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三第三次大联考

语文

命题: 审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一、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西游记》,别样的经典

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 这三 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 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 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 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 间故事的体系的。 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 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 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 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 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 但《西游记》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不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 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 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 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 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 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 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 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 发。 西方路上好多魔头和小妖的天真、狡狯和滑稽也引人喜爱;不少妖魔和神佛通声气,

有渊源,是一家子。 神与魔泯除了界限,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价值观就被抛弃,被超越,宗教的 虚伪性也在很大程度被揭露了:因为说到底,天堂地狱,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幻象全是随着艺术 家的意旨而转的,是艺术虚构的产物。《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世界,同时也就宣告了宗教的创造 和作家本人所创造的同样都是一种意识的虚构。

《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神魔小说这一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而且 是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 中国长篇小说的主题,通常集中在战争、 爱情、政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少有、或者简直没有像西方小说中《鲁宾逊漂流记》那样 一类以人和自然斗争为主题的作品。 《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 行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以降妖伏魔赞美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它是人战 胜自然的凯歌。

1. 下列对“神魔小说”产生、发展过程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神佛妖魔故事创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又受到了佛教文学故事的濡染。

B.佛、菩萨、魔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后,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逐渐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C.神魔小说《西游记》,不少妖魔富有人情味,成了引人同情的对象,相反,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如来佛祖却成为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

D.《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的世界,奠定了神魔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传统积累型小说中,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留下了个人风格的印记。

B.吴承恩为了抛弃并超越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在《西游记》中有意泯除了神与魔的界限,甚至把不少神、魔写成了一家子。

C.《西游记》里的各种艺术形象既是艺术虚构的产物,也是意识虚构的产物,它们都来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种宗教幻象。

D.《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它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此类作品在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

3.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佛教传入中国后,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B.因为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颠覆了神的神圣,所以人们不再认为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 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

C.《西游记》的艺术虚构以传统的艺术经验和宗教性观念、风习为基础,而又融会了传统艺术经 验所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嘲弄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

D.孙悟空可亲可爱,有人情味,他的魅力表现在他的妖气、他的个性放纵上,他受紧箍咒的气让人同情,他有时妖性复发让人欣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12 分)

丁西林:君子不器

丁西林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又是出色的剧作家。 一生共创作了 8 部独幕剧、9 部多幕剧,其独幕剧的创作堪称典范。 他出现在中国现代喜剧的肇始期,初试戏剧之笔,就表现出了一种艺术上的 成熟,显出“凤毛麟角一般的可贵”。

丁西林 1910 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1914 年负笈英国入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1919 年获理科 硕士学位。 由英国学成归国后,受聘入北京大学任教,先后任物理学教授、物理系主任。 他任物理系主 任期间,极力延聘优秀人才,使物理系一时人才济济,称

为一时之盛。 他大力提倡实验工作,以树立理 论与实验结合的优良学风。 他讲授物理课,首倡采用中文编写讲义,并从事整理和订正物理学名词术 语的中文译法,以利于国人吸收西方科学。 他在北京大学任教近十年间,成绩卓著,深受学生尊敬,培养了不少学有专长的人才。

1927 年丁西林出任设于上海的物理研究所所长。 当时研究所白手起家,经费很少,所需各种器 材、设备和书刊均必须从国外购进。 他面对困难毫无惧色,精心规划,刻苦经营,迄至抗战前夕物理研 究所已建立了一批实验室和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他任物理研究所所长 期间,坚持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功绩斐然,深得中研院长蔡元培先生的器重和所内人员的尊敬。

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留英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名著。 归国后业余从事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 作于 1923 年的处女作《一只马蜂》主旨在于批判守旧思想,宣扬婚姻自由 和个性解放。 但和当时流行的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的“问题剧”不同的是,没有常见的阶级矛盾的 双方、水火不容的敌我,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表现自己的主题,让人物在一

连串的反 话与谎话中表现自己,使剧情变得轻松活泼。 丁西林对人物的态度也较温和,他用一种既嘲弄但又 不乏爱护的态度描写每一个人,表现出一种温和轻松的幽默品格。

作为一位常年从事研究并取得重大成绩的科学家,丁西林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都不可能 不为自然科学所要求的理性逻辑所渗透。 而用这套思维去观察、思考、表现出来的生活,自然也具 有一种别样的色彩。

物理学对研究者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使丁西林在从事戏剧创作时形成了优越的 “喜剧审美定 势”。 正是这种发现与挖掘能力,使丁西林像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从“找房 子”“偷烟”“赔花瓶钱”这些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近乎无事之事”中捕捉到喜剧的因子,并对之 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 作为以严密逻辑推理为基本工作要素的科学家,他对逻辑关系的掌握是 熟练的,而当他作为一位戏剧作家时,他便在作品中自如玩弄与破坏着生活中正常的承接与因果, 从而使偶然性出现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被自然化解,产生独特的喜剧效果。

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必须有味。 喜剧的笑也不同于闹剧的哄堂、捧腹,而是“会心的微笑”。 丁西林一般不采用通常意义上的夸张,更不求助于外加的笑料。 他的 独幕喜剧大都情节单纯,人物不多,也没有大的矛盾,但能把握住剧中的喜剧性“种子”形成核心情 节。 在剧情展开上,也是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有鲜明的层次和节奏。 他还很重视喜剧的结尾艺术, 每每在全剧矛盾冲突已经结束了之后,又出人意料地添上一笔,进一步强化喜剧效果。 他的语言, 也以幽默俏皮为人称道,挥洒自如,毫无斧凿痕迹。

建国后,丁西林先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多种职务。 在繁忙工作的间 隙,对于戏剧的创作与发展仍做出坚持不懈的探索,创作出多部话剧、舞剧、新编戏曲等。 他的独幕 喜剧久演不衰,北京人艺多次把他的《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搬上舞台。

1974 年 4 月 4 日,丁西林因心脏病猝发,不幸去世。 他在独幕剧创作上的突出成就,为中国现 代话剧史留下了宝贵的一页。 【相关链接:】

①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 (杨伯峻《论语译注》) ②丁西林在 20 年代,以至整个中国话剧史上,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中国现代话剧是以悲剧 为主体的,他是为数不多的喜剧作家之一;中国现代话剧的主要代表作大多是多幕剧,而他却执著 于独幕剧创作的艺术实验……他出现在中国现代话剧的初期,可是从起笔就达到了高水准 ' 表现 出一种艺术上的成熟。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③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学者,丁西林通常面对的是抽象宏观的物质世界、超越人类之上的自然 界的根本规律,因而培养了他客观冷静的处世态度,不仅可以微笑着面对生活,而且怀纳的悲悯远 大于愤激。 在黑暗中能看到光亮,在不可笑中发现可笑,让可笑变得更可笑。

(郑以然《行走在物理与戏剧之间》)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丁西林是物理学家又是剧作家,他的戏剧成就高于物理成就;一生共创作了 8 部独幕剧,9部多幕剧,独幕剧的成就高于多幕剧。

B.任职北京大学时,他倡导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学风,首倡用中文编写讲义,白手起家,建立了一批实验室和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

C.丁西林善于捕捉喜剧因子,自由驾驭生活正常的承接与因果,使一些偶然出现的不可调和 的矛盾自然化解,使喜剧效果独特。

D.丁西林在归国后从事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剧作家,他的《一只马蜂》、《压迫》等独幕剧久演不衰。

E.丁西林认为喜剧的笑应该是“会心的微笑”,他的戏剧虽无大的矛盾,但能把握喜剧性的“种 子”,形成核心情节,突出喜剧性。

5.下列不能说明丁西林在 20 年代乃至整个中国话剧史上是一个独特存在的一项是( )(3 分) A.丁西林是物理学家,却从事戏剧创作。

B.中国现代话剧是以悲剧为主体的,他是为数不多的喜剧作家之一。 C.中国现代话剧的主要代表作大多是多幕剧而他却执着于独幕剧的创作。 D.丁西林的戏剧语言幽默俏皮,挥洒自如,毫无斧凿痕迹。

丁西林在戏剧创作上有所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14 分)

年 集 赵新

农历腊月二十八,爹去赶集,儿子也去赶集。

爹今年六十二岁了,儿子今年三十二岁。 爹骑着一辆自行车,儿子骑着一辆摩托车。 爹的车上带 着一捆大葱和一个黑色的提包,儿子的摩托车上带着媳妇桂花。 儿子在去赶集的路上追上了爹,儿子 放慢速度说:“爹,你也去?”爹说:“去,今天是年前的最后一个集日,再不去就误事

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命题:审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xzes6li5p99g5n13tny9pg7z7hdod00t8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