感性多于理性,形象强于理解。上述情况表明,本课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应充分以形象化的知识启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方式: 讲授和问题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学资源: 教材、图文材料、课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 通过识读示意图和历史图表,了解北民南迁的史实,学习正确解读历史图表的方法。 通过列表、设计示意图等方式,归纳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初步形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进一步形成从史实出发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南北方人民共同创造了这一时期的物质文明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北京版《历史》第1册 郭大维 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教学难点: 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导入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结束的?” 指出三分归一统之后历史进入了两晋南北朝时期。 新课 一、南北朝 利用多媒体演示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动态历史发展线索图。教师先演学生活动 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回答。 学生观察历史发展线索图,注意教师的设置意图 进行史实的铺垫和补充,完成史事过渡,进入新课的学习。 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线索较为繁杂,头绪较多,通过图示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历史发展的主线。教师先进行学习方法的示范,后指导学生进行演示。在梳理史实的同时培养学生概述历史线索的能力。 通过问题使学生的思考不断深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北方人口南迁 利用投影展示《北方人口南迁示意 学生看图,了解人口 在识读历史示意图的方法方面进行指导,使学生了解北民南迁的史实,提高学生解读历史示意图示、概述两晋及北朝的发展线索,讲述,在阅读教材文随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填写并概述东晋、南朝的发展线索,明确南北朝的概念。 提出问题:观察两晋南北朝发展线索图,感受到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除了所看到的表面现象外,这一时期南北方的发展有哪些新的变化? 字的基础上填写历史发展线索图并进行讲解。 学生思考、回答,感受这一时期政权分立、南北对峙的特点。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图》,指导学生观察,正确解读。 迁出的地区,迁徙方让学生观察、分析《3世纪南北方向,迁入的地域。学城市人口变化》。 生分析示意图,了解北民南迁后南方城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结合这一时期南北方特点,分析人口南迁的原因。 让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关于北民南市人口的增加。 学生思考,依据本课所学内容和生活经验回答,认识北方的战乱;南方相对安定的环境和大量未经开垦的沃野是北民南迁的重要原因。 学生阅读相关文字的能力。 没有按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安排教学顺序,目的是突出对北民南迁原因的分析。 给学生展开合理想像的历史依据,培养学生的历史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合理的历史想像,使学生对人口南迁的影响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利用问题,完成教学环节间的过渡。 迁的内容,想像全家人一起南迁,内容,结合历史背需要带什么东西?希望搬到怎样的地方?安定下来后会做哪些事?引导学生认识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南迁且多是世家大族或举家南迁给江南带来的巨大变化。 提出问题:在北民南迁的历史背景下,江南的经济有了怎样的发展? 三、江南的开发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南朝兴建水利工程、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扩大耕地面积、广泛种植北方粮食作物等文字内容;识读《南北朝经济发展图》;观察、欣赏南朝《青瓷莲花尊》、《青瓷博山护》、《青瓷刻花莲瓣鸡头壶》、《蜀锦残片》等相关文 学生阅读、分析、归纳图文材料,提出不懂的问题,设计、绘制江南经济发展表现的图表。 景、个人经验和相关问题进行想像并和其他同学交流。学生对北民南迁产生的影响进行归纳、概括。 使学生从文字、历史示意图、文物图片等不同类型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形成从具体史实中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物图片。指导学生依据以上内容,
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