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发布日期:2015年1月22日
实施日期:2015年1月22日 编码:DQAQ-026-2015 版本号:A/1 共6页
一、目的
为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中毒、窒息等事故的发生,结合安监总局《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以及集团公司《关键危险因素控制规则(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程》和《有限空间作业生命保障规则》等的规定要求,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太原钢铁(集团)电气设备修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作业的规范,有限空间主要包括公司内部有限空间和公司外部有限空间两类。
1、有限空间:指仅有1个~2个人孔(即进出口),受到限制的密闭、狭窄、通风不良的分隔间,或深度大于1.2m封闭或敞口的通风不良空间,分为封闭半封闭设备、地下建(构)筑物和地上建(构)筑物三类。
封闭半封闭设备:指储罐、各类塔器、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
地下建(构)筑物:指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
地上建(构)筑物:指温室、试验场所、烟道等。
2、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三、依据
精品
.
1、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第
精品
.
59号令);
2、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 3、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
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5、关键危险因素控制规则(有限空间作业)〔钢安管发【2011】49号〕。 6、集团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生命保障规则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程。 四、规程内容 1、有限空间的确认
1)公司内部有限空间的确认,具体见《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2)外出检修有限空间的确认
外出检修项目需作业负责人通过甲方安全交底和查看现场来确认。 2、有限空间作业规程 2.1、公司内有限空间作业
1)作业前必须进行危险辨识,填写危险辨识表和制定防范措施。 2)必须设作业监护人员,监护人员应熟知作业危险、防范措施和紧急情况下的救护常识。
3)拆开人孔后,应先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且作业过程中应反复吹扫。 4)真空压力浸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对罐内氧气含量进行测试,氧含量在19.5%-23.5%之间时,方可许可作业。
精品
.
5)入罐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 6)入罐单人连续作业时间不得大于20分钟。 2.2、外出检修确认的有限空间作业 2.2.1、外检有限空间的确认
1)甲方交底,作业现场属有限空间。
2)甲方交底虽未提出,但通过危险辨识确认为有限空间。 2.2.2、外检有限空间作业要求
1)必须按照“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先进行通风,再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
2)应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为19.5%—23.5%; 有毒有害物质浓度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规定,如:一氧化碳浓度不超过20mg/m3,硫化氢浓度不超过10mg/m3;可燃性气体含量低于其爆炸下限的10%,如:一氧化碳含量低于11.25%(爆炸下限为12.5%),丙烷含量低于1.89%(爆炸下限为2.1%)。
3)有限空间作业要切实做好工艺处理,所有与有限空间相连的管线、阀门必须断开、加堵盲板,并按规定进行吹扫、置换合格,不得以关闭阀门代替盲板,盲板应挂牌标示。
4)进入带有转动部件的有限空间内作业,必须先停机、切断电源,并悬挂“有人检修,禁止合闸”标示牌,必要时应设专人监护。
精品
.
5)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必须使用符合防爆要求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作业工具等,进入煤气环境还应携带便携式报警仪。
6)有限空间内如需进行动火、临时用电等作业时,必须同时办理相关作业审批手续。
7)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8)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9)电器设备、焊钳、手持电动工具、导线进出有限空间必须事先切断电源传递进出。暂时不用的焊钳、电气设备、工具应切断电源,放在干燥的木板或绝缘板上,严禁将带电的焊钳、电气工具随意直接放在有限空间的金属体上。
10)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12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11)检测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
12)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