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②点小数点时,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如果乘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2.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2题。 (2)提问: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交流、汇报。
(4)小结: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规律初步判断小数乘法计算是否正确。
3.计算下面各题。 0.48×1.5
0.29×0.07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说一说它们的积各有几位小数? 强调:小数乘法积的小数位数是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若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并且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分析:第一道题 0.48×1.5中共有三位小数,乘得的积是0.720,因为小数末尾的“0”应去掉,积只有两位小数了;第二道题0.29×0.07中共有四位小数,但是乘得的积只有三位,应该用“0”补足四位后,点上小数点,在小数点前加上整数部分的“0”,就是0.0203。
答案:0.72(应该有三位小数,最后一位是“0”,所以应去掉)0.0203 【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6页的“做一做”。 要求:独立完成,注意积中的小数位数。
思考:“做一做”第2题中,比较所得的积与第一个因数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2.不用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2.3×5.4 8.1×0.04
0.25×0.27 6.27×3.22
0.72
7.5×0.24 0.095×2.45 0.0203
0.0084
答案:1.(1)17.02
(2)7.2 12
1.08
3.6 2.64 0.48 0.132 0.42
2.两位、四位、两位(因为小数末尾有“0”,应去掉)、三位、四位、五位。
【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继续学习,我们一起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现在请同学们说说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小结:(1)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2)点小数点时,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如果乘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教学板书
第3课时小数乘小数(2)
例4: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①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②点小数点时,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如果乘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因数与积的关系:当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第4课时小数乘小数(3)
【教学内容】
教材第7页例5、“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1、13、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认真计算,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1.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2.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 0.8×6 0.25×2 8×0.25
2×0.08 0.12×6 30×0.5
0.87×0 1.5×6
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用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 7.52×0.34 ( )位
5.6×1.82 ( )位
3.05×4.13 ( )位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3×0.2。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新课讲授】 1.学习例5。
出示例5: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师:这只非洲野狗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
小结: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比非洲野狗快,所以非洲野狗追不上鸵鸟。
师: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小组讨论:
(1)怎样列式?(56×1.3=)
(2)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3)当一个数的倍数不是整数倍时,为什么能用乘法计算呢? 引导理解:56的1.3倍实际上是56的1倍和56的十分之三合起来的大小, 而这两部分都用乘法来计算,所以56的1.3倍也用乘法来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56×1.3的计算,指名学生上黑板板演,集体订正。
2.指导验算。
讨论:要知道算得对吗,可以怎样验算?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引导小结验算的方法。 (1)用计算器验算。
(2)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重新计算,看对不对。 (3)再算一遍。 3.典例讲析。
分析:这道题如果我们先逐个求出两个因数的积,再进行比较大小很麻烦。经过观察可发现每道题中左边第一个因数和另一边要比较的数完全相同,那么不等号和等号的选取,就完全取决于第二个因数的变化。
解:(1) >(2) <(3) =(4) > 【课堂作业】
1.课本第7页“做一做”。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0.58×0.43 3.趣味题。
你知道鲁迅吗?他是我国近代一位在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不仅是文学家、思想家,还是革命家。他犀利的文学、警醒的头脑,让更多的中
10.2×0.98
0.072×0.16
国人从愚昧、盲目中清醒。他原名周树人,祖籍浙江绍兴。 年出生于落魄的封建家庭。
年前往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1918年 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年10月病逝于上海,终年岁。
对于上文中“ ”上的数字,你可以通过下面的计算得到,不过我要提示你,想好了再填,千万别安错了位置。
答案:1.3.2×2.5=8
2.6×1.08=2.808
2. 0.58×0.43=0.2494
10.2×0.98=9.996
0.072×0.16=0.01152
3.1881
1902
5 1936
55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你知道些什么?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可以提出来大家探讨。
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数乘小数的的计算方法,并知道了怎样进行验算。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第一,整数乘法的验算方法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第二,在计算过程中,验算非常重要,要养成验算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