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市中考题汇编:
1. 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凸透镜焦距f 10cm 实验序号 1 2 3 4 15cm 5 6 7 8 物屏距第一次成像 离L物距u像距v(cm) (cm) (cm) 49 45 40 35 80 64 60 55 20 24 30 60 40 30 14 15 20 35 30 20 第二次成像 像的大小 物距u像距v(cm) (cm) 放大 放大 等大 放大 放大 等大 35 30 14 15 像的大小 缩小 缩小 不能在光屏上第二次成像 60 60 20 24 缩小 缩小 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不能在光屏上第二次成像 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1)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随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_________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继续分析比较表格中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
(2008年上海市中考题)
答案:(1)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减小;(2)物屏距离L;第一次成像的物距是第二次成像的像距;(3)物屏距离L 大于该凸透镜的4倍焦距。 考点:凸透镜二次成像的条件及成像规律。考察学生对实验中所采集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主要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实验归纳法。
2.在图12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_________,并将光屏向_________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
(2007年上海市中考题)
答案:高度;靠近透镜
考点: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器材的调试; 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的成像规律及实验操作
3. 在图11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 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0~70”或“大于70”);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
- 88 -
45厘米刻度处时,移动光屏, 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
(2006年上海市中考题)
答案:大于70;不能
考点: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的成像规律及实验操作,用光屏检验实像与虚像。
4.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f1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已知f1<f2)
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 实验序号 1 2 3 实验序号 4 5 6 u(米) 0.200 0.300 0.500 u(米) 0.200 0.300 0.500 v(米) 0.200 0.150 0.125 v(米) 0.300 0.200 0.158 uv(米2) 0.0400 0.0450 0.0625 uv(米2) 0.0600 0.0600 0.0790 v/u 1.00 0.50 0.25 v/u 1.50 0.67 0.32 1/u(米1) 1/v(米1) 5.00 3.33 2.00 ---5.00 6.67 8.00 -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2) 1/u(米1) 1/v(米1) 5.00 3.33 2.00 3.33 5.00 6.33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上海市中考题)
答案:(1)同一凸透镜,当它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2)1与4(或2与5、3与6、);(3)表一或表二中后两列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一凸透镜,当它成实像时,物距的倒数与像距的倒数之和是一个定值;表一和表二中后两列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他们成实像时,物距的倒数与像距的倒数之和是不同的,切随焦距的增大而减小。
考点: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焦距变化的规律,通过实验数据归纳物距、像距、焦距之间的定量关系。
- 89 -
5. 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图11所示,图中A是 (选填器材名称)。放在“烛焰”上的手指 被烧痛(选填“会”或“不会”)。
图11
(2004年上海市中考题)
答案:玻璃板;不会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器材,虚像的性质
上海试题特点:(1)均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2)考点知识面广,从实验器材的选择与调试、到实验操作以及数据的分析与归纳都有所涉及,特别注重物理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实验法)。 二、其他省市相关中考题选编:
6. 图l6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个实验:(1)应选择______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2)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______造成的;(3)如果在像A’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______承接到像A’(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_像;(4)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图17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18中的______(填序号)。
(2008云南昆明中考题)
答案:平面镜;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不能;虚;不变;A;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器材,虚像的性质
7. 我们都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图所示为该实验的装置图,实验时首先利用太阳光测出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请你认真思考下面的四种实验设计方案后,回答问题:
甲: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倍焦距f和2倍焦距2f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光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分析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乙:除甲中的做法外,还应该把蜡烛放在大于2f的某一位置和大于f小于2f 的某一位置,观察并记录对应的成像情况,才能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90 -
丙:把点燃的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移近,通过不断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成像的特点,包括观察所成像随蜡烛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尤其是在f和2f处所成像的情况,从而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丁:与丙不同的是,将蜡烛从靠近凸透镜的位置逐渐远离,其他步骤相同。 以上四种方案中,那些是科学合理的:___________。(选填甲、乙、丙、丁)
(2008年安徽省中考题)
答案:丙、丁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方法与操作
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两只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图9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的_______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像,生活中的光学器件______________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_____________(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2008年太原市中考题)
答案:缩小;照相机;C;
考点:凸透镜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外省市试题特点:(1)均为填空题;(2)注重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原理 三、推荐较好考题:
9.图12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 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 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透过玻璃板看到像(与镜后代替像的物重合);(2)2;(3)有可能找不到像;(4)不合理;两组数据太少。
推荐理由:明白平面镜成像实验所选用器材的目的及实验操作中要注意的问题。
- 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