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 9 月 第 23 卷第 5 期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 nhui Institute o f Educatio n
Sep. 2005 V ol. 23 N o . 5
竭尽此生就是幸福
——加缪《局外人》的哲学解读
宣庆坤
( 滁州学院政教系, 安徽滁州 239012)
[ 摘 要] 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紧紧扣住“荒谬”主题, 以“我”(莫尔索) 的感受和遭遇, 向我们淡淡地描写出人 与世界的脱离。对《局外人》的哲学解读可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一是人与社会的对立, 只有对立才有分离, 而分 离才是荒谬感产生的前提; 其次是“局外人”的荒谬与死亡意识, “死亡”是加缪以及许多存在主义哲学家关注的问 题之一, 对“死亡意识”的理解贯穿着加缪的荒谬生存哲学。 [ 关键词] 《局外人》;荒谬; 死亡; 生存哲学
[ 中图分类号] B08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1- 5116( 2005) 05- 0010- 04
受诺贝尔文学奖时就表明了他的创作宗旨: “当我开 始写作时, 我有一个准确的计划; 我首先要表达否定
加缪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1957 年 10 月, 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成为法国在哲学家 中继柏格森之后又一位获奖的作家。其代表作《局外 人》发表于 1942 年, 该书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最优 秀的小说之一。《局外人》具有两个层面的意义, 加缪 便是基于这两个层面来展开他的小说的。第一个层 面是现实性和描写性的, 手法是美国小说家斯坦贝 克和考德威尔的白描式现实主义手法, 从细节入手, 以外部来描写主人公的行为, 并将他植根于他所处 的日常生活环境中, 这环境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环境 以及人际环境; 第二个层面是心理学和道德学的, 隐 匿在日常生活的描写之后, 从而使人物的个人命运 具有了普遍性, 使他的人物代表了人类生存状况的 形象。
[1] (P86)
的思想。其形式有三种: 小说《局外人》;戏剧《卡利古 拉》、《误会》;思想意识《西西弗的神话》。我们用这三 种形式表达肯定的思想。小说《鼠疫》;戏剧《戒严》、 《正义者》;思想意识《反抗者》。”
[3] ( P133)
《局外人》是运用主人公自述的方式表现的一
部 中篇小说, 由标题的含义即可看出, 它标示的是人与 周围环境的完全脱节, 人对自己的生存感到陌生的 主旨。同时这一标题也蕴蓄着这一思想: 二十世纪 ( 尤指两战前后) 人类的基本生存形象是“局外人”, 被流放在一个与本身漠不相关的世界里, 世界与人 相互分离, 人对世界产生了荒谬感。
小说《局外人》紧紧扣住“荒谬”主题, 以
本文就是从第二个层面对它
“我”(莫 尔索) 的感受和遭遇, 向我们淡淡地描写出人与世界 的脱离。在莫尔索的行为中, 让我们感到一种莫名的 荒谬。小说一开篇就写道: “今天, 妈妈死
进行解读, 以期揭示它的道德学意义。
一
“伟大的小说家都是哲学小说家”
[2] ( P131- 132)
,
了。也许是 昨天, 我不知道。”“母亲的死”的确切时间“我”不知 道, 说明“我”与外在环境的不和谐。“妈妈在家的时 候, 一天到晚总是看着我, 不说话。她刚进养老院时, 常常哭。那是因为不习惯, 几个月以后, 如果再让她 出来, 她还会哭的。这又是因为不习惯。”说明人与世 界的“不习惯”。在莫尔索进入狱中之后, “我”“每天 要消磨的时间就剩下六个钟头了, 其中包括吃饭、大 小便, 回忆和捷克斯洛伐克人的故事。”生活中没有 任何激情, 一切都是荒谬。
“文学作品通常是一种难以表达的哲学的结果, 是这 种哲学的具体图解和美化修饰”
[2] ( P132)
, 这一观点集
中反映了加缪对文学与哲学之间关系所持的态度。
作为哲学家的加缪, 首先是以一个文学家或者
说更重要的是以文学家来完成自身角色的。在法国, 或许这是一个传统, 柏格森、萨特与加缪都是诺贝尔 文学奖的获得者, 但他们又都是哲学家, 他们的文学 著作哲理深邃, 文学作品本身就是哲学思想的象征 或图解, 总有着某种对应关系。加缪在斯德哥尔摩接
[ 收稿日期] 2005- 03- 25 [ 作者简介] 宣庆坤( 1972- ) , 男, 安系讲师,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2003 级博士生。
徽怀宁人, 滁州学院政教
本文试图从《局外人》道德层面所包含的两层意
兴。”
[ 5] (P502)
在莫尔索看来, 世界就是这个样子, “看
并且“仔细 义解读这本著作, 而这两层意义其实又都是《西西弗 不出有什么理由改变我的生活”,的神话》的核心意义所在。其一是人与社会的对立, 想来, 我并非不幸。我上大学的时候, 有过不少这一 只有对立才有分离, 而分离才是荒谬感产生的前提; 类的雄心大志。但是我不得不缀学的时候, 我很快就 其次是“局外人”的荒谬与死亡意识, “死亡”是加缪 以及许多存在主义哲学家关注的问题之一, 对“死亡 意识”的理解贯穿着加缪的荒谬生存哲学。
[ 5] ( P502)明白了, 这一节实际上并不重要。”
[ 5] ( P502) 这段文本
的哲学话语告诉我们, 在这个荒谬的世界上, 人应该 自觉地感到人生难以获得有意义的形态, 一切都是 “毫无意义”的, 人应满足于当下, 没有可回忆的过 去, 对未来有关经济方面, 社会地位的憧憬与规划是 没有必要, 也是徒劳的。
二
如果我们孤立地看《局外人》时, 没有联系当时 的小说创作环境, 我们就只能认为莫尔索是一个很
麻木、对人生意义不了解的社会怪物和道德怪物。其
其实, 莫尔索的想法就是加缪本人的想法。在
实不然。《局外人》的主人公莫尔索并不是一个病态 的厌世者, 也不是穷困潦倒之辈。加缪努力想塑造的
形象是这样一个人: 他是他自己生命的局外人, 他的
[ 4] ( P322)
莫尔索是一个二十世纪二战前后人与社会对立的形
象代言人。
加缪曾经在为《局外人》一书的美国版作序时指 出, 莫尔索“远非麻木不仁, 他怀有一种执着而深沉
的激情, 对于绝对和真实的激情。”但是莫尔索的激
情与传统的价值观念不同, 恰恰是传统价值观念的
叛逆。他的生活规则完全是个人化的, 完全是自然法 则式的, 在他的眼中, 社会规则与他人没有成为他人 生的部分, 他的荒谬正是在这种“局外人”的生活中 表现出来。
首先, 莫尔索不是一个没有头脑的人, 他有自己 的生活哲学。那么, 为什么莫尔索对于丧母、恋爱、升 迁??这样一些人生旅途上的重大问题, 却采取一
种无所谓, 非常“麻木不仁”的态度呢? 很明显, 莫尔 索认为这个世界没有意义, 没有生路, 意识到世界对 于人的种种欲望漠不关心的情况, 意识到人同世界、
特别是人同社会各种不协调乃至对立的态度。母亲 的死对莫尔索来说没有什么意义, 他在向老板请假
时说, 妈妈的死“这不是我的错儿”
, “安葬妈
[ 5] ( P481)
妈是在昨天而不是在今天, 这并不是我的
错”
, 莫尔索见到玛丽时说到母亲的死, “我想
[ 5] ( P490)
对她说这不是我的错, 但是我收住了口, 因为我想起 来我已经跟老板说了。这是毫无意义的。反正, 人总 是有点什么过错。”
在女朋友玛丽问及结婚情
[ 5] ( P490)
况时, 莫尔索也是“怎么样都行, 如果她愿意, 我们可 以结。于是, 她想知道我是否爱她。我说我已经说过
一次了, 这种话毫无意义。”
从莫尔索身上, 我
们看到二战前后 , 社会中人的困惑与自然人本身的 [ 5] ( P502)
心灵规则, 那就是“生活是无法改变的, 什么样的生
活都一样, 我在这儿的生活并不使我不高
《西西弗的神话》中, 加缪指出: “重要的并不是活得 最好, 而是活得最多。”
荒谬人的立场是“一切
[ 2] ( P75)
经验都是无区别的, 而另一方面, 荒谬向着最大数量 的经验推进。”
[ 2] ( P75) 《局外人》中的莫尔索在走上刑
场的前夕, 告诉我们, “在我所度过的整个这段荒谬 的生活里, 一种阴暗的气息穿越尚未到来的岁月, 从 遥远的未来向我扑来, 这股气息所到之处, 使别人向 我建议的一切都变得毫无差别, 未来的生活并不比
我以往的生活更真实。”
加缪认为, “感受到
[ 5] ( P546)
( 我) 自己的生活, ( 我) 自己的反抗, ( 我) 自己的自
由, 而且是尽可能地感受, 这就是生活, 而且是最大 可能地生活。”[ 2] ( P78) 这应该是现代人生活形象的一
个基本特征。
其次, 莫尔索所代表的“局外人”的伦理规则、价
值观念与传统社会不同。正如宾克莱在《理想的冲 突》中指出让·若内的“剧本迎头痛击了西方文明的 传统价值”
一样, 加缪的《局外人》淋漓酣畅地
[ 6] ( P12)
再现了一个不见容于传统伦理规则、价值观念的“局 外人”形象。莫尔索“根本就没有灵魂, 对于人性, 对 于人心中的道德原则, 都是一窍不通。”
[ 5] ( P534)
按照传统的价值观念, 莫尔索与玛丽同居, 甚至 要同玛丽结婚, 莫尔索应该是很爱玛丽的, 但他却认 为“这种话毫无意义”。
这一点说明莫尔索不
[ 5] ( P502)
去讨论“什么是爱, 什么是不爱”,而去关心的是是否 能同居, 是否能在一起, 即使这些, 或许他也不在乎,
只要能有一刻地存在, 一分地存在, 一秒地存在, 就 令他满足了。那些结婚如何, 爱情如何的传统价值观 念是超验的, 不能体现莫尔索当下的感受, 莫尔索需
要的是现在的, 当下的, 非常具体可见的感受。
“传统的道德规范需要在母亲的葬礼上痛哭的 人”,“在我们的社会里, 所有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
的人都可能被处以死刑。
”
这种母亲去世不哭
[ 1] ( P91)
的人是不爱自己的母亲的, 但莫尔索相反, 他认为
[ 5] ( P514) 毕
“我很爱妈妈”,不过“这不说明任何问题 ”。
竟母亲的死与我的“爱母亲”,还有“哭母亲”没有必 然的关系。但“法律就是法律”,要 这种人的存在。
莫尔索不信上帝, 使神甫由“和善”到“气得两手 发抖”
[5] (P543)
看来对现存秩序是一种无声威 胁的人。”
[7] ( P53)
加缪
[ 5] ( P513)
“法律”不需
也指出, “如果把《局外人》理解 成一个没有任何英雄主义态度, 为了真实而接受死 亡的人的故事是不会有多大错的。”
[1] ( P93)
, 最后“带着某种悲哀的神情看了看 我”。
[5]
三
“即使在最早的著作中, 加缪都显示了一种精神
( P545)
在莫尔索看来, 只要“可以回忆现在这种 生活的
[5] ( P545)
生活”就 “不愿意把它浪费在上帝身 上”。 加缪
上的态度, 这态度是由他内心中尖锐的冲突所引起,
认为, 神甫的“任何确信无辜的, 都 抵不上一根女人的头发。他甚至连活着不活着都没 有把握, 因为他活着就如同死了一样。而我好像是两 手空空。但是我对我自己有把握, 对一切都有把握, 比他有把握, 对我的生命和那即将到来的死亡有把 握。是的, 我只有这么一点儿把握。但是至少, 我抓 住了真理, 正如这个真理抓住了我一样。”
[5] (P546)
的 确, 莫尔索不信仰上帝, 不祈
祷, 更不悔过, 因为他的 兴趣只在现在, 竭尽此生就是幸福。
最后, “莫尔索认为世界是真实的, 他不仅仅拒 绝撒谎, ??是什么, 他就说什么, 他绝不掩盖自己 的感情。”
[3] ( P135)
同时, 他也拒绝欺骗和夸大, 这都是 不合
乎他的本性的, 他要遵从本性而率真地生活。因 为在莫尔索看来, 真正的道德就是恪守自己的心灵, 尽管在神甫看来这个心灵是空虚的, 而这个心灵恰 恰是充实的, 它拒绝欺骗、撒谎、夸大。这种道德尽管 与世界相比较而言是荒谬的, 但却是真实的, 它拒绝 欺骗, 撒谎, 夸大。这种道德尽管与传统伦理相比较 而言是荒谬的, 但却是真实的, 恰恰是存在的。以至 于当律师要求“那一天我是控制住了我天生的感情” 时, 莫尔索对他说: “不能, 因为这是假话。”
[5] ( P514)
当 预审推事问莫尔索“对人家把我
描绘成一个生性缄 默孤僻的人”时, 莫尔索回答, “因为我没什么可说 的, 于是我就不说话。”两难, 出路
是没有的”。[5] ( P489)
[5] ( P515)
结果“进退
莫尔索的诚实让自己走上了绞刑架, 正如彼得 ·鲁尔在谈到《局外人》一文时指出: “很清楚, 莫尔 索被判死刑的真正理由, 同杀阿拉伯人的关系不大, 不如说是因为他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泣哀悼, 再 加上次他同一个女人开始发生肉体关系。换句话说, 他的被判死刑, 是因为他是一个陌生人, 一个局外 人, 一个其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