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中学
2019-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单元训练卷
地 理 (二)
号位注意事项:
座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封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密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号不场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考 第Ⅰ卷(选择题)
订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我国荒漠化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 装 号化等4种。以下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四类荒漠化比重表,读表,完成1~证考2题。
准 只1.该省级行政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区的(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部地区 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下列措施对该省级行政 卷 区荒漠化防治最有效的是( )
名姓A.禁止采矿 B.建设防护林 C.实施封沙禁牧 D.实施生态移民
此 【解析】第1题,该省荒漠化以风蚀荒漠化为主,应是在我国的西部干旱地 区。选D正确。第2题,荒漠化主要是人为破坏植被造成的,对荒漠化防
级班
治措施主要是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防护林;增加地表植被的覆盖,可以改善局部地区小气候,有利于荒漠化治理;禁止采矿、实施封沙禁牧、实施生态移民,不能根治荒漠化。选B正确。 【答案】1.D 2.B
3.关于荒漠化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据统计,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由此可见,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是引起荒漠化的根本原因 B.持续干旱促进了荒漠化的进程,所以气候干旱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疏松的沙质地表、集中而多大风的天气日数、干旱的天气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
D.松散的地表物质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经大风吹扬极易形成流沙,而人类过度樵采、放牧、开垦则加速了土地退化,使荒漠化土地大大增加 【解析】第3题,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是决定性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松散的地表物质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经大风吹扬极易形成流沙,而人类过度樵采、放牧、开垦则加速了土地退化,使荒漠化土地大大增加,促进了荒漠化的进程。故选D。 【答案】3.D
4.荒漠化的实质是( )
A.林地退化 B.草地退化 C.耕地退化 D.土地退化【解析】第4题,荒漠化是由于各种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引起的土地退化。故选D。 【答案】4.D
5.形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高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第 1 页
【解析】第5题,我国地处内陆,离海远,且周围山岭环绕,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故降水少,气候干旱。 【答案】5.D
2019年6月初至7月下旬,在国家××局治沙办的统一安排下,规划院会同西北院抽调专业技术骨干组成了指导组,对全国11个荒漠化和沙化重点监测省区进行了技术指导工作。据此完成6~7题。
6.我国西北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原因是( )
①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②高原、山地阻隔,水汽难以到达 ③地处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 ④植被破坏严重,蒸发作用强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
【解析】第6题,西北地区降水少,主要是由于其海陆位置和地形造成的。与植被破坏没有必然联系,且西北地区位于西风带,不位于副高控制区,故选A。第7题,我国荒漠化江南丘陵为红色荒漠,A错。西南喀斯特地区主要为石漠化,B错。西北干旱地区主要为沙漠化,C对。黄淮海地区主要为次生盐碱化,D错。故选C。 【答案】6.A 7.C
8.我国西北地区地广人稀,但是荒漠化土地所占面积较大。关于西北地区人口、耕地与荒漠化土地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缩小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 B.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扩大和荒漠化土地面积缩小 C.耕地面积扩大导致人口增长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
D.人口增长使耕地面积扩大,从而导致荒漠化范围扩大
【解析】第8题,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增长迅速,对粮食的需求快速增加,在生产力水平较落后的条件下,不得不在半干旱地区大面积垦殖,从而严重破坏草原植被,导致荒漠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迅速蔓延。 【答案】8.D
9.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 ) 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 B.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 C.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解析】第9题,土地荒漠化指的是土地退化,土地的生产能力下降。造成的危害有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B对。不会导致地质灾害频次增多,A错。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是土地荒漠化的原因,C错。臭氧层破坏,与土地荒漠化无关,D错。 【答案】9.B
10.楼兰古城的消失和罗布泊的干涸说明了( )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D.荒漠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解析】第10题,荒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部分是自然原因形成的,还有一部分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荒漠化较多指的是由于人为原因引起土地退化、沙化,发展为荒漠的过程。在各种人类活动中,人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10.C
由于风力的影响,沙漠之中多沙丘地貌。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四幅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能正确表示移动沙丘剖面图的是
( )
A. B. C. D.
12.移动沙丘可侵害农田村庄,因此防护林应建在( ) ①缓坡一侧 ②陡坡一侧 ③迎风坡一侧 ④背风坡一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第11题,移动沙丘在迎风一侧的坡度缓,根据图中箭头表示风向,图A、图D在迎风一侧坡度陡,A、D错。沙丘移动,迎风侧被侵蚀,背风侧沉积,最终沙层倾斜方向与背风侧一致,C错。能正确表示移动沙丘剖面图的是图B,B对。第12题,移动沙丘可侵害农田村庄,缓坡是迎风坡,被不断侵蚀,植被不易存活。陡坡一侧背风坡,不断沉积,植被埋的深,易存活。因此防护林应建在陡坡一侧,①错,②对。背风坡一侧,③错,④对。C对,A、B、D错。 【答案】11.B 12.C
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读图,完成13~15题。 13.草方格沙障可以( )
A.黏合沙粒 B.吸取地下水 C.拦截水分 D.减少下渗 14.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 )
A.技术难度小 B.成土时间短 C.环境污染小 D.资金投入少
15.与东部地区相比,沙漠改造后种植西瓜的优势是( )
A.土层厚 B.温差大 C.降水多 D.风力大
【解析】第13题,草方格沙障一种常见的机械固沙措施。人工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直接插入沙层内,成方格形的半隐蔽式沙障。其作用:一是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再一个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
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A、B、D错误,故选C。第14题,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难度大,环境污染大,资金投入多,所以A、C、D错误,故选B。第15题,与东部地区相比,沙漠地区土壤层薄,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但温差大,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所以A、C、D错误,故选B。
【答案】13.C 14.B 15.B
读亚马孙开发计划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热带雨林对水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调节全球气候 B.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调节全球水平衡 D.形成各种流水侵蚀地 17.亚马孙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人类活动不包括( ) A.过度的迁移农业 B.开辟大型农牧场 C.商业性伐木 D.城市化进程加快
【解析】第16题,热带雨林对水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调节全球水平衡,C对。调节全球气候、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是对气候、大气成分的影响,A、B错。形成各种流水侵蚀地貌不是雨林的主要影响,D错。第17题,亚马孙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人类活动主要是过度的迁移农业、开辟大型农牧场、商业性伐木等,A、B、C包括。城市化进程加快不是雨林不断破坏的直接原因,不包括D,选D。 【答案】16.C 17.D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18~20题。 18.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 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 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 3 页
19.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 A.生物残体分解快 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20.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 B.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 C.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 D.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 【解析】第18题,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属于经济效益;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均属于生态功能,故D项正确。第19题,雨林中土壤贫瘠,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第20题,该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人们盲目无节制地开发雨林,归根结底都是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导致的需求增加,故A项正确。
【答案】18.D 19.C 20.A
下图示意亚马孙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情况,据此完成21~22题。
21.图示时段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基数大 B.国家政策支持 C.对外交通便利 D.工业基础雄厚
22.朗多尼亚地区雨林被毁的前提(根本)原因是( )
A.为获取粮食而过度发展迁移农业 B.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C.为提供就业机会而进行的采矿 D.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
【解析】第21题,图示时段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支持,没有实行计划生育,B对。该地人口基数小,A错。区域经济落
后,雨林区对外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C、D错。第22题,朗多尼亚地区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依赖出口木材维持经济收入,B对。为获取粮食而过度发展迁移农业是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A错。该地没有发展采矿业,C错。没有开辟大型农牧场,D错。 【答案】21.B 22.B
下图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占地球上热带雨林总面积的50%,达650万平方公里。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每年有8万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据此回答23~25问题。
23.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③受巴西暖流的影响 ④平原面积广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4.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已认识到热带雨林保护的意义,因此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不
应再负任何责任
B.亚马孙雨林的保护只对这一地区的国家有利 C.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是一对矛盾,不可调和
D.保护亚马孙雨林,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
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25.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加快商业性伐木发展本国经济 ⑤发展雨林生态农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解析】第23题,寒流降温减湿,不利于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第24题,保护亚马孙雨林,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第25题,加快商业伐木会加快雨林的破坏。
【答案】23.D 24.D 25.C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道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内蒙古阿拉善盟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在十几年前,草原的覆盖率为5%,草场土质为粘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这里草原放羊载畜量为120万头,实际上养羊头数为200万头以上。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有上百万的外地人拥入内蒙古草原搂取发菜(谐音发财)赚钱,内蒙古1/5的草原严重退化。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行为,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是沙漠化土地扩大的主导因素。现今,许多地方寸草不生,阿拉善地区沙漠正以每年1000平方米的速度在扩大,牧民的生计陷入困境,有3万多人被迫转移出沙漠地区。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原因分别是 、 (2)农耕区出现的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是 ,形成的原
因是 。
(3)我国为防止这一地区沙漠的南侵,已营造了“ ”防护林带,该
防护林带的作用是 。 (4)解决该地区农牧民能源短缺的途径有哪些?
【解析】(1)材料一:“草原放羊载畜量为120万头,实际上养羊头数为200万头以上。”则可得出过度放牧的结论;材料二中很明显地说明:“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行为,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是沙漠化土地扩大的主导因素。”即可得出结论。
(2)首先明确该农耕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灌溉农业,该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水中矿物质容易在地表聚集,形成土地盐渍化。
(3)我国在东北、华北、西北建设的“三北”防护林带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有效治理了大面积的沙地和水土流失区,使万顷农田实现林网
化,其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4)我国北方地区农牧民生活用能问题需利用当地的优势能源来解决。可针对植树造林营造薪炭林,利用农牧区的牲畜粪便、秸秆等建造沼气池;西北地区风大,晴天多,光照强,因此可开发太阳能、风能;而在节约能源方面,推广省柴灶是最迅速、最现实、最有效的措施。 【答案】(1)过度放牧 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行为
(2)次生盐渍化 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干旱的气候条件 (3)三北 防风固沙
(4)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推广省柴灶。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纳米布沙漠位于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是一个凉爽的沿海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但却有着比撒哈拉沙漠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该沙漠被凯塞布干河分成两个部分,其中南面是一片浩瀚的沙海,内有新月形、笔直状以及星形的沙丘,有一些高达200米,沙丘底下有历经100多万年的砾石层,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金刚石矿床。纳米布沙漠除了几个城镇外,几乎杳无人烟,但其地位很重要,有几条商路穿过。下图为非洲局部地区示意图。
(1)推测纳米布沙漠沙的来源。
(2)纳米布沙漠降水量远比撒哈拉沙漠少,但动植物资源却比撒哈拉沙漠
丰富,试简析其原因。
(3)简析纳米布沙漠地位重要的原因。
【解析】(1)纳米布沙漠沙的来源应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据材料并结合图可知,海岸地区岩石被风化、侵蚀后的碎屑物;河床干涸后裸露的泥沙;被河流带入海洋的泥沙受海浪搬运、堆积作用重新在海岸堆积;周围土地沙化后被风力搬运、堆积至沙漠地区。
(2)结合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纳米布沙漠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多海雾,海雾中水汽较多,能被当地部分生物直接吸收,或夜晚形成露珠,被
第 5 页
2018-2019学年第二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训练卷(二) 教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