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研究》开题报告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研究”》开题报告
广州开发区第二小学 李慧勤
一、课题的提出
国家教委《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美术教育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价值体现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是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在当前以倡导多元文化倾向为主流的环境下,小学生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无不充斥着网络的、大众的甚至低俗文化冲击成潮的现实氛围中,学生缺乏对高雅童真的美术文化审美能力,因而导致优秀文化没有被孩子们所认识,也就难以得到合理继承。本课题提出正是基于这一现实状况进行的系列研究,希望在这研究期间真正了解学生的审美取向,并在课堂及相关活动中得到正确的引导。通过正确有效的审美引导,并将其拓展为可利用的小学美术教育资源,是适时的和非常必要的,同时这也是学生开拓艺术视野,提高艺术品味、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他们尊重艺术、保护艺术态度以及能力的时代契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五年寒窗固然能培养出工程师,但学会做人,则需要一辈子;要培养自己具有美的心灵,美是自我教育的的重要手段。”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可塑性极大。我国 近代著名教育家察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席勒还明确提出了德年版,第174页)可见,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提出:“为了在 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美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美育书简》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39页)、智、体、美四育的概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