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广西养蜂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吴清越,欧海珠 【期刊名称】蜜蜂杂志 【年(卷),期】2017(037)004 【总页数】2 【
文
献
来
源
】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journal-
bee_thesis/0201260934360.html
●蜂业经济
广西2000年蜂群数量约为45万群,2015年蜂群数量约为74万群,年均增长4.30%;2000年蜂蜜产量约1.125万t,2015年蜂蜜产量约1.924万t,年均增长4.73%。全国2000年蜂群数量约680万群,2015年蜂群数量约900万群,年均增长2.16%;2000年蜂蜜产量约13.6万t,2015年蜂蜜产量约20.7万t,年均增长3.48%。从蜂群数量的增长速度看,广西略高于全国年均增长水平,从蜂蜜产量增长速度看,广西高于全国年均增长水平,这与广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一年四季都有丰富的蜜源资源优势相吻合。但在广西养蜂业的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就此予以分析。
1 制约因素
1.1 生产环节
(1)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变化,蜜源逐步减少。十多年来,以甘蔗为主导的种植业发展较快,大量的山坡林地等自然蜜源被开垦用于种植甘蔗,2013年种植甘蔗面积达到126.5万hm2,随后两年由于甘蔗收购价格下调,甘蔗种植面积以10%~20%速度减少,但腾出的土地也没有完全恢复用于种植蜜源作物。加上
气候变化无常严重影响了植物的开花泌蜜。
(2)蜂农的组织化程度低,技术、信息、资金、销售等渠道不畅。想养的不敢养,想扩大养殖规模的扩大不了。
(3) 养蜂成本提高。养蜂生产主要有定地养蜂和转地放蜂2种方式。定地养蜂生产周期短,但较易受自然灾害影响,也需要更多的饲料喂养蜜蜂,从而增加成本。转地放蜂进行追花夺蜜,有效利用各地不同的蜜源,但运输和人工成本较大,同时也存在安全风险。
(4)用药不规范导致药物残留。缺乏科学知识和受利益的驱使,滥用或超标使用药物依然存在,特别是种蜂自繁自育引起的蜂种退化、生态环境的变化,病害不断变化和增多,抗生素类药在蜜蜂养殖中使用,用药不规范导致药物残留时有存在。
(5)养蜂后继乏人。养蜂基本上是远离城市野外作业,设施落后条件艰苦,风吹雨淋日晒,劳动强度大,从事养蜂业的几乎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0岁以下的不足10%。 1.2 流通环节
(1)蜂蜜的流通销售纷繁杂乱,有正规品牌的、有路边摆售的、有街头港尾兜售的,还有预约送售的等无所不有,真假难辨。
(2)存在掺杂使假以低价倾销,真蜜却卖不出去,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 1.3 加工环节
目前蜂蜜的加工主要是初级加工,即经原料蜜验收、选配、融化、过滤、真空浓缩、冷却、检验分装、贮存上市,加工产品是否还保留了蜂蜜原有的营养质量,消费者无从了解。
1.4 宣传环节
货真价实的蜂产品本应大力宣传,但无力宣传;而弄虚作假的往往能在大街小巷叫卖;相关部门或媒体对众多的蜂产品质量安全了解不够,不敢大力予以宣传。
1.5 行业自律
广西有养蜂专业合作社50多家,但条件差、人员少、能力不足、缺乏资金,多数名存实亡,没能真正发挥行业的龙头带动和自律管理作用。 1.6 产品信任危机
蜂蜜来自于蜜蜂采集的多种多样的花蜜,颜色、浓度、营养含量等都有差别,让消费者分不清好坏真假。再加上时有掺假,如大米糖浆、甜菜糖浆、玉米糖浆等现象,产品销售已陷入信任危机。 1.7 监管环节
养蜂业规模小、零星分散、范围广,多在边远山区养殖,流动性大,在监管上存在诸多困难,往往疏于监管或监管不到位,给不法经营者留下了弄虚作假的空间和机会。
2 促进广西养蜂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2.1 加强业主自律 2.1.1 生产者自律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品质和质量是产业发展的命根子,蜂蜜产品是否畅销,关键是蜂蜜的成熟度和浓度,是否货真价实,以及是否有抗生素残留,经受得起检验检测。如果品质和质量都不保证,价格再低也无人问津。因此,作为养蜂生产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自律,不为短暂利益驱使毁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