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国当代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状况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部分学者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状况及成因的研究结论。形成公正合理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前提。就如何形成合理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提出了几点措施。
关键词: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公正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模式与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分层方面,贫富差距迅速扩大,弱势群体成员急剧增多,而且,穷者的穷和富者的富都同样触目惊心。社会流动方面,个体的起点不平等,没有构筑起社会流动的公正初始平台。因此,需要思考解决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方面的不公正问题。形成公正合理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前提,社会分层唯有建立在社会公正基础上,才可能对社会成员起正面的激励作用;社会流动唯有建立在社会公正基础上,才可能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社会也才可能长治久安。
一、我国当前社会分层情况及成因
对于我国当前社会的阶级阶层,学者们或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法来划分,或以韦伯主义的“三位一体”来划分,总之他们已经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给出了多种结果。有的认为,我国已经形成四大阶级,即管理阶级、资本所有者阶级、专业和技术阶级、劳动阶级,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管理阶级和资本所有者阶级[1]。学者们对我国当前社会阶级阶层的划分结果,虽然各有不同,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其中的“大同”就是: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处于社会分层的顶端,占绝大多数的工农阶级处于
社会分层的底层,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对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状况的形成原因,有许多学者进行了富有成果的研究。国外的学者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是市场转型力量导致新的社会分层。倪志伟在《市场转型理论:国家社会主义由再分配到市场》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经济中经历着由再分配向市场分配转型的部门中,直接生产者的权力相对再分配者而言有所加强。”[4]在后来的文章中,倪志伟对他的市场转型理论又进行了局部的修改,认为“分层机制的变化源于以市场制度为中心的收益和利润机会的扩展”。也有学者认为,再分配权力的概念不应从分层研究中摒弃,尽管权力运行的机制发生了变化。这方面,有边燕杰、罗根的权力维续论,有白威廉和麦谊生的政治市场观点[4]。国内学者对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的形成原因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认为,一定的社会分层是嵌入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之中,而社会经济形态的产权所有制及其与国家权力的关系极大地构造了社会分层。对特定的中国而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制度安排下,再分配权力、寻租能力、市场能力共同决定着人们的收入分配,此三个维度的特权构成了人们在收入方面的阶层分化的动力基础”[5]。
二、我国当前的社会流动特征
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极大地改变了我国以往的社会流动模式。个人的能力结构逐渐成为影响社会流动的关键因素,后致性因素起着更强的社会流动的作用,社会结构趋向开放。概言之,当前中国的社会流动有以下特征:
(1)教育成为现代社会影响社会流动的关键力量。在推行市场经济和竞争机制后,教育的重要性被空前重视,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民众的普
遍愿望。“文凭社会”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教育回报的认识和决定社会地位的重要。教育不仅影响个体在国内的社会流动,也使个体“流动”到国际社会。
(2)创造财富的能力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社会对财富观念的转变使人们积极进行经济活动,从市场中获取经济资源。有市场能力的企业家、经理和其他人员在经济领域中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个人财富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改变着自身,向优势阶层流动。
(3)优势阶层的优势继续累积。社会的优势阶层,或拥有政治资本,或拥有经济资本,或对二者兼而有之。在我国社会转型的特定背景之下,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在互相交织和转化,优势阶层有再生产的趋向。
(4)制度缺陷的影响。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一些不合时宜的旧有政策仍然发挥作用。户籍制度造成了城乡隔离,农民工就业于城市但不能拥有市民权益。教育政策使教育的公平得不到实现,起点不平等,并进而影响个人一生的社会流动的结果不平等。体制内对体制外的封闭政策都在影响社会的健康流动。
三、构建健康的社会分层
根据罗尔斯“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7]的理念,政府必须将眼光聚焦于“最少受惠者”,致力于保障弱势群体的社会和经济权力,创造社会和经济的事实平等,从而在社会公正的基础上构建健康的社会分层。
(一)建立弱势群体基本社会保障 (二)规范政府权力运作 (三)努力建设福利型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