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7000人共赴盛会重症医学继续前进
——《中华医学会第8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会后
汇报材料
尊敬的院领导:
2014年5月22日-25日,经医院同意,我有幸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第8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会概况
1、会议规模再创历史:5月23日上午,第8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会场内人山人海,座无虚席。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邱海波教授首先致开幕词,他指出,重症医学不断地在创造历史,就今年的会议而言,注册的参会代表超过7000人,投稿的论文数量也再创历史新高,会议规模再创历史,显示出重症医学发展的蓬勃生机。
2、大会主题更加鲜明: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重症医学临床与科学研究。开幕式上,邱海波教授说,随着重症医学临床的不断规范与深入及科研的蓬勃发展,我们必须寻找重症医学与临床的契合点,探讨新的治疗理论,拓展临床实践的广阔道路。要实现重症医学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源于重症医学人对于重症疾病的执着、对生命的执着,更重要的是源于重症医学科学研究的不懈探索。重症医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临床医学研究和探索的过程。科学研究推动着重症医学人的进步,也推动着重症医学学科的发展。通过学习,使我们明白了规范化的临床工作本身就是一项科学研究的过程,只要善于总结积累,勤于思考分析,就能把科学研究搞上去。这对我们这些基础薄弱、科研意识不强的医务人员而言,无疑深受启发。
3、学术交流十分活跃:每次大会都是一次绝好的学术交流机会。重症医学在我国起步晚,但发展很快。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均衡,这样就形成了南方北方发展模式的差别,东部西部发展速度的不同,最终导致了国内同行间的相互交流愿望十分强烈。都渴望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作为我们重症医学人的“家
长”,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紧跟国际潮流,与国际接轨,以坦诚、开放的姿态,积极主动与欧美发达国家与地区的重症医学分会合作,开展学术交流。本次大会上,中美两国重症医学分会签订了为期3年的学术交流协议,成为本次大会的焦点。今后,美国学者将每年在我国的重症医学年会上分享美国年会的精华内容,而我国学者也会去美国重症医学年会带去我们年会上的精彩内容。这样将大大缩短重症医学新知识、新观念的更新周期,从而使我们这些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重症医学人获益更多,更有利于推动重症医学的发展。 二、主要收获
1、重症医学理论纵深发展:本次大会共设10个分会场,包括中美及中欧联合论坛、重症感染、血流动力学、呼吸治疗、重症凝血、AKI与CRRT、重症镇静、重症护理、重症伦理以及青年板块等10余个专题。因为演讲报告同时进行,我们一行几人只能分头行动,会后再一起汇总。每场演讲都很精彩,座无虚席。尤其是中外专家同台演讲,使我们获取了更新颖的、更规范的重症医学知识。深深体会到,重症医学这一年轻的学科日益成熟,并向纵深发展。
比如重症感染,中外专家从一典型病例入手,分别从病原学标本的留取规范方法、感染患者生物标记物检测最新进展、抗菌药物的选择策略等方面阐述,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机械通气,机械通气不仅支持肺,还可降低心脏的后负荷,同时,不恰当的机械通气治疗会导致肺及肺外器官的损伤。有专家指出,肺保护性通气应强调从有创到微创,无创通气为避免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带来了新的希望,降低潮气量是机械通气从有创到微创的重要方法。关于镇静方面,也有新的认识,目前临床常用镇静方式有每日唤醒策略、目标导向的浅镇静策略,一项新的研究显示,早期目标导向的浅镇静策略在临床上是安全可行的,能够达到临床镇静,并且能减少苯二氮卓类药物及丙泊酚的用量;在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早期深度镇静已成为增加远期死亡率和拔管时间延迟的独立预测指标。在镇静药物的选用上,右美托咪定的适用性和是否具有优越性仍需研究和探讨。再有,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已从有创走向无创,漂浮导管及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居高不下,使得床旁超声等无创监测方法在血流动力学监
测方面得到高级别推荐。随着科技的发展,血流动力学监测目标也从宏观延伸至微观。
2、重症医学发展顺势而为:与会学者回顾重症医学发展历程,重新审视重症医学发展现状,认为目前重症医学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快速增长的ICU患者数量与有限增长的重症资质医务人员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患者、资源、人力三方面的矛盾,未来重症医学可能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规划:(1)预防危重疾病的发生,将重症医学的工作重心由治疗为主提前至预防为主;(2)建立更合理和多元化的重症治疗团队,整合为药理师、营养师、理疗师等在内的多潜能团队;(3)培养更多从事重症治疗的医务人员,以更好地管理更多的病人。
3、重症人才培养更加严格: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
(ChineseCriticalCareCertifiedCourse,5C)由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自2009年开始举办,以规范教材、规范教师、规范认证为基础,以建设高素质的重症医学从业人员队伍为目标。到目前为止,已培训40余期,培训合格的重症医师已超过10000人,为使重症医学规范化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酝酿,自2014年3月开始,正式确立由国家卫计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承接5C培训考核工作,从而使重症人才培养更加严格,从国家制度层面确保了重症医学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显示了国家对重症医学的认可和重视。
总之,通过参加这次大会,我们学到了不少新知识、新观念。同时也深深感受到,重症医学正在步入一条规范化、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轨道。感谢医院的精心组织和大力支持,我们会尽快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努力提高危重症综合救治能力,把重症医学科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