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直接检验 D.间接检验 E.逆推法
27.态度的结构包括(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倾向成分 E.理智成分
28.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有( )。
A.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B.必须而适当的联系 C.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D.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E.原型的完备与概括
第五章 教学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5.选拔性考试一般是典型的( )。
A.学能测验 B.成就测验 C.得到师长评价 D.常模参照测验 8.在课堂教学中,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三大因素是( )。 A.教师、学生和师生互动 B.教法、学法和师生互动 C.教法、学法和课堂气氛 D.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
10.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考学习的行为等表现,称作( )。
A.心理异常 B.不适应表现 C.不良表现 D.问题行为
15.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下列哪一项是个别化教学模式( )。
A.程序教学 B.情境教学 C.合作学习 D.发现式教学
21.渴望与别人发生相互作用,并建立和谐关系。这体现了人际关系需要中的( )。
A.感情需要 B.爱的需要
C.控制需要 D.包容需要 二、多项选择题
1.课堂管理的目标是是学生能( )。
A.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 B.进行自我管理 C.投入到学习中去 D.安静和驯服 E.良好品德的形成
2.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包括( )。
A.操作性 B.指导性
-第16页-
C.系统性 D.突显性 E.预演性
3.选择教学媒体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
A.教学情境 B.学生的学习特点 C.教学目标 D.教学评价 E.学生数量
5.舒茨的人际关系需要理论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包括( A.包容需要 B.控制需要 C.感情需要 D.生存需要 E.尊重需要
7.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表现为( )。
A.对立与统一 B.形成群体成员的归属感C.积极与消极 D.合作与竞争 E.主体与客体
8.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 )。
A.群体成员的人数 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C.对活动的满意感 D.群体领导方式 E.和谐的人际关系
9.教学设计的依据包括( )。
A.教学的排版模式 B.现在教学理论 C.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D.教学的实际需要 E.学生的需要
10.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层次,包括( )。 A.知识 B.理解 C.分析 D.准确 。 E.接受
第六章 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2.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 A.应有的责任感 B.积极的社会功能 C.应有的义务感 D.应有的道德面貌 4.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而是( )。 A.自我意识正确 B.人格结构完整
C.社会适应良好 D.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5.如果一个人确信某种紧张情境不能改变或控制时,( )就取代焦虑成为主要症状。
A.抑郁 B.强迫
-第17页-
) C.恐怖 D.紧张 8.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主要有( )。
A.认知、人格和行为 B.认知、气质和行为 C.认知、情绪和行为 D.认知、人格和道德品质
第三部分 教育政策法规解读第一章 教育法律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2.教育法规实施的两种方式是( )。
A.适用与遵守 B.贯彻于落实 C.执行与监督 D.宣传与执行 7.位于我国教育法规体系的第二层次的是( )。 A.教育法 B.部门教育法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行政规章 11.教育法的本质特征是( )。
A.国家意志性 B.普遍性 C.强制性 D.规范性 13.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中不包含( )。
A.法定条件 B.法律后果 C.法律事实 D.行为准则 17.在我国,颁布行政法规的机关是( )。 A.国务院各部、委、局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代表大会 D.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下列不属于教育行政规章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B.《关于普及初等教育基本要求的暂行条例》 C.《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暂行条例》 D.《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
24.教育法规中确立的有关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基本制度和原则等,必须符合( )。
A.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B.我国基本国情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教育内在规律
第二章 依法执教与教师违法行为预防
无
-第18页-
第三章 现行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及重要规定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
31.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 )开始实施。 A.2006年9月1日 B.2006年6月29日 C.1994年10月31日 D.1986年4月12日 37.我国教育督导机构分为( )。
A.三个等级 B.四个等级 C.两个等级 D.五个等级 40.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 )确定。 A.当事人的主观动机和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B.当事人的行为和主观动机之间的关系 C.当事人的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D.当事人是否有主观故意
4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 )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学生健康成长 B.学生身心发展 C.教师专业发展 D.学生的创新能力
50.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 )
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
A.1 B.2 C.3 D.4
5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的规定,( )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A.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 B.中央国家机关 C.地方各级国家机关 D.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52.在学校发生事故时,学校领导应负( )。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53.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立法目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展基础教育 B.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C.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D.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5.张某担任某市一中高二英语教师,因怀孕后被学校解聘。该学校侵犯了女教师的( )。
A.教育教学权 B.名誉权 C.受聘权 D.生育权 56.( )主管本行行政区域内的民办教育工作。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第19页-
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区人民政府
D.省、自治区、直辖区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6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未来十年国家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
A.育人为本 B.提高质量 C.促进公平 D.改革创新 二、多项选择题
3.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 )条件。 A.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有合格的老师
C.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 C.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E.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8.教师考核应注意遵循( ),以利用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的调动,增强教师的事业心、真任性。
A.科学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公正性原则 D.准确性原则 E.激励性原则
-第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