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并且做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实验,和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很多同学都喜欢车,你们看银屏上的这些车,你们知道这些车他们是用什么作动力的吗?
2、教师:老师这里也有一辆车,有哪些办法可以让小车动起来呢? 3、教师:是啊,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有很多种,今天我们来学习用橡皮筋作动力让小车运动起来?(板书课题: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初步探究:
1、教师手举小车:我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这一端就是小车的头─前,然后把橡皮筋的另一端绕在后面的卷筋片上,再转动后面的车轮,小车就能运动起来。
2、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想出办法使小车朝前开,再想出办法让小车往后退。请各小组尝试。同时仔细观察小车行驶方向与橡皮筋缠绕方向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师:哪位同学能说说看你们小组是怎样使小车向前行、往后退的? 4、橡皮筋往后绕,小车朝前开,谁能使小车往前开得更远一些呢? 三、深入研究:
1、教师: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板书:距离 圈数)
2、教师: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真的和圈数有关吗?(板书:?)怎样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少 多,教师提议还可以加个圈数中等的) 3、教师:假如让你选会分别选几圈呢,为什么?
4、教师:我们在数圈数的时候怎样才是转了一圈?(教师演示) 5、实验时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6、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小要求,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实验要求:
①、要看准终点,用皮尺量出距离并及时填好记录单。
②、边实验边思考:橡皮筋缠绕多圈或少圈,产生的力一样吗? 7、教师出示实验记录单:
8、教师:先做圈数少的,再做圈数中等和多的,为了实验数据更科学,同一圈数要求实验小组进行多次实验,然后计算取出平均值。下面请各组组长带好你们小组的小车、记录单、皮尺按顺序到老师指定的地方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9、学生汇报:
①通过实验,你们组有什么发现?
②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的确与橡皮筋缠绕圈数有关,圈数不同小车行驶的距离就不同。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就越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少,小车行驶的距离就越近。这是为什么呢?
③橡皮筋缠绕多圈和缠绕少圈产生的力一样吗? 四、认识弹力:
1、教师:为什么橡皮筋缠绕起来,小车就前进了呢?(这是因为橡皮筋缠绕起来以后长度变长了。)可是为什么小车行驶了一段距离后又停下来了呢?
2、出示弹弓,加深认识弹力。 3、看录像,进一步认识弹力。 五、实践运用 (一)我会填。
1、物体在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
叫 ( )。( ) 、( )和 ( )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2、小车行驶方向与橡皮筋缠绕方向( )。 (二)我会选。
1、物体在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状的力叫( )。 A、重力 B、压力 C、弹力
2、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动力是由( )提供的。 A、车轮 B、车身重力 C、橡皮筋
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要使橡皮筋动力小车行驶得更远,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增加皮筋绕的圈数 B、减少皮筋绕的圈数 C、减少皮筋的根数 【设计意图:设计练习,自主训练,巩固知识,同时又解决了实验中的问题。】 六、总结评价 1、拓展延伸
增加橡皮筋缠绕圈数能使小车行驶更远,除了这种方法,你还可采用哪些方法使小车行驶得更远呢?下课之后同学们可以继续探究。
2、赠送名言,师生共勉
科学需要不断实践,科学需要不断探索。正如哥白尼所说的“勇于探索真理是人的天职。”让我们牢记这句话,不断攀登科学的高峰吧!
【设计意图:体现了科学课程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整合,把科学探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增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