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采取人工受精是行之有效的捷径,受精率可达90—95%。
(三)产卵类型
牛蛙是一年多次产卵型,每年自然产卵3—5次。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能将温度控制在25—30一龄℃,则终年都能产卵。
(四)繁殖能力
牛蛙的繁殖力在蛙类中是最大的。一龄牛蛙,个体绝对怀卵量为1.5万粒左右,以后随年龄、体长、体重的增加而相应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呈线形的相关关系。
如图所示,刚达性成熟的一龄蛙,虽然在体重上接近二龄蛙,但怀卵量却抵不上二龄蛙的一半。
绝对怀卵量的多少,除了与年龄体重有关外,还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营养良好发育正常的雌蛙要好些。因此,获得较大的发繁殖力,必须注重种蛙的净化培育。
第三章 牛蛙的繁殖技术
一、场址的选择
水源充足环境安静的环境。 二、养殖池的建造 1、种蛙池
11
S 10~15m2,陆地面积占1/3或1/2,产卵地水深10~13cm,其它地方水深50~80cm。 2、孵化池
面积1~2m2,池深60cm,水深40cm. 3、蝌蚪池
面积 5~20m2,池深0.8~1m,水深50~60cm,坡度1:10
4、幼蛙池
面积 20~40m2,池深60cm,设陆岛,陆地面积占1/4。 5、成蛙池
面积可稍大些,其它同幼蛙养殖池。 三、种蛙的选择和培育 (一)种蛙的选择和培育
1、选择
2龄以上,体重400~500克。 2、培育
饲养:投喂养量占体重的10%,动物性饵料不少于60%。 3、管理
A、调节水位和水质; B、环境安静; C、清除敌害; D、可在越冬期保温。
12
(二)雌雄鉴别 部位 鼓膜 前肢 雌性特征 与眼睛大小相同或稍大 雄性特征 比眼睛大一倍左右 第一指不发达无婚姻瘤 第一指很发达,有婚姻瘤 咽喉呈灰色,皮下无声囊,鸣黄色,皮下有声囊,鸣部 体色 体型
(三)雌雄比例:雌雄1:1或2~3:1
(四)放养密度:5对/10㎡或放养:1~2只/m2。 (五)产卵池面积10~20㎡,H=1.2m 防出墙,防出
网,1m左右,要有一半水面一半陆地,水陆要种植一些草本植物。
(六)采捞卵块
产卵季节,夜间牛蛙鸣叫不停,此时要注意,每天早上天亮时要巡池一周,脚步要轻,行动要缓慢,以免惊动牛蛙产卵。同时留心观察池边是否有卵块和正在产卵的牛蛙。如牛蛙正在产卵切不可惊动,在牛蛙产卵和卵块周围作好标记。等产完卵后,再根据标记采捞卵块。采捞卵块时,人要站在水中,用剪刀将卵块周围和卵块下面与卵块相连的杂草剪断,然后用脸盆
13
声低 黄褐色,斑点明显 生长缓慢,体型较小 声如黄牛 暗绿色 生长迅速,体型较大
从卵块旁边轻轻地插入卵块下面水中,将卵块搬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
发现卵块后要及时采捞,一般产卵后30分钟既应采捞,否则,种蛙及鱼类等动物活动可能冲散卵块或吞食蛙卵。再者,因时间过长,胶膜软化,卵粒就会沉入池底,降低孵化率。
(七)孵化设备及孵化前的准备
牛蛙的孵化设备简单,大小随孵卵数量多少而定,瓷盆、水缸、木盆、鱼苗网箱。规格120cm×80cm×40cm。40目的尼龙网,用木框架固定。用水泥池孵化,在卵下池前,将池子清洗干净,不让泥沙沉积,然后灌入30cm的新鲜水,用洗去泥沙的水花生等杂草均匀地在水面上薄薄地摊一层,其作用是支撑卵块,防止下沉。池上方有棚遮荫,避免阳光直射和水温骤变。每平方米放受精卵6000左右(约一窝)。
(八)孵化的环境条件
牛蛙卵的孵化要求一定的环境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能提高蝌蚪的孵化率,否则孵化率降低。
水温:适宜水温是25~0℃,不得地狱16℃或高于34℃。19~27℃,3~4天孵化蝌蚪,25~30℃,2天半孵化蝌蚪。 PH:6~8.6之间。
溶解氧含量不低于3mg/L。
二、蝌蚪的饲养
14
刚孵化出的蝌蚪,体小、黑色、游泳能力差,随着个体长大,游泳能力增强。因此在孵化池中饲养10天左右才能转入蝌蚪池中。在蝌蚪下池之前,水池要清洗干净,并用200PPM的漂白粉消毒,如果是泥土池,则要用生石灰(每亩75KG)消毒,过7天生石灰药效消失(并经试水),再放入蝌蚪。
1、蝌蚪池的构造: 用于饲养蝌蚪的池子可用水泥池,也可用土池。以水泥出池效果较好。池子面积不可以过大。水泥池以4---10㎡为宜。土池稍大,10--20㎡,水深40—80cm。池底设排水孔,池壁上设进水口。池壁有一定坡度。池中种植水葫芦或水花生。密度不易过大。为了合理放养蝌蚪,蝌蚪池可做小些,多做几个以便根据产卵分期分批饲养。如无条件,产卵池可代替孵化池。池周围必须用竹片、铁丝网、砖做成屏障,防逃防敌。
2、 放养密度:
日 龄 孵化10天的蝌蚪 孵化20天的蝌蚪 孵化30天后的蝌蚪 3、 第一阶段(30日龄内的蝌蚪)的饲养管理
放养只数 1000—2000尾/㎡ 500—1000尾/㎡ 100—150尾/㎡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