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机构的资料都强。虽然我第三次只用了两周的时间去复习,但是因为那些知识点都是自己静心去分析梳理、透彻理解过的,并且去年又背过了不下3、4遍,所以知识点基本看一遍就全部拾回来了。
个人感觉积累还是挺重要的。特别是之前对知识点所作的透彻的理解。文科知识绝对不是大家想象的光靠死记硬背就够了。“悟”,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就是做了真题才发现各高校的出题风格不太一样,有的学校题目考的比较灵活也比较开放,所以我做题的时候,根据自己理解写的东西就比较多。而有的学校,看从往年真题看觉得考得中规中矩,所以我答题的时候就完全按书上讲的照搬了。事实证明,我这样的理解和策略是大错特错的。
比如,名词解释比较难复习到,因为量比较大。那么你尽量的搜索仔细点,从真题来看,学校喜欢出什么方面的名词解释,比如
“徒劳”的主题:
吴刚伐桂、希腊神话西叙福斯推着石头上山,而后石头掉下来。表现了初民时期的人类,在与自然进行斗争时,努力抗争,但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川端康成在《雪国》里,虽然描写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艺妓的遭遇,但是他主要还是试图以艺术形象说明,人在生活中所作的一切牺牲、所进行的一切追求都是徒劳的,流露出面对他所不想了解的世界,而产生的一种虚无思想与悲观情绪。
古代神话传说流传至今对人生徒劳的感叹,加缪从中汲取了力量,陈染表现出无奈,川端对现实丧失信心。“徒劳”成了他们表达自己对现实世界态度的试金石,这是由于他们不同的创作个性和相异的心理感受决定的。
“变形”作品:
主要与作者的创作心理和民族文化积淀有密切的关系。在古代的作品中,人被描绘成能变成某种动物,实际上是人类发展到文明阶段以后,一种返祖心理的反映。
《奥德修纪》、奥维德在长诗《变形记》中,把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和一些历史人物编织在一起,颇具想象力。一百年后,阿普列尤斯的《变形记》、《一千零一夜》。在中国被描述得最为详尽而且绘声绘色的,莫过于唐代孙頠的《幻异志》中“板桥三娘子”的故事。
中外这类变形故事表明,人类有一种返祖心理长期潜存在深层意识中。到了现代也不乏其例,中外文学家在这类变形故事中寄托了现代人的思想意识,表达了他们对生存环境的一种困惑与恐惧。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这种变形的思想基础与古代已截然不同,是建立在人对现代社会的恐惧心理上的,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与认识意义。
所以在复习中还是尽可能做充足了。就是名词解释的点多找一点,但复习名词解释的时候,如果时间有限,可以做的稍微粗糙一点,只要知道这个名词是什么就好。如果来不及,就先把点找出来,留到最后复习。没时间的话,就把这一大堆东西都百度一下,知道个所以然,考试的时候再发挥。因为从真题来看,名词解释考的很细致,很难做重点复习。
大题基本上出的都比较通俗,没有什么超范围的内容,基本上和一般的学校考法是一样的。当然你也可以参考一些大的考点,你也可以按照那个来做专题。凡是提到的内容,都以专题的形式来做,仔细分析这个考点的考试形式等等。如此复习完,基本上对这张试卷也就能够把握了。
这里特别提醒大家,在做真题时,不管考察的题目看起来有多么中规中矩,
都不要被它看似平淡的表面给骗了,一定要在参考书本的基础上,多写自己的独特见解!再强调一遍,一定要多写自己的独特观点!在这一点上,与公共课的学习是基本相通的,做真题要以能够理解考察的知识为主,比如通过逐词逐句学习《木糖英语真题手译》,把每一句话都理解透彻,达到知识无死角,这样就能把阅读想要考查的目的了解得一清二楚,还可以将类似的题型总结出规律,这样一来不怕在考试时拿不到高分。政治也是一样的思路,看透题背后的本质再去练习和背诵李凡《政治新时器》,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理解知识点后做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每个人都有擅长,也有不擅长的,如果你什么都会一点,其实就等于说哪一样都学得不扎实,脑容量终归是有限的吧。如果一个同学,你能把说把专业课的考点都记得住,我真心鼓励你考北大,你的智商如果不考北大,真的是北大的损失了。
有同学说,那我多花点时间呗,复习扎实点不就好了么?可是你要知道等你考试的时候,你一年前复习的东西还能记得吗?再说了,大多数同学不打算在考研这棵树上吊死吧?总还是想尝试其他东西,比如在这段时间准备考个公务员、事业单位,找个实习单位等等,选择越多,你分散的精力越多,所以千万别觉得自己一定能做得很扎实。任何一个机会都不是给准备充分的人的,而是给那些敢于抓住机会的人。
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也好,在考试答题的过程中也好,都要有重点。复习的时候,专业课有那么多内容,想必在复习中的同学们有深刻体会,各种流派,各种作家,各种作品,各种文学思想等等,全能记得住,才有鬼呢!
所以复习的时候也是:要做好自己的定位,你想考什么。你就在那方面下功夫。
别自个儿专业没搞定,顾此失彼,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618)中国文学:
其实本专业考察的点往往都习惯分个三六九等来考察,像《春秋》的写作特点。
(1)《春秋》的编订,有总结历史经
验、为执政者提供借鉴的目的。它强调天下一统、社会稳定、定名分和周天子的正统地位,反对诸侯僭礼越位与兼并战争。
(2)它是一部自成体系的书,按事件顺序记事,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系统。(3)它的语言简炼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被后世尊为具有“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这样的内容肯定是作为理解分析题来考察,因为考察内容是汪洋恣肆,小小的名词解释实在是承载不了。但是像:
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
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论语》中的《季氏将伐颛臾》、《墨子》中的《兼爱》、《孟子》中的《天时不如地利》、《齐人有一妻一妾》、《民为贵》、《庄子》中的《秋水》、《荀子》中的《天论》。
这些内容只能用来做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考。因为他们的考点容量太小,考不了大题目。所以非极其重点的部分也是名词解释主要的考点,那么遇到这种名词解释应该怎么解答呢?
第一是概论,往往是交代清楚这个知识点的具体情况:比如知识点的内容,表达了什么,或者映射了什么。(这一部分答得越详细越能体现你的知识功底,名校都还是看重学生专业课知识功底的)
第二是内容,有的可以按照内容分类来写,有的可以从时间角度来写。 第三是特点,虽然不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但是可以被作为考点,绝对也是重要的,它的特点必然有重要意义,所以特点一定不能少。
第四是影响,名词解释十分看重对知识点内容以及内涵分析,把握两个宗旨——不偏不倚,承前启后。
不偏不倚就是教材中的观点直接拿来用,这是主流研究者的评价肯定错不了。如果凭着自己的感觉来,会给人学术态度不端正不严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