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武汉市文化产业振兴计划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武汉市文化产业振兴计划(2012-2016年)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及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振兴武汉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文化五城”、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制订本计划。

一、计划背景

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载体,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战略性和支柱性的重要产业,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点。

随着武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投资不断增长,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品服务丰富多样,社会文化消费日趋活跃,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文化、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行业蓬勃发展。2011年,武汉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84.0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8%;从业人员25.23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5.38%;从事文化产业及相关活动的单位数(含个体户)共11574家,其中法人单位2414家、产业活动单位406家、个体户8754户。基本形成国

有文化企业和民营文化资本齐头并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但也应该看到,目前武汉文化资源分散,产业规模较小,龙头文化企业偏少,知名文化品牌缺乏,文化产业链还不完整,文化产业的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有限,文化产业离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还有不小的距离。

未来五年,武汉文化发展面临着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外部环境更加趋好,内在动力更加强大,文化产业凸显出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巨大潜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将文化产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在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打造“文化五城”、建设文化强市的文化建设中心任务。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武汉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城市软实力的基础更加雄厚。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武汉迎来了“高铁时代”,与周边及国内中心城市的联系更为便捷,武汉文化的吸引力更大,辐射力更强。“十二五”期末,武汉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万亿元大关,人均GDP将突破15000美元,将催生巨大的文化消费需求,对文化产业发展将产生强有力的拉动作用。作为首批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首批国家文化和科技如何示范基地,武汉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将不断增强,成为推动武汉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打造“文化五城”、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壮大优势文化产业为重点,以重大文化项目为抓手,以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为保障,实施文化产业“超倍增”计划,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努力形成与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

2.主要目标

到2016年,文化及其相关产业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以上,成为全市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武汉成为世界“工程设计之都”、全国文化科技创新示范城市、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基地和现代化区域性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做强。培育壮大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品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壮大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广告会展等传统文化业态的同时,加快发展新媒体、网络服务、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一批新兴文化业态。

——文化产业布局进一步合理。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能级显著提升,三镇之间、城郊之间集聚发展与均衡发展相结合,形成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文化产业集群。

——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文

化原创能力进一步提高,特色文化产业品牌体系逐步形成,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逐步成为文化流通领域的主要力量,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明显增加。

——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培养引进一批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3.发展战略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遵循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重点实施“五大战略”。

龙头带动战略。加速资源整合与产业链拓展,培育一批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市场主体,打造若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龙头企业,吸引国内外领先的文化企业和创意机构来汉发展。

项目拉动战略。谋划和启动一批具有示范性、基础性、战略性、带动性的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提升产业规模和整体素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城市文化生态协同创新计划,打造政策支撑、公共服务、投资融资、贸易合作、人才培养五大服务平台,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技术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产业联动战略。以提升产业附加值为导向,在传统产业中融入文化和创意元素,促进科技、金融、贸易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跨行业、跨部门渗透融合,形成融合型的新业态和产业链。

区域互动战略。围绕中部地区、特别是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

调整,突出特大中心城市文化特色和产业影响力,形成优势互补、相互拉动、共同发展的局面,带动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三、重点产业

加快发展创意设计、网络文化、动漫游戏等极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文化产业,改造提升传媒出版、演艺娱乐、文化旅游、艺术品业、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竞争实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以八大重点行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文化产业“超倍增”目标。

1.创意设计业

主要包括工程设计、工业设计、城市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时尚设计、广告创意设计、软件信息服务业等行业。到2016年,全行业营业收入达到1500亿元,培育10个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区,引进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设计企业、设计师工作室,打造2—3个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设计主题展会,初步形成“武汉设计”品牌效应,“设计创意之城”初步成形,“世界工程设计之都”条件基本具备。

重点发展工程设计业。依托在汉设计院所和龙头企业,积极建设东湖工程设计城、沌口工程设计产业园、金银湖工程设计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汉口三阳路、王家墩CBD、汉阳月湖、武汉新区、武昌中南路等工程设计产业片区,以服务制造业的高端工程设计为重点,促进工程设计业提升。加快发展工业设计业。与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相呼应,依托武大、华中大、武汉理工大、湖工大等院校,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围绕汽车、装备制造、钢铁、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能源环保、生物医药、家电、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支持设计服务与重点项目对接,

武汉市文化产业振兴计划 

武汉市文化产业振兴计划(2012-2016年)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及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振兴武汉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文化五城”、建设文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zxd75drfh7l7tx29ybm0wacw0f2i000g9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