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哲论文汇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大学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学号 姓名 dingguo

中文名称:大学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学校:中南大学 专业:机电工程学院

关键字:大学生 价值观 心理健康 相关性

论文简介: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世界中的、事、物的基本看法,是人们进行是或非、有意义或无意义、值得接纳或不值得接纳的判断时所依据的一系列最基本的准则或尺度。正确的价值观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而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正文:

(一)、关于价值观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们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也可以说,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价值的内涵非常丰富,一般可以分为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价值,还有综合性、复杂的价值,如人的价值(或称人生价值);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价值观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几乎每时每刻都会碰到的问题。我们做事说话经常考虑:“有没有用?”“有没有利?”“值不值得?”“用”、“利”、“值”是一种价值判断,我们赞美杰出人物的高贵品质时常说“比金子还珍贵”,我们指责某些人的不道德时,常说真“不值钱”。“金子”、“钱”是一种价值判断。

同时,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由于正处于面临人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 。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的技能、学会学习的潜力、学会创造与创新、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面向未来面向社会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要求我们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我们如何看待自然界?如何待看待人类社会?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学习生活?这些问题都会涉及我们的价值观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对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国家也很重视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中央十六号文件明确提出价值观教育的多层次原则,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分为四个方面: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二)关于心理健康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也可以这样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

大学生心理健康应该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我们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

状态。然而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三)正确的价值观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克拉克洪(Kluckhohn,1951)认为价值观是一种外显的或内隐的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看法,他是区分不同个体与差异的特征,它影响人们对行为方式、手段和目的的选择。是个人对周围世界的人、事、物、的基本看法,是人们进行是或非、有意义或无意义、值得接纳或不值得接纳的判断时所依据的一系列最基本的准则或尺度。

有人在对大学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相关性调查分析发现调查发现,价值观与心理健康存在正相关。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主体化、世俗化、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共同特点,但不同心理健康程度的学生存在差异。心理健康的学生面对生活态度更积极主动,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和自信,清楚人生的意义和奋斗方向,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动机较强,对理想就业有把握;不健康心理的学生对人生和生活的意义认识不够清晰,总体还是积极乐观的;而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对人生和生活的态度则有点消极,对社会和他人持有怀疑态度,自信心不足,依赖性较强,但仍很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价值观取向,渴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又有人在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中发现,大学生大部分的心理问题是由思想问题造成的,必须对大学生的思想问题进行价值观的干预,而不能简单地归为心理问题。大学生在心理咨询中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有学习问题(知识价值观)、社会认识问题(世界观)、个体发展(人生观问题)、特殊价值观问题(恋爱观)等。在心理辅导中通过对咨询者进行有效的价值观干预和引导从而有助于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促进健全人格的培养。

不可否认,不同的价值观取向对心理健康影响不同。正确的价值观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世界卫生组织在对健康的定义中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和谐: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和谐以及个人身心关系的和谐。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一些为人处世的哲学和态度,具有维持心理平衡、增进心理健康的作用。比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要人们在挫折面前看到光明的一面,以坦然的心态接受现实;“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则强调了人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困境。然而,传统价值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具有消极的一面。若价值观过分强调社会取向而压抑个体取向,这必然造成人格上的依赖性、求同性以及自我的萎缩,甚至产生自卑自怜、自轻自贱的意识。比如“非礼勿视,非礼勿动”,凡是与道德礼教相违背的言行都不予许,要求人们慎独、谦虚。这样往往易于使我们的需求情感受到过分压抑,而得不到正常的表达和必要的宣泄,其结果是容易引起焦虑不安、谨慎退缩、疑心多虑、易于形成强迫性倾向。

对于大学生而言,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而进取型与知足型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两种价值手段。进取型价值取向者主要表现为追求较高的人生价值目标,以积极的努力奋斗的态度对待人生,希望主动控制自己的生活,他们更多地着眼于未来;知足型价值取向者的人生价值目标不高,追求较为安定的生活与协调的人际关系,较为满足获得的哪怕是点滴成绩,更多地着眼于现实生活。对于进取和知足这两种价值取向,研究发现知足型和进取型学生的幸福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首先,进取型学生对事业成功和为社会作贡献感到更幸福,知足型学生对有知心朋友和有温暖的家感到更幸福。其次,进取型学生更注重未来的幸福,他们对未来幸福的信心度较高,再次,进取型学生更注重创造、奋斗、劳动等幸福手段,知足型学生更看重金钱对幸福的影响。最后,进取型学生具有更强的挫折承受力,更能承受住追求幸福中的挫折。所以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价值观与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同样心理健康对价值观形成有基础性作用。从内容上看,价值观包括价值目标、价值手段和价值评价;而从心理结构上看,价值观包括认识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认识因素是指对事物价值

属性的感知、理解以及对事物价值大小的认识、评价。一个人对事物形成价值认识的同时,相应的也产生了对他的情感体验。当一个人认识到某事物能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时,就会对它产生肯定的情感,或尊敬他、或同情他或喜欢他,而当一个人认识到某事物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有害于自己或他人时,就会鄙视它,憎恨它,厌恶它。意志因素是指一个人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根据自己的选择性情感体验,采取措施,克服困难,以追求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或实现自己确定的价值目标的心理过程。这就是价值观的心理学内涵。从这个心理学内涵,我们可以看到,健康的心理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基础。

大学生是形成影响人生的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而心理健康又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基础,因此,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高校关注的焦点,我们中南大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做的很不错。然而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也不时见诸报端。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 黑龙江大学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崔建华教授说,目前的中国大学生看起来有喜有忧。喜的是,他们已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经营、学习、发展的能力。忧的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与整个社会大背景下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风气不断影响着原本清纯的大学校园,校园已不是一片净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十分集中和突出。 据了解,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每年新生入学时都要进行人格问卷调查,然后把学生分成A、B、C三类,问题比较突出的同学则归到A类,问题不大的同学归到B类,没有问题的同学归到C类。许多学校的调查结果都表明,A、B两类学生大概占全部新生的15%以上。有所高校统计,该校目前每周前往心理健康中心咨询的学生有二三十人。在学校每年大量的心理咨询中,来自高年级的学生大概占一半左右。 据哈尔滨工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裴秋宇老师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综合起来大体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一般性的成长心理问题,有心理障碍倾向但并不严重,这是大学生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另一类则是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心理障碍。成长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的问题,学习心理调试不当而出现的心理问题,情绪控制、自我认知、人格发展、意志品质锻造能力的相对较弱而造成的人际交往、恋爱、性心理等方面出现心理与行为的偏差。 专家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其中人际交往排在

马哲论文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大学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学号姓名dingguo中文名称:大学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学校:中南大学专业:机电工程学院关键字:大学生价值观心理健康相关性论文简介: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世界中的、事、物的基本看法,是人们进行是或非、有意义或无意义、值得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xm22050au670et7bbd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