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漠漠帆来重”:漠漠:水气密布的样子。这句是说“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微雨,却下得密,以致船帆涨饱了,鸟飞缓慢了。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迷暗淡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解析:李诗的尾联,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句,嵌入“班”字,写出马犹不愿离群,何况人乎?烘出缱绻情谊,真是鬼斧神工。韦诗的尾联“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晋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互藏其宅”(王夫之《姜斋诗话》),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色彩。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
(1)此题考查把握作品的形象的能力。人物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小说家总是把自己的艺术视觉和艺术重心放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鉴赏小说,离不开对人物形象的鉴赏。那么如何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呢?首先,要借助联想与想象,让作品中的人物在自己的头脑里“活”起来;其次,要以情节与环境为依托,分析、综合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最后,在全面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分析形象的艺术性和社会意义。本题可根据以上步骤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即可。如从“三姑娘的黑地绿花鞋的尖头蒙上一层白布,虽然更显得好看”可概括出美丽清纯;“然而锣鼓喧天,惊不了三姑娘和她的妈妈,正如惊不了栖在竹林的雀子。鸡上埘的时候,比这里更西也是住在坝下的堂嫂子们,顺便也邀请一声“三姐”,三姑娘总是微笑推辞”概括出她恬静平和等等。
(2)此题考查把握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可调动头脑中所有的表现手法,再结合原文进行分析。本题“……在坝上分明数得清楚,及至到了沙滩,一转眼就失了心目中的标记,只觉得……”是变换视角;“远远看来是……”“聒聒的喧声,却比站在近旁更能入耳”“一转眼就失了心目中的标记,只觉得一簇簇的仿佛是远山上的树林罢了”是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平沙一片,现得这坝从远远看来是蜿蜒着一条蛇,站在上面的人,更小到同一颗黑子了”是比喻,“雀子在奏它们的晚歌”是拟人;“雀子在奏它们的晚歌,然而对于听惯了的人只能够增加静寂”是反衬(以动衬静)。
(3)此题考查把握重要句段的含义作用和作品的结构思路的能力。这类题思考的方向: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本题可依以上角度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如“当年背在爸爸的背上是看过了多少次的……妈妈正在做嫂子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欢喜赶热闹,那情境也许比三姑娘更记得清白……”表现了过去生活的幸福温馨。
(4)此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以及把握重要句段的含义作用的能力。探究类题目检测考生是否具有发现文本的丰富内涵与深层含义的眼光,是否具有对文本进行独到感受与创造性理解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的指向是多层面的而不是单层面的,试题的答案是多元的而不是唯一的。其探究角度一般包括下列几个方面:文本的表达目的、文本的表达方式、主旨的隐含意义、作者的写作动机、文本的时代与社会背景等。回答这类题目一要做到所进行的探究分析都必须与原文有直接的联系,或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二要观点明确,表述合情合理。本题可以再结合文章内容进一步分析。“暂时面对流水,让三姑娘低头过去”既写出人物的命运正如这流水,捉摸不定,又写出人物的命运由她自己主宰,只要默默关注,不必去打扰。
14.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的能力。答题时,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从第①段至③段中找到与“有价值的书籍”相关的语段内容,然后筛选相关语句提炼性的概括归纳。 (2)本题考查梳理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梳理文章思路就是弄明白作者在文章中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文章是怎样展开的。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文章前三段阐述了有价值的书籍的特征,文章尾段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去读,中间段落阐述读一点费点劲的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以及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读懂文章,再筛选和题干句子有关的信息,并归纳。解答时可以先划分层次,再概括各层的内容。例如第六段中的“某种书呆子”“陈陈相因的学风,使读书变成苦役”;第九段中“白痴浏览、八卦阅读、趣味泡沫”等等来概括即可。
15. 此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根据题干中的要求,已经给学生点明了写作的方向:可以同意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如果同意作者的观点,可立意如下:青春是充满艰难
险阻的;青春需要磨砺;幻想不等于实际等。如果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可立意如下:青春朝气蓬勃;前人的做法是年轻人的宝贵的财富;立足现实,脚踏实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