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thrombosis,CVST)是指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常伴有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颅内高压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中约占0.5%~1%。

我国没有相关流行病学数据,但随着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技术的提高,本病并不少见,尤其在口服避孕药和围产期女性中更应值得重视。病变部位可原发于脑内浅静脉、深静脉或静脉窦,其中单纯浅静脉血栓形成罕见,多由于脑静脉窦血栓延伸而来;深静脉血栓形成则以大脑内静脉和大脑大静脉多见。60%以上患者病变累及多个静脉窦,其中以上矢状窦发生率居首位。由于脑静脉与静脉窦之间、静脉窦与静脉窦之间,以及静脉窦与颅外静脉在解剖上存在吻合、彼此沟通,当静脉(窦)血栓形成时,血栓累积范围、侧支循环的差异等因素导致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从无临床症状到病情严重甚至死亡。

病因和危险因素

CVST在各年龄组均可发病,成年人发病高峰年龄多在20~30岁,男女之比为每年1:1.5~5,常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病史。年龄及病变部位与病因或危险因素有一定关系。病因或危险因素可区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前者常继发于头面部或其他部位化脓性感染或非特异

性炎症;后者则多与高凝状态、血液瘀滞、血管壁损伤以及各种颅内压过低等有关,部分原因不明。约85%以上的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包括:各种遗传性或继发性的血栓形成倾向(如V因子Leiden突变、凝血酶G20210A突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蛋白C、蛋白S或抗凝血酶Ⅲ缺陷)、妊娠、产后或口服避孕药物、各种急慢性感染或炎性疾病、各种血液系统疾病、肿瘤或外伤等,但部分患者原因不明。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危险因素不尽相同,婴幼儿以脱水和围产期并发症多见,儿童以头面部急慢性感染多见,而成年女性则以口服避孕药物和围产期并发症多见。

推荐意见:CVST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建议积极查找各种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液瘀滞的因素及排除感染的可能性(I级推荐)。

临床表现

一、一般临床表现

CVST大多为亚急性(48h~30d)或慢性(30d以上)起病,症状体征主要取决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部位、性质、范围以及继发性脑损害的程度等因素。

1.颅内高压和其他全脑损害:头痛是CVST的最常见症状,约90%的病例可出现头痛,多由颅内高压或颅内出血引起。 20%左右的患者因

颅内压增高人院时即有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可出现于30%以上的患者。

2. 局灶性脑损害: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是CVST的常见表现,可单侧或双侧,或左右交替出现,包括中枢性运动障碍、感觉缺失、失语或偏盲等,见于40%~60%的患者。

3.痫性发作:部分性或全身性痫性发作有时可作为CVST的唯一表现。

4.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出现头痛、搏动性耳鸣、颅内出血等表现,而在静脉(窦)血管再通后,瘘口常可闭合。

总之,对急性或反复发作的头痛、视物模糊、视乳头水肿、一侧肢体的无力和感觉障碍、失语、偏盲、痫性发作、孤立性颅内压增高综合征,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认知障碍,以及不明原因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均应考虑CVST的可能。

二、不同部位CVST的临床表现

1.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早期即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血栓部位靠上矢状窦后方者,颅内高压更为明显,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2. 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除原发疾病的炎症表现(如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压痛)外,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症状和体征,也可伴有精神症状。

3. 直窦血栓形成: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无感染征象的高热、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癫痫发作、脑疝等,常很快进入深昏迷、去大脑强直、去皮质状态甚至死亡,部分可以突发幻觉、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症状。

4.单纯脑静脉血栓形成:单纯大脑皮质静脉血栓形成少见,可无临床表现,当局部皮质或皮质下水肿、梗死或出血时,常出现亚急性头痛和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如癫痫、轻偏瘫、偏盲等),多无明显颅内高压,血栓也可进展至静脉窦而出现相应静脉窦受累表现,临床易误诊为肿瘤、血管

畸形等病变。

5.海绵窦血栓形成: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

推荐意见:临床上对不明原因的头痛、视乳头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应考虑CVST的可能。对出现不明原因的局灶脑损害、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认知或精神障碍,或伴有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应考虑排除CVST的可能并行相关检查(Ⅱ级推荐,C级证据)。

影像学检查

一、头颅CT/CT静脉成像(CTV)

cT作为神经系统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在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多排、高分辨率cT的应用,CVST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

二、头颅MRI/MR静脉成像(MRV)

可直接显示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以及继发于血栓形成的各种脑实质损害,较CT更为敏感和准确,但血栓表现随发病时间不同而变化(表1),其中又以亚急性期的血栓高信号对CVST诊断较为可靠。

三、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

是CVST诊断的金标准M3|,但不是常规和首选的检查手段。DSA具有CT/MRI等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有创性的操作、操作不当(应用高压注射器施行窦内造影等)导致的颅内压增高风险限制了其普遍应用。在其他检

《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

《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是指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常伴有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颅内高压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中约占0.5%~1%。我国没有相关流行病学数据,但随着临床医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ztna3hxq872h8v7sa970wk4t3v4f000u5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