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6节 物质的分离(第1课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日期 课题 周次 课时 / 1.6 物质的分离(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2、了解结晶及结晶的几种方法。 【过程与方法】 目标 1、通过小组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观察现象的能力。 2、通过结合生活学习新知的过程,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分工合作完成探究实验的乐趣。 2、体验探究过程中合作学习的乐趣,感受探究过程中渗透的科学美。 教材 解读 重点 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晶体结晶的方法。 1.不同的晶体要用不同的提取方法的原因。 难点 2.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的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为主,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的要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提取。 本节是浙教科学八上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6节物质的分离,内容主要是结晶的两种方法以及选择结晶方法的依据,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实验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会发挥学生学习的学情 主动性,帮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晶体的美观性以及结晶过程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 准备 环节 投影仪、PPT、硫酸铜溶液 师生活动 占用时间 教学 过程 设计 一、引入: 师:自然界中的水如河水、井水、海水是否纯净? 它们溶解了多种溶质,属于混合物。 那么,我们如何从水中提取出这些溶质呢? 我们所吃的食盐是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 人们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水逐渐蒸发后,食盐就会结晶析出。 视频:海水是怎么变成盐的! 活动:用放大镜观察食盐固体,外形有什么特点? 形状规则,呈立方体。 二、讲述: 1、固体分类

2、物质结晶 1.概念:结晶是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析出的固体称为晶体。 2.方法 方法1:蒸发溶剂 例如:海水晒盐方法 活动:1.配制一杯7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利用滴管吸取1滴硫酸铜饱和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如图所示。 2.仔细观察(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有没有晶体出现。 有晶体出现 方法2:冷却热饱和溶液 思考:1.为什么冷却热饱和溶液可以得到晶体? 随着温度的降低,固体溶解度减小。 2.这两种方法是不是适合所有物质晶体的获得? 探究:如何从常温下的食盐饱和溶液和70℃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分别结晶出食盐晶体和硫酸铜晶体? 提供下列器材和药品: 器材: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滴管、玻璃片、放大镜 药品:常温下饱和食盐水、 70℃硫酸铜饱和溶液 氯化钠和硫酸铜晶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思考:以上两种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3. 晶体形成方法的适用范围 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小的固体物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晶体。 如食盐晶体形成等。 ②而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晶体。 如硝酸钾、硫酸铜晶体形成等。 事实上,人们从水溶液中提取物质时,通常是将以上两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的,也就是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减少溶剂),再将溶液冷却(降低温度),使溶液中的溶质结晶析出。 晶体的形成过程与物质的溶解过程是两个相反的过程。 4.阅读:结晶水合物 有些物质的晶体里没有结晶水,如食盐、硝酸钾和硫酸钡。而很多物质都能生成结晶水合物,如胆矾(五水硫酸铜)、石膏(二水硫酸钙),它们都是常见的结晶水合物。很多结晶水合物在室温下不太稳定,在干燥的空气里会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产生风化现象。相反,有些晶体放在空气里,会逐渐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湿,直到在它的表面上溶解而成为饱和溶液甚至稀溶液(如氯化钙、氯

化镁和氢氧化钠),这种现象称为潮解现象。 3、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1.配制7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 2.制备硫酸铜小晶体。 (1) 准备一杯约50毫升温度在70℃左右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切勿在杯底留下杂质,若有浑浊现象,用脱脂棉代替滤纸,趁热过滤,直到澄清为止。 (2) 静置、冷却、析晶。 在容器口盖上一张清洁的白纸,再用棉花把烧杯围起来,静置一夜,温度缓慢下降,析出硫酸铜小晶体。 3.小晶体“长”成大晶体。 (1) 选晶:在晶体里选择几颗几何形状完整的小晶体备用。 (2) 晶体长大:用线把1颗硫酸铜小晶体绑好,悬吊在已准备好的一杯约50毫升70℃左右的硫酸铜饱和溶液里,线的另一端系在玻璃棒上,静置过夜。如此反复操作几次,晶体就越长越大,最后长成大块晶体。 思考:1.影响结晶速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需要是过饱和溶液,才可以结晶。搅拌速度不能快。降温速率一定要缓慢才好。 2.影响晶体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晶种、温度、多次进行 4、思考与讨论 1.过年家里来客人时妈妈泡了一杯很甜的糖水,客人没喝完,等过了一段时间,就发现杯底有白糖析出,小明问妈妈是否当时没搅拌?妈妈说当时糖已经全部溶解,你认为现在析出的原因是什么? 温度下降。白糖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变小。 2.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从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知道: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要获得氯化钠晶体不宜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而要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所以夏天晒盐(蒸发 其中的溶剂)。而纯碱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宜采用冷却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晶体,所以冬天捞碱。 3. 自然界中的水为什么都不是纯净的水? 因为水是很好的溶剂,各种可溶解性物质溶解到水中,所以自然界中的都不是纯水。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当堂 检测 1、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得到晶体的过程中(晶体中不含结晶水),溶液中保持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分数 B.溶剂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 D.溶解度 2、要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取的方法是 ------( ) A.蒸发溶剂的方法 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 D.升高温度的方法 3、恒温下,将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有氯化钠晶体析出,此时 -( ) A.溶液仍为饱和 B.溶质质量不变 C.溶质的溶解度变小 D.溶液变浓 4、向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放入一小块硫酸铜晶体,条件不变,静置几天后,硫酸铜晶体的变化是---------( ) A.形状、质量都不变 B.形状不变、质量增大 C.形状不变、质量减少 D.形状改变、质量不变 5、将某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保持在t℃下蒸发水分,则析出晶体(m)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符合下列的图( ) 培优 扶差

作业 1.作业本1.6 物质的分离(第1课时) 1.6 物质的分离(第1课时)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第6节 物质的分离(第1课时)

日期课题周次课时/1.6物质的分离(第1课时)【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2、了解结晶及结晶的几种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观察现象的能力。2、通过结合生活学习新知的过程,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分工合作完成探究实验的乐趣。2、体验探究过程中合作学习的乐趣,感受探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y0qb6kwru5zpak1cslt1is53085cn00i9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