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届试卷一(附答案) 2002年10月18日
试卷代号:200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1-200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金融、会计学专业政治经济学(A)试题
一、基本概念(每小题3分,共15分)
1、社会总需求
2、国民收入
3、社会总产值
4、经济效益
5、私营经济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垄断资本主义下的竞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垄断组织和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2、商品具有二因素,一时(),而是价值。
3、劳动力商品的市场价格,其决定的基础是()。
4、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杠杆是()和信用。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深刻根源)是()。
6、我国工资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将企业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联系起来和()。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和基本政策。
8、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是()。
9、按土地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形式是()。
10、从历史上看,分工有三种:自然分工、()和个别分工。
11、按照三次产业划分法,第二产业是指()。
12、我国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应当坚持的原则是()。
13、引进技术的原则是:(1)();(2)要将引进和独创结合起来。
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的统一。
15、宏观经济管理既是同()相联系的,又总是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同一定性质的国家相联系。
三、单选题
1、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最终用于()。
A.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
B.生产资金和流通资金
C.消费和投资
D.不变资金和可变资金
2、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关系的方式是()。
A.实行分税制
B.增税制
C.实行税利分流
D.实行地方财政收入上缴国家
3、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时()。
A.垄断消灭了竞争
B.垄断缓和了竞争
C.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
D.垄断和竞争并存
4、投资资金使用的中心问题是()。
A.提高使用效率
B.先积累后消费
C.用于扩大生产规模
D.用于国有大中型企业
5、经济总量平衡是指()。
A.某一地区的供求平衡
B.局部市场的供求平衡
C.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D.某一企业的生产和需求的平衡
6、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在()。
A.物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
B.非物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
C.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
D.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进行的
7、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点是()。
A.增加货币的发行
B.减少货币的发行
C.调节货币的供应量
D.确定货币的投资方向
8、对宏观层次的收入分配的调节,主要是对()。
A.企业之间收入的调节
B.投资和消费之间比例关系的调节
C.个人之间收入的调节
D.地区之间收入的调节
9、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是()。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根本立足点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根本立足点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不能发展对外关系
D.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然削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10、提高投资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是()。
A.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资体制
B.投资方向的选择
C.投资于国家的重点工程
D.投资于基础产业
四、多选题
1、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有()。
A.计划配置
B.市场配置
C.企业配置
D.出口配置
E.供给制
2、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中的垄断竞争模式,其主要特征有()。
A.主要经济部门出现了居垄断地位的大企业
B.在经济生活和经济运行中金融寡头占统治地位
C.垄断组织有实力制定垄断价格,同时垄断与竞争并存
D.垄断限制了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E.国家开始对经济活动进行直接干预
3、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工具是()。
A.利润平均化
B.剩余价值的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