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一)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科学词汇:生命体 (二)过程与方法: 教 学 目 标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科学方法:观察(看、闻、摸、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核心价值观:观察是有目的的,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 学重 难点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 准备 教具 图片 学具 校园中的大树、皮尺、放大镜、观察记录纸。 教 学 流 程 导入→看照片上的大树→回忆中的大树→观察真正的大树→总结拓展 活 动 过 程 基 础 设 计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过的情况比图片上的发现是多还是少?为什么会多呢?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如果现在去一颗树底下,你想观察树的什么?怎么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6、小组讨论:看看你们小组会想出多少种观察的内容和方法? 7、学生小组交流:哪个组先上来说说,其他同学听听是否可行,有没有建议或补充,对他们进行帮助。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 个 性 设 计 2
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 书 设 计 课 外 活 动 生 成 预 见 课 堂 评 估
(潘幸君)
方法: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 观察:有目的,有顺序地看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看照片只能获取有限的信息;回忆看到过的事实,能够丰富我们的信息;实地观察能够获取更多更丰富的信息。因此教师要从观察的目标和观察的方法两个方面,对学生给予指导,丰富学生的观察方法。 学生能否运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我看到了什么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 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
3
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一)科学概念: 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 教 学 目 标 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2.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科学词汇:树冠、树干、树根 (二)过程和方法 1.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2.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3.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科学方法:观察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教 具 教学 准备 大树挂图、照片等 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 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 学 流 程 明确观察任务 指导观察方法 学生观 整理、交 得出结论 和记录方法 察记录 流观察记录 观察时老师要做好组织工作,加强引导。 学 具 说明与提醒 难点:用观察的方法来具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活 动 过 程 基 础 设 计 一、引入 师:我们美丽的校园中有许许多多树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校园里观察树木吧。 二、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1.明确任务。 个 性 设 计 4
师:每位学生都要亲身去观察一棵树,那如何来观察呢? 2.学生介绍观察方法。 (先思考后汇报) 师:观察顺序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主要的方法有:画简图、测量、闻气味、看果实、拓印树皮、拾树叶等,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在笔记中。 3.画简图方法: 在远处先观察整棵树的形状,并把它画下来。 观察P5上的“不同形状的树”,并要求学生把树的形状画在P5上的记录夹中。 4.拓印树皮方法: 阅读P6上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5.学写观察笔记: 自学P6上的观察记录,(1)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2)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3)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师:我们所写的观察记录必须是真实的,记录的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 三、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树木并做好记录 1.每组选择一棵树作为观察对象 2.比一比,哪一组观察到的内容最多,记录的最好? 四、交流观察的内容 1.交流: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评一评,哪一个最好? 2.小组讨论: 你观察了什么树?它生长在什么地方?有些什么特征? 3.学生交流: 4.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五、总结、课后延伸 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 板 书 设 计 校园的树木 相 同 不 同 长在泥土里 树的形状不同 需要阳光、水 树干有粗细 5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