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伯利兹历史的简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伯利兹历史的简介

伯利兹(英语:Belize),是中美洲唯一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国名来自国内河流伯利兹河和最大城市伯利兹市,该市是伯利兹的旧首都,新首都为贝尔莫潘。伯利兹东临洪都拉斯湾,与洪都拉斯隔湾相望,两国最近距离只有75千米,总面积为22966平方公里。

伯利兹原为玛雅人居住地。16世纪初成为西班牙殖民地。1638年英国殖民者侵入。1862年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称英属洪都拉斯。1964年实行内部自治,但防务、外交仍由英国负责。1973年改为现国名1981年9月21日正式独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伯利兹经济在传统上以林业为主,特别是糖、柑桔类水果、可可、稻米、烟草等。渔业也颇为重要。伯利兹的原始居民是玛雅人,曾在这里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

16世纪初,伯利兹沦为西班牙殖民地。为了从洋苏木中提炼染料,西班牙殖民者在这里从事伐木活动。

1638年,苏格兰海盗P.华莱士等人来此建立据点。此后,英国和西班牙对这一地区进行了长期的争夺。 1786年,英国取得对该地的实际管辖权。

1821年,危地马拉独立时,宣布继承西班牙对该地的主权。 1859年,危地马拉承认英国对该地的主权,但以修建一条从危地马拉通至大西洋岸边的公路为交换条件。

1862年,英国正式宣布伯利兹为其殖民地,并定名为英属洪都拉斯。 1940年,危地马拉以英国未践约为由,宣布1859年条约无效,并在1945年宪法中将伯利兹划入自己的版图。后来两国多次谈判都无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伯利兹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 1964年,英国被迫同意伯利兹实行“内部自治”。 1973年6月,英属洪都拉斯改名为伯利兹。 1974年,伯利兹加入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

1975年,联合国绝大多数国家投票支持伯利兹独立;英国表示允许伯利兹独立,但危地马拉反对。

1979年,联合国139个国家再次投票支持伯利兹独立。

1981年3月,伯、英、危三方达成协议,同意伯利兹于年内独立。 1981年9月21日,伯利兹正式宣布独立,为英联邦成员国。独立后仍为英联邦的成员,人民统一党领袖G.C.普赖斯任总理。 1984年,伯利兹举行首次大选,统一民主党获胜,M.E.比索诺任总理。

1987年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伯利兹建交。 1989年10月11日,伯利兹普赖斯政府与台湾“建交”。 1989年10月23日,中国宣布中止与伯利兹外交关系。 国名

伯利兹(Belize)代码BZ。法文意为“航标”、“灯塔”,旧称英属洪都拉斯,台湾地区称贝里斯。

国旗

伯利兹国旗启用于1981年9月21日,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面主体为蓝色,上下各有一红色宽边,正中为白色圆地,其中绘有50片绿叶环绕的国徽。蓝色代表蓝天和海洋,红色象征胜利和阳光;50片绿叶构成的饰环表示纪念该国自1950年开始为争取独立而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 国徽

伯利兹国徽启用于1981年,国徽上有一棵枝叶茂密的绿色红木树,这是伯利兹的国树,是伯利兹人的骄傲。伯利兹森林资源极其丰富,占国土总面积70%以上,盛产红木、苏木和染料木等名贵木材,伐木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国徽底部蓝色的天空下,有一艘扬起风帆、破浪前进的渔船,代表捕鱼业和航海业;左上方是表示伯利兹与英国密切联系的“米字旗”和交叉的撬杠及短斧;右上方的锯子和长斧象征“森林之国”伯利兹发达的伐木业。国徽两侧各有一名土著人手持斧头和撬杠,象征以伐木为生的当地居民。底部的饰带上写着伯利兹谚语:“我在林荫中繁荣昌盛”。 国歌

《自由的土地》(英语:Land of the Free)是伯利兹的国歌。萨谬尔·阿佛列德·海因斯作词,赛尔温·瓦福德·杨恩作曲,歌曲完成于1963年,1981年采用为国歌。

伯利兹历史的简介

伯利兹历史的简介伯利兹(英语:Belize),是中美洲唯一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国名来自国内河流伯利兹河和最大城市伯利兹市,该市是伯利兹的旧首都,新首都为贝尔莫潘。伯利兹东临洪都拉斯湾,与洪都拉斯隔湾相望,两国最近距离只有75千米,总面积为22966平方公里。伯利兹原为玛雅人居住地。16世纪初成为西班牙殖民地。1638年英国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0gz152m0m667gj1yjqg01k8300x4z01cq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