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右中旗巴音乡农村三级油路改建
项 目 建 议 书
项目申报单位:察右中旗巴音乡人民政府 项目负责人:马丽芬
项目申报时间:2008年11月
- 1 -
察右中旗巴音乡农村三级油路改建
项 目 建 议 书
一、项目区的基本情况:巴音乡位于察右中旗东北部,距离旗政府所在地科布尔镇43公里,地处东径112°34′~ 112°42′,北纬41°35′~ 41°42′,该乡西、南连铁沙盖镇,北邻库伦苏木,东接乌素图镇。地处察右中旗“后大滩”的中心位置,平均海拔1450米,全乡地势平坦开阔,地下水资源丰富,无霜期12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3.8℃,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日较差为10~14℃,土壤为沙质栗钙土,适合种植各种疏菜、马铃薯、杂粮等作物。全乡辖7个村民委员会,32个村民小组,总辖地面积133.9平方公里,现有农业人口1732户6953人,非农人口230人,外出务工人口1008人。全乡现有耕地4万亩,其中水浇地1.8万亩,现有人工林草地6.68万亩。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水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开发,现在红萝卜的规模种植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全乡红萝卜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6万亩左右,平均亩产8000斤左右,出成率40%左右。以红萝卜、马铃薯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占全乡总播面积的
- 2 -
70%以上。2006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00元。随着红萝卜这一优势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巴音乡政府所在地西水泉先后建成占地面积为11万平方米的红萝卜第一、第二两大产地批发市场,拥有收购摊位116多家,加工、清洗设备167多台,恒温库5座,总储蓄能力1500吨,从业人员2000人次以上,红萝卜日吞量达到10000多吨。与其之相配套的服务设施也进一步完善,在红萝卜上市期间,批零、百货、餐饮、住宿、金融、通讯、运输、中介等服务网点可达到120多家,新增就业岗位500多个,服务业营业额可达1000万元。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和山东、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安徽、辽宁、河南、河北、山西等国内外各大蔬菜市场,年成交红萝卜1.3亿斤,年成交额达6540多万元。
近年来,巴音的红萝卜在国内、国际市场很负盛誉,已经成为察右中旗特色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牌,也成为全旗的农牧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和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经济社会拉动效应。但是,道路运输远远落后,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子。近两年来,巴音乡通过政府补贴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的方式,对全乡的8条通行政村路和16条通自然村路全部进行了改建。尽管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也只能是维持一两年。所以在巩固和壮大红萝卜产业的同时急需解决道路建设的问题,故需要在巴音乡
- 3 -
红萝卜主产区的七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的24条道路66公里砂石路全部进行柏油路面改建。
三、拟扩建内容及规模
察右中旗巴音乡农村三级油路改建项目建设期为二年。总投资3960万元。第一年主要建设的是8条通行政村道路,全长共32公里,道路全部建成路基8米,路面6米的三级油路,投资1920万元;第二年主要建设的是16条通自然村道路,全长共34公里,道路全部建成路基8米,路面6米的三级油路,投资2040万元;
四、资金筹措
项目共需资金3960万元,其中需上级投资3630万元,农民筹资330万元。
五、经济效益
以上公路建成后可使全乡红萝卜产业进一步增加效益,货物流通进一步加快。而且可以促进现代服务业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红萝卜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提高商品出口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 4 -
察右中旗巴音乡农村三级砂石路改建项目建议书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