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 稿
课程名称:植物分类学
学 时:30学时
适用专业:植物科技学院本科专业
任课教师:张美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1
《植物分类学》电子讲稿
课程编号:B1013101
适用专业:农学专业、植保专业、园艺专业、园林专业、资源与环保专业本科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开课学期:第2学期 总 学 时:3 0学时
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20学时,实验课学时数10学时。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全面、系统地介绍有关植物界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详细介绍植物基本类群的进化与分类的基础知识,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严肃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农学、植保、园艺、园林、资环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其任务在于全面、系统地介绍有关植物界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详细介绍植物基本类群的进化与分类的基础知识。
3、总体要求:熟练掌握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主要特征;掌握被子植物重要科的特点,并能初步鉴定植物。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为后续学习专业基础课《植物生理
学》和《植物遗传学》等及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时数的分配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 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合 计
各 章 名 称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被子植物形态学术语 被子植物的分科 理论课 时数 2 6 2 10 20 实验课 时数 4 6 10 总课 时数 2 10 16 30
2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实 验 内 容 低等植物类群代表植物形态结构 高等植物类群代表植物形态结构 被子植物分科(一) 实 验 目 的 掌握蓝藻绿藻细菌真菌地衣 掌握苔藓真蕨松属形态结构 掌握毛茛科十字花科豆科菊科 被子植物分科(二) 掌握葫芦科蔷薇科杨柳科茄科 被子植物分科(三) 掌握唇形科百合科伞形科禾本科 学 时 2 2 2 2 2 周 次 1 1 1 1 1 2003~2004学年第 二 学期课程教学进度表 课程名称:植物分类学 学时:30 任课教师:张美萍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课次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教 学 内 容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植物界的概述及藻类植物 菌类与地衣植物 高等植物(苔藓、蕨类、裸子、被子) 被子植物形态分类术语基础 双子叶植物纲分科(一) 双子叶植物纲分科(二) 双子叶植物纲分科(三) 单子叶植物纲分科 植物界多样性 实验一:低等植物类群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二:高等植物类群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三:掌握毛茛科十字花科豆科菊科 实验四:掌握葫芦科蔷薇科杨柳科茄科 实验五:掌握唇形科百合科伞形科禾本科 三、教学内容:
3
第一章: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方法 自然界的植物约有50余万种,我们要认识、利用、 改造它们,就必须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植物分类的方 法大致可分为两种。 一.人为分类系统:人们按照自己的方便,不问植物亲缘 关系的远近,只就植物的形态、习性、生态或经济上 的一两个特征或特性来进行分类。 例如: 1. 瑞典植物分类学家林奈,把有花植物雄蕊的数目作为 分类标准,分为一雄蕊纲、二雄蕊纲等。 2. 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1578年),将收集记 载的植物按生态分为木、果、草、谷、菜五部三十类。 3. 将植物按习性分为水生、陆生。 4. 栽培植物按经济用途分为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 作物。 二. 自然分类系统:应用比较形态学和比较解剖学、古生 物学、植物化学和植物生态学,反映出植物界自然演 化过程和彼此间亲缘关系。 按自然分类系统来分,可以看出各种植物在分类系统 上所处的位置,以及和其他植物在关系上的亲缘。如 恩格勒系统和哈钦松系统都提出了不同的自然分类方法 (以后再作介绍),阐述了植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系统。 但直至目前,人们尚未能提出一个完全反映客观规律的植 物系统。 第二节 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
为了便于分门别类,按照植物类群的等级,各给予一定 的名称,这就是分类上的各级单位。现将植物分类的各级单 位列表如下:
中 文 拉 丁 文 英 文 界 Regnum Kingdom 门 Divisio Division 纲 Classis Class 目 Ordo Order 科 Familia Family 属 Genus Genus 种 Species Species
各级单位根据需要可再分成亚级,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组,在种下可分出亚种、变种、变型。 现以稻为例,说明它在植物分类上的各级单位。 界 植物界 Regnum vegetabile 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 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亚纲 颖花亚纲 Glumiflorae
4
目 禾本目 Graminales 科 禾本科 Gramineae 属 稻属 Oryza
种 稻 oryza sativa L.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它是具有一定的自然分 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物类群。 同种植物能进行自然交配,产生正常后代,不同种 间存在生殖隔离,即不同种不能交配或能交配,但后 代不育。
如果种内个体之间有显著差异的,可分为亚种、变 种、变型。
亚种:是指某种植物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种群,由于受所 在地区生活环境的影响,它们的形态构造或生理 机能上发生某些变化,这个种群称该种的亚种。 如分布在新疆的新疆桃是原产山区桃的亚种。 Subspecies缩写ssp.(subsp.)
变种:在同一生态环境的同一个种群内,如果某个个体或某 些个体组成的小种群,在形态、分布、生态或季节上, 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异,并有了稳定的遗传特性时, 这个个体或小种群,即称为原来种的变种。如糯稻为 水稻的变种。varietas缩写var.
变型:有形态变异,但看不出有一定的分布区,仅是零星分 布的个体。如夏枯草花为淡紫色,种内发现白花变型。 forma缩写f.
品种:不属于自然分类系统的分类单位,而是属于栽培学上 的变异类型。它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培育或为 人类所发现的。
种内各品种间的杂交,叫近亲杂交,而种间、属间或更 高级单位之间的杂交叫远缘杂交。育种工作者常遵循近亲易 于杂交的法则,培育出新的品种。
第三节 植物的命名法则
全世界现在约有50万种植物,不同民族、地区有不同的 俗名,各地区对同一植物可以有几个名字,即所谓\同物异名\, 有时不同的植物却叫相同的名字,\同名异物\。为国内和国 际间的植物交流,避免\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造成的混乱, 处使全世界植物名称的统一和稳定,瑞典植物分类学家林奈 于1753年创立了\双名法\,做为国际上统一的命名法规。
双名法:林奈于1753年用两个拉丁单词作为一种植物的名称, 第一个单词是属名,是名词,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第二个单词为种名,是形容词;后边再写出定名人 的姓氏或姓氏缩写,第一字母要大写。 例如:
水稻 Oryza sativa L.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