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不是为干部减责
文山会海、海量报表、过度留痕、频繁检查、多头考核等是基层减负针对的重点。基于此,一些地方干部就“过度反应”,该开的会不开,该安排的调研不安排,甚至在不留痕的“帽子”下不落实工作,遇事消极懈怠、拖拖拉拉、效率低下。他们对基层减负刻意歪曲、断章取义,用“减负”为“无为”找借口,助长了懒政、怠政的歪风,亟需予以整治和肃清。
常言道,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减负,把基层干部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一些干部就感到“飘飘然”,以为迎来了轻松无负担的好日子。殊不知,“轻装上阵”不止于“轻装”,更在于“上阵”。减负的初衷并不是让基层干部闲下来、歇歇脚,而是让腾出双手、抢抓机遇,集中精力干大事。因此,必须辩证地看待基层减负,该减的负担必然要减,该负的责任要再强化,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要统一思想认识。端正减少不等于归“零”,减负不意味着越少越好的工作态度,树立减负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的思想,以时不我待的饱满状态加速奔跑。要清醒认识到,“减负”不是“减责任”,减掉形式主义带来的“无用功”,就是为了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把自己的责任扛起来,把更多精力用在真抓实干上。
要端正工作态度。减负不能“甩摊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要扛起肩上的责任,工作往实里抓,事情往实里做,借助信息化手段,将千条线“统”起来,通过机制创新,理顺条块关系,统筹各方利益,做到自我减负加压。
要认真履职尽责。 减负不要“歇歇脚”。需要警惕的是,“减负”不是“减责”,减负是为了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更好地担当作为,千万不能有“歇歇脚”“喘口气”的思想。人还没有走出“文山会海”的包围,思想就转到了“休闲养神”的频道。基层干部应该正确“调频换挡”,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战斗”。
要主动担当负责。减负不要“轻飘飘”,要变“被动”为“主动”。要增强内生动力,强化责任担当,变“手动档”为“自动档”,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不等不拖不靠,从“务虚”的漩涡中走出来,弘扬实的作风,拿出实的办法和举措,敢于动真碰硬,善于攻坚克难,下一番“绣花功夫”,做一名实干闯将,变愿景为实景,化蓝图为现实。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艰难困苦,砥砺担当品格。只要我们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就一定能够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交上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