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A)
任家庄煤矿2011年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知识竞赛理论考试试卷
一、判断题(每题0.5分,共15分,将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中填涂“A”,错误的填涂“B”): 1.风险评估是全面的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过程。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风
17.为实现作业场所粉尘达标排放,应采取集中抽放、喷雾洒水有效降尘措施。(A) 18.为加强排矸场、原煤储存场的管理,防止其自燃,对排矸场有计划地采取何种覆土治理,恢复植被措施。(A)
19.生物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都是清洁能源。(A)
20.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 — :—险评估分为正式和非正式风险评估。( A )
号—工— —2.本质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在企业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指设计、建设生产、改扩建 — —等全过程,对系统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分析继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少控制通过煤矿人机环 — —管的最佳匹配,是各类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人们期望值和社会可能接受水平的闭环的风险管 — 线理过程。( A )
— — 3.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事后的、被动的安全管理模式。( B ) :—务—4.体系是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A )
职—— —5.《本安考核评分标准》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出现特殊情况时,适时追加评审。 — —( A )
— 封 6.《本安考核评分标准》规定:新入矿员工要接受不少于72小时的安全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 — — 做到持证上岗,培训资料齐全。新入矿员工要签订师带徒协议,师带徒时间不低于一年。( A ) — — —7.《本安考核评分标准》规定:煤矿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矿图:井田区域地形图、工业广场平面 — :—图、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主要保安煤柱图、井筒断面图、井底车场平面图、主要位—单—巷道平面图。( A )
— 密 8.《本安考核评分标准》规定: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 — — 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 A )
— — —9.不安全行为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来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属于广义的 — 不安全行为,而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则属于狭义的不安全行为。(B )
— — :10.《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只实现对人、机、环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预控。( B ) 名姓11.本质安全体系考核评价时直接对照四级指标进行检查。( B )
12.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可能产生的风险后果的过程叫危险源辨识。 ( A ) 13.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的全过程。( A ) 14.对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潜在不期望情况所采取的措施叫纠正措施。(B ) 15.各单位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期事故案例回顾分析讲座,有相应记录。(A)
条例》的规定申请领取许可证,办理相关手续,制定相应管理制度。(A)
21.《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中规定,采煤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cr)日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50mg/L。(A)
22.为推行煤炭储、装、运环节密闭式作业,可采喷雾洒水、建设挡风抑尘墙等降尘措施。(A) 23. 采掘工作的进风和回风不得经过采空区和冒落区。(A)
24.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特点是全方位管理、全过程管理、螺旋上升管理、以预控为核心、双保险闭环式管理。( A )
25.《本安考核评分标准》规定:液压支架顶梁与顶板平行支设,其最大仰角小于15°。( B ) 26.《本安考核评分标准》规定:采煤机有内、外喷雾装置,割煤时必须喷雾降尘,在水压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时,设置加压泵(一用一备),内外喷雾系统完善,雾化效果好。如果内喷雾装置不能正常喷雾,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4MPa。( A )
27.《本安考核评分标准》规定:当班剩余的炸药、雷管,必须经现场负责人签字确认后由专职放炮员全部退回爆炸材料库,严禁寄存或乱扔乱放。( A )
28.《本安考核评分标准》规定:井下巷道无积水(长5m,深0.2m);无浮煤、杂物;材料、设备码放整齐并有标志牌;管线吊挂整齐,行人侧宽度不小于0.5m。( B )
29.《本安考核评分标准》规定:变电硐室长度超过6m时,硐室两端均应有安全出口。( A ) 30.《本安考核评分标准》规定:电缆悬挂、管路铺设符合规定,开关要上架,煤电钻电缆要盘好。闲置设备和材料要放在安全出口20m以外的安全地点。电器设备上方有淋水,要有防水设施。( A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将正确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内):
31.(C)是研究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的规律,实现激励安全行为、防止行为失误和抑制不安全行为的应用性学科。
A安全科学;B安全管理科学;C安全行为科学;D安全教育科学。
32.《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规定,综采工作面机道梁端至煤壁顶板的冒落高度不得大于
(B)mm。 A、200; B、300; C、400。
33.安全监测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以控制其故障率,每月至少(A)45.作为一个现代企业的领导,从历史经验的启示中,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安全哲学? ( D )
次。 A1; B2; C3。 34.安全监察是一种带有(A)的监督。
A强制性;B规范性;C自觉性。
35.安全检查是指对生产过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等进行的(A)。 A查证; B整改; C登记。
36.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C)学时;每年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A100; B24; C48; D72。 37.安全生产管理是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有关(B)的活动。
A计划、组织、控制和反馈;B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C决策、计划、实施和改进;D计划、实施、评价和改进。
38.班组长在安全生产上的职责是:贯彻执行本单位对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督促本班组的工人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切实做到(C)。
A不违章指挥;B不违章作业;C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遵守劳动纪律;D遵守劳动纪律。
39.根据能量转移理论的概念,事故的本质是什么?( A )
A.能量的不正常作用; B.造成人员死伤; C.造成经济损失 。 40.根据安全生产概念和工作要求,对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需要保护的第一对象是( B )。 A.设备; B.从业人员; C.管理人员 。
41.对劳动者不良的主要物理环境因素有哪些?( A )
A.异常温度和湿度、光照不良、噪声与振动等 ; B.粉尘、毒气、雾滴等 42.安全管理中的本质安全化原则来源于本质安全化理论,该原则的含义是指从本质上实现生产系统的安全化,这就意味着从( A )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安全生产保障的目的。 A.思想上 B.技术上 C.管理上 43.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 C )。
A.将高危作业统统关掉; B.安全系数越高越好; C.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
44.根据系统科学原理,建立安全生产系统的构成要素是:( B )
A.人和机械 ; B.人、机、能量、信息 ; C.职工、设备、工具、车间 。
A.宿命论、被动型 B.经验论、事后型 C.系统论、综合型 D.本质论、预防型
46.安全管理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并且正确地应用动力,从而激发人们保障自身和集体安全的意识,自觉地积极地搞好安全工作。这种管理原则就是人本原理中的 ( C ) 原则。
A.保障 ; B.反馈 ; C.激发 ; D、动力 。
47.人机系统的可靠度由下述哪些因素决定:( B )
A.构成机器系统的单元可靠度的逻辑关系值; B.人的可靠度、机的可靠度 ; C.输入可靠度、判断可靠度、输出可靠度三个因素 。 48.对劳动者不良的主要化学环境因素有哪些?( B )
A.异常温度和湿度、光照不良、噪声与振动等 ; B.粉尘、各种毒气、雾滴等 。 49.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安全生产全面管理职能的组织部门是:( A )
A.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 ;B.企业安全技术部门 ;C.企业HSE管理部门。
50.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在(C )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安全检查表、问卷调查法、标准对照法以及工作任务分析等危险源辨识方法,系统地辨识存在于煤矿上的危险源以及其起因和后果。A:风险评估; B:制定管理标准;C:对煤矿安全事故机理分析;D:隐患治理。 51.实施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是( B )、全员参与、责任明确。
A:危险源辨识全面;B:领导重视;C:组织机构完备;D:管理标准制定准确。
52.危险源辨识常用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 D ) 和系统安全分析法。
A:检查表法;B:任务与工序法;C:现场询问法;D:直接经验分析法。 53.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以(B ) 为核心的,超前的安全管理模式。
A:事后管理;B:风险预控;C:被动管理。
54、员工不安全行为主要分为两类:(B )不安全行为,间接不安全行为
A:有意识;B:直接;C:无意识;D:有痕迹。
55.本质安全管理考核评分标准设置了(B)项直接扣分指标。A30 ; B33; C28。
56.计算四级指标得分:若四级指标下有1-2个五级指标:任何一个五级指标不满足时,该四级指标得(A)分。A0分 ;B设计分50% ;C设计分100%。
57.计算四级指标得分:若四级指标下有2个以上五级指标:任何一个五级指标不满足,该四级指标得设计分的(B );两个以上(含两个)五级指标不满足时,该四级指标得0分。
A30%; B50% ; C25%。
58.对照五级指标下33项直接扣分指标进行扣分,其中:任意一项“一通三防”、“防治水”专业的指标不满足时,从相应三级指标扣3分(扣完为止);任意一项“采掘”、“机电”等其它专业的指标不满足时,从相应三级指标扣(B)分(扣完为止)。
A5分; B2分; C3分。
59.《本安考核评分标准》规定: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的一翼最多只能布置1个回采工作面和(A)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请将您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 71.安全组织机构中的安全生产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有:( ABC ) 。
A.组织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政策、目标,以及年度安全工作计划,并督促各部门组织实施 ;
B.协调、指导各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宣传教育等安全管理工作; C.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 ;
D.评价安全措施的效果,并为获得最佳效果做必要的改进。
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 A2个 ; B 3个 ; C4个。
60.《本安考核评分标准》规定: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双翼开采或多煤层开采的,该采区最多只能布置(A)个回采工作面和4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 A 2个; B3个 ; C4个。 61.本安企业建设一级单位:考核年度内,综合得分在90分(含)以上,且实现安全生产多少天以上。(A) A 1000天; B500天; C365天。
62.《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应当每(B)向社会公布一次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煤矿企业情况。 A年; B6个月; C3个月。 63.本安企业建设分为几个等级?(B) A 3个; B4个 ; C5个。 64.(A),一般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其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对危险因素的注意,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A安全警示标志; B产品广告; C产品标志。 65.(A)用刮板输送机、带式输送机运输炸药。 A严禁; B可以; C不可以。 66.(B)是各接地极和接地导线、接地引线的总称。A总接地网;B接地装置;C保护接地。 67.(B)是指有关法律法规作出硬性规定必须进行的安全教育培训形式。 A非强制性安全培训;B强制性安全培训;C学历教育。
68.《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所允许的地点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时,只有在查清作业地点附近20m范围内的巷道顶部和支架背板后面无瓦斯积存,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B)%时,方可作业。 A0.5; B1.0; C1.5; D2.0。
69.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来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A),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点的人员。
A矿调度室;B矿长;C安全管理科;D总工程师。
70.(C)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A生产管理; B劳动保护; C安全生产。
72.从学科角度上看,安全科学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 ) 。 A.安全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B.安全科学技术的应用理论;
C.专业技术 ;D.管理理论 。
73.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下列哪些属于对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 ABCD ) A.思想政治素质好,坚持原则,热爱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 B.掌握职业安全卫生技术专业知识和劳动保护业务知识; C.懂得企业的生产流程,了解生产中的危险因素,熟悉预防措施; D.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
74.集团公司考核年度内出现以下情况的矿井,取消本安企业建设评级资格:(ABCDE)
(A)死亡人数累计达2人(含)以上的;
(B)被省级及以上行政主管部门或集团公司责令停产整顿两次(含)以上的; (C)发生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含)以上事故的;
(D)瞒报、谎报、迟报、漏报重伤(含)以上伤亡事故或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含)以上非伤亡事故的;
(E)发生被省级及以上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处罚的环境事件的。
75.危险源辨识过程中除了需要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进行考虑,还需要考虑三种状态,三种状态分别指(ACD ) ;三种时态分别指过去、现在和将来 。
A正常状态;B工作状态;C紧急状态;D异常状态。
76.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建设的层次结构模式,即可从企业安全生产(ABC )和物态文化四个方面设计。A观念文化; B管理文化; C行为文化; D安全理念。
77.下列属于危险源的是:(BC)
A、人的行为; B、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C、瓦斯超限; D、CO2。 78.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以下交通方式中风险最高的是:
A、坐飞机;B、坐火车;C、坐汽车;D、坐摩的。
79.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主要包括以下(ACD)等功能模块。 A危险源辨识;B危险源宣讲;C内部审核;DERP。 一、判断题(0.5*30=15) 1 11 21 2 12 22 3 13 23 4 14 24 5 15 25 6 16 26 7 17 27 8 18 28 9 19 29 10 20 30 生产、扩建等)中对系统中已知规律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分级,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小、控制,通过煤矿“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杜绝有人员伤亡的责任事故,使各类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人们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闭环风险管理过程。 2.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是什么?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是通过以预控为核心的、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机、环、管”的协调统一,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煤矿生产责任事故发生的煤矿本质安全目标。 3.风险、危险源、事故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危险源、风险、事故的定义和特征,不难看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危险源是风险后果
二、单选题(1*40=40) 31 41 51 61 32 42 52 62 33 43 53 63 74 75 76 77 78 79 80 34 44 54 64 35 45 55 65 36 46 56 66 37 47 57 67 38 48 58 68 39 49 59 69 40 50 60 70 产生的根本原因,危险源的存在导致风险的存在,危险源的潜在性导致了风险的不确定性和潜在性。而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风险的实际发生,即潜在的风险变成了实际的事故,风险的不确定性又导致了事故的随机性和潜在性。因此可以说,危险源、风险与事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预防事故发生首先必须研究风险,而研究风险又必须以研究危险源为起点。
1.简述安全管理7大控制技术、
答:消除、替代、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 2.简述在那些情况下应开展持续风险评估?
答:新改扩建项目前;执行高危任务前;执行特定检查和实验前;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项调查事故(包括未遂)暴露的新风险、新设备、设施、工艺和技术应用前或有重大改变时为特定项目(搬家、倒面、过构造、过冲刷带、井下电气焊等)制定安全措施前。
3.管理涉及的7大资源和四项基本职能?
答:7大资源: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财力资源;工作环境;技术;时间;信息。 四项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4.简述PDCA循环方法所表示的四个阶段和八项任务?
三、多选题(2*10=20) 71 72 73 80.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有(BCD) A改进本安体系;B流程化本安管理;C提高贯标效率;D规范化本安管理。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知识竞赛理论考试答案卷 五、问答题(共16分) 1.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定义是什么?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经济与技术条件下,在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设计、建设、答:四个阶段:P:计划,D:实施 C:检查 A:处置
八项任务:P:制定控制目标;制定控制方案;D:培训人员;执行方案;C:检查方案执行;评估方案的有效性;A:纠正措施(短期);预防措施(长期)
5.简述ISSMEC的程序、
答:I 识别——识别风险(原因);S 标准——办事方法和程序的标准;S 标准——责任和义务的标准;M 衡量——表现与标准的区别; E 评估——标准依从 ;C 改正采取行动纠正
不符合。按照风险评估开展形式不同,将风险评估分为:正式风险评估:对时间、方法和程序有明确规定的风险评估过程。通常是在有计划、有组织、有统一标准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并形成记录,参与人员广泛。非正式风险评估。随时随地、无明确规定的风险评估过程。不考虑方式、不考虑位置,任何人谁都可以参与,是正式风险评估工作的必要补充部分。
6.简述危险源辨识?
答: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不但包括对危险源的识别,
13.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目标是什么?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理想目标是实现煤矿生产的本质安全化,将风险降到最低,最终达到杜绝责任事故,减少非责任事故的目的。
14. 风险评估的具体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而且应对其性质加以判断。风险评估工作程序:
7.风险、危险源、事故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危险源、风险、事故的定义和特征,不难看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危险源是风险后果产生的根本原因,危险源的存在导致风险的存在,危险源的潜在性导致了风险的不确定性和潜在性。而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风险的实际发生,即潜在的风险变成了实际的事故,风险的不确定性又导致了事故的随机性和潜在性。因此可以说,危险源、风险与事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预防事故发生首先必须研究风险,而研究风险又必须以研究危险源为起点。
8.什么是“五型企业”?
答:创建“五型企业”是神华集团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提升管理品质的务实之举。主要是通过全面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拓展管理深度和覆盖面,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创建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和谐发展型企业。
9.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1)控制或者消除危险源(2)总结和凝练危险源管理经验(3)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认知水平。
10.风险预控管理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危险源管理标准及措施、风险预警等内容。 11.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包括人员准入、员工培训、员工规范、员工考核等内容。 12.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是什么?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是通过以预控为核心的、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机、环、管”的协调统一,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煤矿生产责任事故发生的煤矿本质安全目标。
首先要确定事故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可能性,即概率的大小;其次要估计一旦事故发生,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最后,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的严重程度估计损失的大小,确定风险等级。
15. 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流程是什么? (1)煤矿安全事故机理分析 (2)危险源辨识 (3)风险评估 (4)管理对象的提炼 (5)管理标准的制定
(6)相关责任人和监督人员及其安全职责的确定 (7)管理措施的制定
(8)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审核 16. 本质安全目标是什么?
员工无违章,管理无漏洞,设备无隐患,系统无阻滞,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 17. 什么是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员工的违规行为;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来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属于狭义的不安全行为,而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则属于广义的不安全行为。 名词解释:
1. 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2. 风险: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
3. 风险预控: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的出现的过程。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知识竞赛理论考试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