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地理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的发展与深入:人口迁移是以人口增长为基础的,而人口迁移和人口增长又一起塑造了人口分布的面貌。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促进了城市化的推进,没有大批的农民由乡村到城市的迁移活动,城市化水平就不可能快速提升。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口迁移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 二、教材分析
《人口的空间变化》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第一章是人文地理的开篇,也是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的过渡。而本节的人口迁移一方面是人口增长的发展和深入,另一方面,它又促进了城市的推进,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本身就具备初步的人口知识,但仅是对一些表面现象的认知,对人口迁移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知之甚少,平时对身边的地理事象关注也比较少。
2、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对新的学习情境有极大的兴趣与学习欲望。
3、高一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但是由于接触的社会面狭窄,在探究思考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正确的情感教育引导。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口的不同特点。 2.利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 3.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1 / 5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地理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现象,它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五、教学重点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内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流向。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流向,尝试分析时代背景。 3.学会归纳、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变化。 六、教学难点
1.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重点是民工流动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 2.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人口迁移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学生准备】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可以让学生课前了解身边存在的有关人口迁移的现象。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八、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环节一:课程导入 环节二: 讲授 新课 一、快速阅读课本P8,思考 1、什么是人口迁移?它与人口流动有何区别? 2、人口迁移按照地理范围、迁移方式、时间可以有哪些类型? ppt展示一些人口移动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哪些是人口迁移,并说明判断理由。 (1) 长江三峡工程涉及的100多万人搬迁沿海安家落户 (2) 某同学国庆长假去北京旅游 (3) 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4) 远嫁至新疆的广河姑娘 二、读“二战前世界人口迁移路线图”和“世界现代人口迁移图” ,结合教材总结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和特点,并联系当时的政治历史背景,思考其原因2 / 5
这部分主要是对一些易懂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习题强化,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回答后,给出激励性评价,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强调。 对迁移概念的深入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更好的区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对人口迁移类型细致入微的分析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迁移原因埋下了伏笔。 直接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地理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小组交流讨论后完成表格。 三、问卷调查:列举你身边存在的人口迁移现象,试分 析原因。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及 “1949年 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 移的主要流向图”等 地图,结合当时的历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读教材,自学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相关内容后,分史政治背景,小组讨组讨论所给案例中人口迁移的原因,并归纳人口迁移的论后完成表格。 影响因素有哪几大类。 1.农村人口往城市迁移。(经济因素) 2.印巴分治的图片和资料.。(社会文化因素) 3.美国很多老年人退休后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4.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5.深圳、珠海因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6.中国历史上迁都引起的人口迁移。 、、、、、、、、、、、 小组交流讨论后回答对学生的表现,教师给出相应的积极评价,并进行归问题。 纳总结。 及意义,小组交流讨论后完成表格。 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结合图表及阅读材料,在了解国际人口迁移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料,读图和提取材料的能力,同时,在无形中引导学生构建多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的知识网络。 通过调查的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相互交流合作,运用比较分析法按时间细化,找出新中国成立前,改革开放前后的人口迁移特点,并深究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这部分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交流合作,并通过小习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理解的更清楚更准确,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3 / 5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地理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环节三:课堂小结 环节四: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通过让学生填写已做好框架的知识结构图的方式来强化认识,构成系统认知进而通过两道综合性习题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运用这部分知识的能力。 学以致用,让学 及时消化巩固。 生课堂作答。 板书设计 1. 2人口的空间变化 4 / 5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地理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九、教学反思:
1、改变学生传统课堂学习方式: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和更多的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并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2、注重用图像引导学生的思维:每一个地理规律的得出都是在学生在分析对应的人口迁移图的基础上,并且时刻联系当时的历史政治背景,让学生的思考不是止于一个点,而是在一个思维链上发展。
3、用问题引领学生的思路:问题设置难易适当,有梯度,有利于学生思考的逐步深入 ,而课堂最大的亮点还在于乡土教材的使用,让学生借助身边鲜活的事例更深刻地理解地理知识,进而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