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不良的土质路堑
填料和填筑方式产生的不均质
填土的不均匀压密变形,湿度变化影响产生的膨胀和收缩变形 路表渗水积滞在路面结构内,浸湿路基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损坏现象有哪些?在设计中是如何考虑的? 损坏类型主要有四类:
(1)断裂类----纵向、横向、斜向、角隅、和交叉裂缝等; (2)接缝损坏类----唧泥、错台、接缝碎裂、拱起、填缝料损坏等; (3)变形类----沉陷、胀起等;
(4)材料或表层损坏类---活性集料反应病害、寂寥冻融裂纹、网裂和起皮、磨损和露骨 设计要求:
1)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提供抗滑、耐磨和平整的表面; 2)基层和底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适当的刚度; 3)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对路面结构提供均匀的支撑; 4)遇到下属情况时,需在下层设置垫层。
a季节性冰冻地区,路面结构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差值以垫层厚度补足
b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床土湿度较大时,已设置排水垫层。
17试述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路面的特点、种类与两者设计的核心要素? 1)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好、有缝、噪音较大、受基层稳定性影响较大、维修不方便。
种类:普通、钢筋砼、连续配筋、预应力、装配式、钢纤维、砼小块铺砌、组合式砼路面
设计核心要素:1弹性半空间地基上薄板理论 2 混凝土板抗疲劳设计 3 基础均匀性、稳定性保证 4 路基坚实
(2)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分散荷载能力较弱、平整噪音小,行车舒适,易养护维修、高温容易变形、低温容易产生裂缝等。
种类:沥青砼,热拌沥青碎石,乳化沥青碎石,沥青贯入式,沥青表处等。 设计核心要素:A、层状弹性体系理论-各层共同分担应力 B、结构层疲劳 C、结构层材料稳定性设计 D、层间黏结紧密
第十章 路面施工
1、离析是级配碎石、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施工中均会出现的问题,查阅资料,讨论如何在施工中避免离析的产生。 2、复述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内容和流程。
3、水泥混凝土配比和施工中采用引气剂的原因是什么。 提高密实性
4、浅谈砂率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5、为什么要控制沥青路面的施工温度?如何控制?
拌和温度:拌和效果-沥青粘度 温度低 拌和时间长,沥青分散不好,机械磨损大;温度高,能耗大;
摊铺温度-沥青粘度:温度低,摊铺效果差,
压实温度-沥青粘度,温度低,压不实,温度高,压不稳-推移 6、简述沥青路面施工层铺法的主要优缺点有哪些?
主要优点是工艺和设备简便,功效较高,施工进度快,造价较低。
缺点:路面成型期较长,需要经过炎热季节行车碾压才能成型,级配与沥青用量均匀性较低
对路面有哪些基本要求?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中中如何考虑与满足这些要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 (3)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和平整度 (4)具有足够的抗滑性 (5)具有尽可能低的扬尘性
(6)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要求1:
结构设计、材料设计 施工保证 要求2:
结构、材料、排水、功能、施工 要求3:
结构层的疲劳性能(沥青层疲劳寿命大于基于沥青层疲劳等效换算的设计车道设计轴载累计当量轴次,半刚性基层疲劳寿命大于基于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损伤等效换算的设计车道设计轴载累计当量轴次)
平整度:交竣工验收时要满足路面平整度检测指标技术要求。路基稳定性、分层施工、施工工艺等保证
要求4:抗滑性: 沥青路面横向力系数 水泥路面刻槽:构造深度
表面层材料、级配
要求5:低等级道路的封层、磨耗层 要求6
路基路面宽度、中线平面线位、纵断高程、横坡。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基本原则? 1)适应要求
与交通条件、路基的承载能力、环境条件、材料性能和施工水平相适应 适应行车荷载作用的要求。
原因:行车荷载包括垂直力和水平力。路面在垂直力作用下,内部产生的应力和应变随深度向下而递减;水平力作用产生的应力、应变,随深度递减的速率更快。
路面面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在其下各层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不同结构层材料特性及厚度要求
各沥青层的厚度应与混合料的公称最大粒径相匹配
基层、底基层厚度应根据交通量大小、材料性能,充分发挥压实机具的功能,以及有利于施工等因素选择各结构层的厚度。为便于施工组织、管理,各结构层的材料不宜频繁变化。各种结构层压实最小厚度与适宜厚度应符合表的要求,并不得设计小于150mm的半刚性薄层 。
[满足成层要求的最小厚度 施工能压实均匀的最大厚度 (Hmin≤施工层厚度≤ Hmax) ]
2)协调平衡
应注重路面功能与结构性能设计相协调,保证路面结构的耐久性。 各结构层的功能选择结构层次
3)结构特点
路面在设计期内不应发生结构性破坏。基层、底基层整体结构;面层可维修 结构层水稳定性
B、沥青层温度稳定性
C、季节性冰冻地区-防止出现冻胀和翻浆的措施 -抗冻厚度要求 D、半刚性层反射裂缝或疲劳开裂
4)结构连续
设置适当的黏层、封层和透层等措施,增强路面结构层间的结合。 5)结构排水
应考虑路面结构的防水、排水,减少水进入或滞留于路面结构内。
设计参数
交通量:对应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沥青面层:20℃、10Hz条件下的动态压缩模量; 沥青类基层:20℃、5Hz条件下的动态压缩模量;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经调整系数修正后的弹性模量 粒料层:经湿度调正后回弹模量; 路基顶面:采用平衡湿度状态下并考虑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后的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特点如何?各层次的作用及考虑的主要因素与沥青路面有什么不同?
特点:混凝土面板的强度很高,故对土基的强度要求不高;但土基稳定性差及不均匀的变形将给混凝土板的受力带来很不利的影响; 混凝土路面:
1)基层是保证路面板具有均匀而稳定的支承、防止唧泥和错台、延长路面使用
寿命的重害层次,又能为混凝土板施工提供方便。 基本要求: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切断面正确,表面平整。
2)垫层应设置在排水不良或有冻胀的土基上,以改善路基的水文状况,提高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强度及抗冻胀能力,减小路基顶面的应力与变形。此外垫层还能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以保证路面结构的稳定性。
沥青路面:1)面层直接受行车荷载和气候因素的作用,要求高强、耐磨、抗滑和耐久性好。交通量越大,轴载越重,面层的等级越高。2)基层作为主要的承重层,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水稳定性。3)要是路面有足够的整体强度,使用年限长,还应立足于路基的稳定性,最经济一般的方法是,加强排水和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第7章
路面使用性能包括那几个方面?常用什么指标来表征?如何检测和评价? 解:路面使用性能包括五个方面:行驶质量,损坏状况,结构承载能力,行驶安全性和外观。
行驶质量:指标:路面平整度 检测方法和评价 损坏状况:指标:
检测方法:传统人工调查法,图片比照法,图像识别法
评价方法:分层加权评价法(单项扣分值的确定和权数的确定) 结构承载力:
检测方法:静态弯沉仪,稳态弯沉仪,落锤式弯沉仪,动态弯沉仪, 波分析法
评价方法:弯沉比法,简单分等法 行驶安全:指标:路面抗滑性能
检测方法:锁轮拖车法,偏转轮拖车法,制动距离法,摆式法 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