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胃肠间质瘤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要点
胃肠间质瘤 (GIST) 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根据发病部位、大小、核分裂象及有无破裂等,GIST的恶性潜能从极低危至高危不等。小GIST特指直径<2cm的GIST。尽管大多数小GIST病例在临床上呈良性或惰性表现,但确有少数病例显示出侵袭性行为,尤其是核分裂象计数>5/5mm2 者。既往共识中有关小GIST的推荐证据较少。 1 小GIST定义及流行病学
观点: 胃是小GIST最好发的部位,其余依次为小肠、结肠、直肠。证据级 别:B。推荐意见:强推荐。 2 小GIST的生物学行为
观点1: 小GIST有一定的恶性潜能,非胃来源小GIST生物学行为更差。证据级别:B。推荐意见:强推荐。
观点2: 超声内镜的高风险特征如强回声灶、异质性、边界不规则、囊性变等,有助于预测小GIST恶性潜能。证据级别:C。推荐意见:弱推荐。 3 小GIST的辅助检查
观点1: 超声内镜是小GIST的首选检查。证据级别:B。推荐意见:强推荐。
观点2: 增强CT对于小GIST的定位及随访检查有一定意义。证据级别:B。推荐意见:强推荐。 4 小GIST的鉴别诊断
观点: 小GIST是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一种,术前易与平滑肌瘤、神经内
分泌肿瘤、脂肪瘤、异位胰腺及施万细胞瘤等混淆。证据级别:B。推荐意见:强推荐。 5 小GIST的外科治疗 5.1 胃
观点: 有高危因素的胃小GIST应手术治疗,对于适宜部位的小GIST可以采用腹腔镜手术,单纯内镜下切除仍需谨慎。证据级别:B。推荐意见:弱推荐。 5.2 十二指肠
观点: 十二指肠小GIST在完整切除的基础上应尽量保留器官功能,减少行联合脏器切除及消化道重建。证据级别:B。推荐意见:强推荐。 5.3 小肠
观点: 小肠小GIST,一经发现应积极切除,不建议常规行腹腔镜下切除治疗,但可借助腹腔镜技术暴露及定位肿瘤。证据级别:C。推荐意见:弱推荐。 5.4 结肠
观点: 结肠小GIST罕见,绝大多数无临床症状,一经发现应积极切除。证据级别:C。推荐意见:强推荐。 5.5 直肠
观点: 直肠小GIST一经发现应积极切除,在完整切除的基础上尽量保留功能。证据级别:C。推荐意见:强推荐。 6 小GIST的内镜治疗 6.1 食管
观点: 食管小GIST常见于食管下段,可考虑内镜下切除。证据级别:B。推 荐意见:强推荐。
6.2 胃、十二指肠、小肠、结直肠
观点: 小GIST的内镜治疗仍有争议,胃来源者可酌情开展,其余部位证据不足。证据级别:C。推荐意见:强推荐。 7 小GIST的病理诊断
观点: 小GIST常起源于固有肌层,通常核分裂象少见。证据级别:B。推荐意见:强推荐。 8 小GIST的分子靶向治疗
观点: 小GIST通常不需要术前治疗,但是对于核分裂象>5/5mm2 者,术后建议行基因检测,应给予靶向治疗。证据级别:C。推荐意见:弱推荐。
9 小GIST的观察策略
观点1: 非胃来源小GIST不建议观察。胃小GIST可在患者充分知情同意下选择观察。证据级别:C。推荐意见:强推荐。
观点2: 胃小GIST在随访中出现EUS或增强CT高风险表现时需结束观察,积极手术治疗。证据级别:B。推荐意见:强推荐。
观点3: 直径>1cm的胃小GIST在观察中应当更加积极,建议每6~12个月复查1次。证据级别:B。推荐意见: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