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还处于前超市时代’,然而,作为一个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国内以及国际市场,作为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投资市场之一,中国市场很快就吸引了众多国际零售商如雨后春笋一般入驻中国2。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7000亿元以上,比2004年增加了12.9%。在食品零售领域,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战在几个主要国际零售巨头之间进行得如火如茶。
一、零售巨头模式对比
沃尔玛、家乐福分别是美国、法国的零售巨头,二者核心战略分别是:领先高效的物流系统;“向供应商要利润”的盈利模式。
以下选取家乐福、沃尔玛两家公司,对其经营理念、盈利模式、门店发展方式、运营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比较。
1、沃尔玛模式(Every Day Low Price Discount Store)
沃尔玛(Wal-Mart)是一家成立于1962年的美国跨国零售集团。从2001年至今,沃尔玛连续占居世界零售行业第一的位置,2003年销售额达到2587亿美元,利润为90.5亿美元,主要经营折扣商店、仓储商店、购物广场和社区商店等四种零售业态。截至2004年5月14日,店铺总数达到5085家,在美国拥有1428家折扣商店,1553家购物广场,538家山姆会员店,以及67家社区商店,并已经将业务拓展到墨西哥(643)、巴西(144)、阿根廷(11)、德国(92)、波多黎哥(53 )、英国(267)、韩国(15)、加拿大(236 )、中国(39)和日本(拥有西友36%股份)等国家(括号内为店铺数)。沃尔玛19%年进入中国大陆,2004年实现销售额76.3 5亿元人民币,排在中国连锁零售业的第20位。
沃尔玛公司对自身的定位点的认知在于价格属性,即每日低价
(EDLP: EveryDay, Low Price)。在沃尔玛开业的第一家店铺的牌匾两旁就分别写有“每天低价”和“满意服务”的标语。长期以来,他们一直倡导“每日低价”和“为顾客节省每一分钱”的经营理念。每天低价定位点的选择有三大好处:
一是通过薄利多销控制供应商;
二是通过稳定价格而非频繁的促销获得可观的利润; 三是通过诚实价格赢得顾客的信任。
一般来说,连锁超市的盈利有三个方面:一是进销差价;二是降低成本;三是向供货商收取各种费用和销售返利,即“进场费”,沃尔玛的盈利来源前两个方面。
沃尔玛一直是“进场费”的坚决反对者,对供应商管理规范,希望通过放弃进场费而促使供应商降低产品价格,但是,因为绝大多数供应商同时还要与其他超市打交道,所以必须在一个区域市场内维护自己的价格,在其他同行通过收取“进场费”这种模式被行业和上游供应商所认可的情况下,沃尔玛也被迫开始采取一些变通做法,如新店费、新商品费和年终返利。关于降低成本,沃尔玛在美国的优势是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在规模效益下做到天天平价。但是在中国,各个区域市场差异很大,物流的基础设施完不善,沃尔玛虽然在深圳和天津设立了两个大型物流配送中心,但是由于店面较少,围绕配送中心密集建店来降低成本的优势无法发挥,反而增加了沃尔玛的物流成本,所以除了华南地区以外,通过配送中心的商品并不多,主要还是依靠供应商的物流体系或者第三方物流。另外,市场参与者众多,也
削弱了集中采购所得到的价格优惠。沃尔玛另一个降低成本的手段是领先高效的信息系统,这一点备受业界推崇,借助自己的商用卫星,沃尔玛便捷地实现了信息系统的全球联网,通过这个网络使沃尔玛能与供应商每日交换商品销售、运输和订货信息,实现商店的销售、订货与配送保持同步,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商品库存和在途时间,压缩了营运成本。
而目前中国的网络环境束缚了这种高效信息系统,大多数供应商
也没有完全实现业务活动的数据化,另外,由于政策的限制,在中国沃尔玛的卫星讯系统不能使用。加上沃尔玛在中国开店采取的是配送中心的建设在前,店铺发展在后的模式,发展初期必定会带来较高的营运成本,同时会制约跨区域的店铺发展速度。
虽然现阶段沃尔玛在中国不赚钱,但是沃尔玛并没有降低在中国开店的速度,当店铺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将逐步形成盈利。开店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接触到更多中国供应商,可以为沃尔玛的全球采购服务,这种成本优势能够弥补一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