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桂阳三中2006届高三政治组 蒋冠春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背景材料
2005年10月8日至11日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在北京召开,全会指出,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十一五”时期,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5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意义十分重大。2006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这个总体要求的精神实质,就是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2006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做好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坚持把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
二.基本问题(学习的重点) 1、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在发展中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支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自然资源永续的利用,实现社会永续的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离开了发展,无所谓发展观。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就在于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要求我们在发展中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
1
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人”是人民群众,“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我们就能使广大群众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2)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 (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4)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5)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6)坚持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适应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7)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三、分析导航(回归教材) (一)经济常识
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原因
2.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分析
2
(二)哲学常识
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2.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思考
(三)政治常识
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学原因
2.坚持科学发展观策略政治学探讨
高考回顾
(2005年全国Ⅲ卷)材料一
2003年以来,在房地产、汽车、机械等行业快速发展和基本建设需求旺盛拉动下,国内钢材价格出现了持续大幅度上涨,民营企业纷纷投资钢铁业。
3
材料二
2003年我国钢生产能力已经超过2.5亿吨,在建的钢铁项目全部建成后,到20仍年底全国至少达到3.3亿吨钢生产能力。有关资料显示,新近投资的钢铁项目中仍有部分是100立方米的小高炉、落后的叠轧薄板生产线。
材料三
许多企业涌入钢铁业,不仅出现了一定程度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而且,造成了我国铁矿、焦炭和电力供应以及运输等支撑条件十分紧张的问题,并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从2004年开始中央决定采取一系列加强宏现调控措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05年4月1日起中国政府取消对钢坯13%的出口退税政策……
(1)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目前我国钢铁业投资过热的原因。(10分)
(2)运用所学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1分)
(3)运用普遍联系的原理说明企业理性投资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依据。(11分)
(2005年天津高考)(32分)在我国煤炭生产中,每年产生的有毒废料――煤矸石高达1亿多吨,严重危害环境。为此,利用煤矸石制砖被列入国家“863计划”。某煤矿利用该项科研成果,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了两条生产线,年产1亿块标准砖,可消耗煤矸石40万吨。由于煤矸石砖成本较高,销路不畅,致使一条生产线闲置。而当地生产的粘土砖,虽消耗大量土地资源,却因价格低廉,产销两旺。这一现象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忧虑。 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并说明其危害。(9分)
4
(2)运用哲学常识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保护资源环境的关系。(10分)
(3)请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上述材料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提出合理化建议。(13分)
(2005年北京)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10分)
备考演练
一.选择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理念。回答1—2题。 1.“五个统筹”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