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巩固提升33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49页]
一、选择题 (2014·海南地理)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下图)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 B.土壤 C.光照 D.水分
解析:土壤、光照、水分虽说也是影响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但影响不到早熟。只有该地夏季热量比其他棉花种植区充足,才会提前收获,因此只有A项正确。
答案:A
2.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 A.降低运输成本 B.改善生态环境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增强市场竞争力
解析:无论什么品种的棉花都需要运输,种植都会消耗水源,对生态环境不利,市场上对新品种(彩色棉和有机棉)需求量大,因此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017·深圳调研)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东北地区气候的影响因素。甲地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等值线向北凸出,表明甲地数值比同纬度大,主要是因为甲地是平原,其东西两侧是长白山和大兴安岭,故C项正确。受纬度影响的等值线主要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故A项错误;甲地和两侧所受气压带和风带相同,且都是季风区,故B项错误;受海陆分布影响的等值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故D项错误。
答案:C
4.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 )
A.≥10 ℃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北气候要素的分布特征。A选项积温大小反映热量多少。东北地区跨纬度较广,热量总体由南向北递减,受地形因素(三面环山,中间是平原)的影响,与同纬度地区相比,中部平原地带的热量条件好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即中部热量等值线向北凸出。综上可知A选项正确。
答案:A (2017·北京海淀质检)下图中甲、乙、丙、丁为四个国家玉米主产区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四个玉米主产区( )
A.甲——家庭经营,科技水平最高 B.乙——夏季播种,全年水分充足 C.丙——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 D.丁——地势低平,人口密度较大
解析:甲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国营农场;乙位于南半球,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丙位于美国,为商品谷物农业,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丁位于巴西高原。
答案:C
6.玉米生产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过度垦殖,黑土流失加剧
B.乙——种植面积扩大,破坏当地森林植被 C.丙——不合理灌溉,造成水资源枯竭 D.丁——培育新品种,增加物种多样性
解析:东北地区过度垦殖,导致黑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降低;乙地种植面积扩大,主要是破坏当地草地资源;不合理灌溉主要是导致土地的次生盐渍化问题;培育新品种不会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A
下图为“我国各大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制约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为( ) A.地形 B.降水 C.热量 D.光照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制约因素。由图知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比较干旱,水源是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
答案:B
8.两地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为 ( ) A.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 B.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土地沙漠化 D.土壤盐碱化 水土流失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河套平原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人类大量使用地下水灌溉引起的土壤盐碱化问题。而河西走廊地区沙漠地带由于人类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导致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
答案:C (2017·成都模拟)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有机农业是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下图为某地“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图”。根据图文资料完成9~11题。
9.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经营 B.生态混合型农业 C.河西走廊可大面积推广 D.自给自足型农业
解析:生态农业是能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混合农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本题中有花卉、蔬菜种植业,也有鱼塘、养猪畜牧业,故为生态混合农业。
答案:B
10.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增产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指的是 ( )
①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 ②过度垦荒导致荒漠化加剧 ③小农经营使得粮食单产降低 ④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资源代价主要指农业不合理灌溉耗水;环境代价,如材料所言“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故选择D。 答案:D 11.关于我国发展有机农业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 ②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适合多种生产模式 ③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 ④科技发达,便于农业技术推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我国耕地面积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但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我国土壤类型多样,有肥沃的黑土,也有贫瘠的红壤,不能概括为土壤肥沃;我国纬度跨度较大,热量差异大,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差异大,因此自然环境复杂,农业生产模式多样,适合有机农业发展;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适宜水稻种植业;有机农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但我国目前科技并不发达。 答案:C 二、综合题 12.(2017·南昌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广东徐闻县地处雷州半岛中国大陆陆地的最南端,徐闻县的菠萝产量占到全国菠萝总产量的40%以上,被称为“菠萝的海”,是全国最大的菠萝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地菠萝远销全国各地,深受欢迎。雷州半岛素有“红土地”之称,土质大部分为砖红壤土,呈酸性,属丘陵缓坡台地地貌。 材料二:菠萝产业关系图。 材料三:广东徐闻县气候统计表。 日均 最高 气温 (℃) 日均 最低 气温 (℃) 平均 降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1 22 26 30 32 33 33 32 31 29 26 22 16 17 19 23 25 26 26 26 25 23 20 17 14 28 34 59 145 166 169 182 167 134 42 27
水 总量 (mm) (1)依据材料推测菠萝的生长习性。 (2)结合材料二,简述徐闻县的菠萝产业给当地社会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 (3)分析徐闻县菠萝产业近年来发展快的主要原因。 解析:(1)该地盛产菠萝,则该地自然条件应适应其生长。由气候资料可知,该地气温高,说明菠萝喜高温;多丘陵缓坡台地,说明排水好,则菠萝怕涝;缓坡光照较好,说明喜光;多酸性土壤,说明适应酸性土壤。(2)从菠萝产业关系图中可看出提供了工业原料,进行了农产品深加工,则增加就业、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3)注意“近年来该地菠萝远销全国各地”,表明主要是社会经济条件改善了,可从市场、交通、政策及生产技术等角度分析。 答案:(1)喜高温;喜光;耐旱(怕涝);适应酸性土壤。 (2)提供了工业原料;增加了就业;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 (3)交通运输(冷藏保鲜技术)发展;市场需求扩大;政策扶持;农业生产技术发展。 13.(2017·河北衡水中学二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野樱桃李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野生果木,它具有喜光、喜温凉、喜潮湿的生长习性,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伊犁,下图示意野樱桃李等野生果木的分布。1993年专门从事樱桃李开发的甲饮料公司在该区域成立,至2010年该公司的樱桃李饮料已成为新疆三大品牌饮料之一。2014年甲公司决定进一步拓展市场,扩大生产规模,与此同时,野樱桃李生长地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出于生态保护的考虑,公司尝试在伊犁河谷仿生试种野樱桃李,但因冬季河谷气温较低,导致野樱桃李大量死亡。原料危机已经成为制约甲公司发展的瓶颈。 (1)从地形角度指出图中野樱桃李的分布特点。 (2)简析野樱桃李仿生试种区冬季气温较低的原因。 (3)简析当前甲饮料企业拓展市场的优势条件。 (4)试为甲饮料公司克服原料危机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1)图示野樱桃李主要分布在博洛霍罗山的南坡,海拔在1 000~1 500米之间且密集分布在两条沟谷中。(2)首先明确野樱桃李仿生试种区在图中的位置,然后分析冬季气温低的原因;图示仿生试种区纬度低于原生地,则气温低的原因与地形有关;又因海拔也低于原生地,故可能与地形因素导致的气流作用有关。结合该地冬季受西风影响较大,可得出答案。(3)可从品质、交通、位置与市场等角度分析;注意结合材料中关键信息:“1993年专门从事”“野樱桃李”以及图中多种交通线、边疆位置等方面回答。(4)原料危机关键是原料不足,可从人工种植区选址、野生物种区保护,以及提高原料利用率、寻找替代原料等角度分析。
答案:(1)位于博洛霍罗山南坡;且分布于海拔1 000~1 500米的山地;密布于大西沟、果子沟等沟谷地区。
(2)地处河谷,且河谷走向与西风一致。地势西低东高,有利于(冬季)寒冷气流的堆积,导致冬季温度过低。
(3)原料优质(或珍贵、无污染等),产品知名度高;多年生产经营,工艺等基础好;地处边疆(靠近霍尔果斯口岸),便于拓展国际市场;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利于产品运输。
(4)(在1 000~1 500米高度上)寻找适宜野樱桃李生长的人工种植区(或培育良种,增强野樱桃李的环境适应性)(或实施大棚生产),以确保原料的数量;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原料利用率;寻找其他野生水果替代,拓展饮料产品种类;加强野樱桃李林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