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国选择了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企业要成为市场的主体、竞争的主
体。加入wto以后,中国将与世界经济更趋一体化,国有企业面临着国际上企业和国内的民营企业双重竞争压力和竞争环境,使得国有企业必须与世界先进管理方式接轨,按照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原则,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企业制度,即将西方实行的现代企业制度与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相结合,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良,充分发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同时充分保证党对国有企业的坚强领导。一、创建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现实可能性首先,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由中国国有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微观经济细胞,是国有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论断,作为上层建筑中最主要内容的政党制度必然要反映到生产关系中,反映到国有企业中,因此,在国有企业坚持和加强党建工作,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同时,国有企业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两种必然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探索以二者结合为特征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其
次,创建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提高党执政能力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是国家的执政党,国有企业是工人阶级的集中地,国有企业职工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阶段基础和群众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国有企业的党组织是我党各级党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基础稳固,才能保证党的整体有强大的战斗力,才能经得起任何风浪考验。如果在国有企业放弃了党的领导,放弃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就成了无本之木,架空于人民群众之上,党的执政地位就必然受到威胁。因此,在国有企业坚持和加强党建工作,创建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党执政的重要保证。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深刻教训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国家的国有企业中,由于片面强调经济自由化,一味照搬西方企业制度,放松了党的建设,放弃了党的阵地,使党在国有企业的领导地位被严重削弱,有的党组织完全涣散,特别是苏共这样强大的党,丢掉了党对国有企业的绝对领导,失去了党的力量根本源泉的广大工人阶级的支持,从而自毁根基,大厦一夜倾倒。当然,这里面也有其他体制上的原因,但放弃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其三,创建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可能性。西方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是一剂企业发展的灵丹妙药,这不仅可以从前苏联的国企私有化后,建立了西方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中可窥一斑;而且也可以从现代欧美一些国际大企业在法人治理结构中出现的问题有所了解。前一段时间美国安然公司、世信公司等国际一流大企业出现的严重造假行
为,使西方现代企业制度中委托代理的诚信出现危机,现代企业制度不是绝对完美的,存在的一些弊端。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总体上,现代企业制度仍然是目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企业经营管理先进模式,关键是如何将我国的国企党建工作与之结合,在发挥现代企业制度的优势同时,发挥党建工作优势,努力克服弊端,完善制度。这个结合点正是创建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可能性。其四,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中党建工作的定位。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指出上层建筑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如果发生积极作用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西方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指出,私有化和竞争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最佳福利模式,集体、共有可以创造出更大地福利,但前提是人的行为要得到很好的统一。两者的思想结合到我们现实的国有企业中就是,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必需,而且在经济上也可以保证和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当前,中央提出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原则下,要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使股份制成为主要实现形式,实现政企分开、两权分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但这并表明企业可以不要党的领导,国有企业党组织没有作用、没有地位。事实上,党组织在促进企业发展中大有可为。一是可以在保证、支持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二是可以在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关系上显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是可以承担监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约束企业行为和保护职工根本权益的任务;四是可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发挥调整职工
心态、保持企业稳定的积极作用。其五,党对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提出的思路。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措施。1989年8月,党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明确规定企业党组织处于政治核心地位,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1990年12月,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了“在企业内部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1994年9月,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问题。1997年1月,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从9个方面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全面部署。1999年9月,十五届四中会通过《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及企业党的工作作出了部署。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探索,提出企业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并适应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改进发挥作用的方式,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并同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机制相结合;各级党委要加强和改进对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班子的管理;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等等。二、企业在探索中的具体做法和反映出的实际问题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加快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
对新时期党建工作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在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中,总结出许多好的经验和办法,有的已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制度:(1)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党组织定位,保证党组织在企业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一些省属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制定了企业党组织职能定位制度,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行了改良。通过制度建设,首先明确党组织的主要职责,即发挥“把握方向、保驾护航、凝心聚力、促进发展”等作用,以此来保证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其次是明确党组织进入经营管理层。目前大部分省属企业主要实行党政领导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或“一肩挑”的方式,基本上实行的是党委成员和董事会、经理层人员的重叠,使党组织的意图在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中得以体现。其三是明确党委参与重大问题决策范围,即对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生产经营计划、重大投资项目、干部任免、改革改制、结构调整等重大问题,董事会必须提前通报并充分听取党委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说,党组织特别是企业党委充当了董事会的“董事会”,增加了一层防护网和过滤网,从而进一步保证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符合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符合企业自身和职工群众的利益。(2)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保证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些企业在做思想政治工作上,注意由说教式转为引导式,由务虚转向务实,由灌输转向辅导,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其中远洋运输公司的做法非常具有感染力,公司有14条远洋轮船,由于海运的国际流通性,为使远洋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上较早地与国际接轨,从而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