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说出荒漠化分布地区,了解荒漠化的涵义和类型。 2、理解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荒漠化的概念和分布。

2、阅读各类专题地图,读图分析、归纳、总结荒漠化发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荒漠化的原因探究,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务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荒漠化防治专题学习,养成关注国情的习惯,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有所了解,学习兴趣较大,但学生容易混淆荒漠与荒漠化、沙漠与沙漠化的概念。缺少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学中应适当展示有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整体上看,本节课学习难度适中。

1、已有知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必修2环境问题。

2、已有能力:能分析简单案例,阅读资料,搜集、整理信息得出结论。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

荒漠化使大面积土地资源退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被列为十大环境问题之首。荒漠化日益严重地破坏着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教材以荒漠化严重的西北地区为典型案例,阐述西北地区荒漠化发展的地理背景和人地作用的特点,从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分析荒漠化的形成、分布和防治措施。

教材首先分析了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其次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并指出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接着介绍西北地区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点;最后根据荒漠化形成的背景、成因和过程的差异,指出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初步掌握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方法。

五、现代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和应用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

以《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作为讨论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以其他案例作为拓展案例,意在引导学生运用讨论案例所习得的方法与知识进行迁移运用。

渗透有效性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方法突出综合运用,学习方式关注多样性,课程资源关注有机整合,教学手段兼顾传统与现代,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实施过程 情景导入:播放中央电视台关于《沙尘暴对铁路运输的破坏》新闻视频报道。 针对新闻提问:

1、新闻中报道的是哪一种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常见的气象灾害? 2、这种气象灾害是哪一种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的直接后果?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集体回答直接切入课题。 新课教学:

一、荒漠化问题概述 1、荒漠化的概念和类型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注意抓住核心关键词。 教师点拨:荒漠化的实质以及三区、三退、三化和二因。 2、世界荒漠化的地区分布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引出西北地区,自然过渡到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 二、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教学活动:师生共同阅读课件中西北地区位置和地形图,说出位置和范围。 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1)地形:西北地区处于亚欧大陆腹地,东、西部地形差异大。 设疑:这样的地形特点对其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有何影响呢?

(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大。本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

(3)植被:温带草原、荒漠为主

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东部,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属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贺兰山以西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降水量更是不足50毫米,分别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在干旱和极端干旱区,除了少数旱生灌木,水分至少已不能满足作物和牧草的生长,从而自然形成了大片的沙漠和戈壁。只有在一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

(4)河流和湖泊:稀少,水量小,流程短,多内流河湖。 (教师总结)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分析 (1)荒漠化的自然背景 (2)气候异常 小结: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探究活动:

(过渡)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教学活动:教师点拨人为原因起决定性作用。 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教学活动:全班分为四组,每组抽取一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模拟: (1)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的农牧民

(2)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的牧民 (3)过度开垦——旱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区的农民 (4)水资源利用不当——荒漠地区的绿洲的农民 (教师引申总结) 人为因素 典型地区 危害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能源缺乏地区 破坏防止风沙前移及抑制地表起沙的机制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干旱的绿洲边缘 旱农垦区周围及草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原牧区 水资源利用不荒漠地区的绿洲;气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当(包括灌溉候干旱地区 绿洲荒漠化日益严重;次生措施不当) 盐渍化 指导学生阅读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丝绸古道”。 教师点拨:塔里木盆地古今绿洲分布的差异,说明经过较长的历史时期,荒漠化发展的结果惊人,以及荒漠化的发展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

【课堂总结】

结合板书进行,教师归纳总结案例分析的一般思路。 【迁移运用】

1、苏联垦荒区荒漠化(黑风暴)的成因分析

20世纪50年代,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这一地区属于草原带向半荒漠带过渡的干草原带,气候干旱,降水变率大,干旱年份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一地区地势较平坦,没有任何天然屏障阻挡来自极地和西伯利亚寒风的侵袭,冬春两季常有6-8级大风。冬季的强风常常将农

田的积雪全部吹掉,春末夏初常形成大范围的沙尘暴。

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充分考虑到垦荒区的气候和突然等自然条件特点,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而是采用快速连片的“剃光头”式开荒及不恰当的耕作方法,如使用有壁犁深翻土地,将作物残茬埋入土中等,结果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土壤风蚀以及由此引发的黑风暴一度十分严重。

2、中亚地区“白风暴”的成因分析

中亚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古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白风暴的发生与20世纪50年代,在L湖(咸海)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密切相关。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R1和R2两河)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最终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

思考题: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阅读图文材料,抓住核心关键词,分析苏联垦荒区或者中亚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高考链接】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左图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右图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分析左右两图,回答下列两个问题。(根据2006年全国卷Ⅰ36题改编)

1、说明左图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

(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风力较大、河流湖泊较少、植被稀疏、沙漠广布。)

2、指出右图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沙尘暴多发季节为冬春季节,冬春季节我国北方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风力较大、沙尘易扬起。)

【板书设计】(采用简便、清晰的结构式板书)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问题概述 1、荒漠化的概念和类型 2、世界荒漠化的地区分布 二、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1)地形: (2)气候: (3)植被:

(4)河流和湖泊: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分析 (1)荒漠化的自然背景 (2)气候异常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4)水资源利用不当

《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

《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说出荒漠化分布地区,了解荒漠化的涵义和类型。2、理解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荒漠化的概念和分布。2、阅读各类专题地图,读图分析、归纳、总结荒漠化发生的原因。【情感、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y24s59g9485bn78arf2570pk9t82300b8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