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耿志涛
【摘 要】当前学前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学前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探究创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优秀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当前高专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从课程体系、理念及培养机制等方面对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索。
【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 【年(卷),期】2024(000)048 【总页数】2
【关键词】专科;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当前高专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近些年来,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未实现实质性的改革,只是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简单的“修补”,使得实际人才培养质量及效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体表现如下:
1.高等专科学校招生规模化严重。如今,学前教育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高等专科学校也紧随时代潮流与教育发展趋势,逐渐扩大了招收学生的规模,而且学校在办学方面显得急功近利,没有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2.学前教育理论与实际工作脱节。绝大部分的高等专科学校在第一、二学年进行基础课、专业课教学,第三年安排顶岗实习,这样未免显得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技能训练成为辅助,使得高专生没有足够的能力根据现实工作去进行课程设计。
3.学前教育实践环节缺乏过渡衔接。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缺少一定的合作机制与管理机制,使得二者界限分明、缺少过渡环节。
4.人才培养与行业没有达到有效配合。学前教育专业不像工科,无法通过量化指标去衡量、评判,无法获得相应的利润,而且办学体制的约束、高等专科学校的思想观念等也是影响因素。
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分析
1.结合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高等专科学校来说,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最重要的任务,而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并能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对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所谓人才培养目标,简单来讲就是指培养什么样的人,具体是指培养的人才处于什么样的层次,符合什么样的标准,满足什么样的需求等。在设立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结合学校现实条件及未来发展规划,以及高专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求,还应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与标准。这就要求高专生要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基础,掌握学前教育工作所需要的实践技能;要重视自身的全面发展,更要突出自身的专业特长;也要提高自身的学前教育素质与能力,达到高等专科教育的水准,为将来从事学前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做准备。
2.构建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体系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是实现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对培养符合社会时代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要适应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幼师教育技能,使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互连接、相互配合。对于课程体系构建,既要体现未来幼儿教
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又要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
其一,要对教学课程进行优化设置。可将教学课程划分为基础文化类、专业类、拓展类三个模块。基础文化类,涉及思想道德、英语及计算机等基础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高专生的基本文化素质,为深入的学习研究奠定基础;专业类,涉及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及学前教育法规等专业知识,以及学前歌曲、学前舞蹈、学前绘画等专业技能,并根据学前教育涉及的健康、科学、艺术等领域,对高专生进行教学技能的强化训练,让他们习得学前教育的教学规律,抓住学前教育中幼儿的心理特征,从而掌握一定的专业教学方法;拓展类,涉及传统文化、音乐欣赏、幼儿保健等知识,主要是为了开阔高专生的思维、视野,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其二,要强化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环节。高等专科学校应始终保持学前教育的实践性,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工作中,使高专生真正懂得如何正确地教,使幼儿在玩中学。实践教学通过创设幼儿园模拟情境,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实践、互动状态。一般来说,实践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一般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实验阶段,即将实训内容贯穿于教学全程,使高专生对学前教育形成正确的认知;接着是实训阶段,即高专生将教育理论与幼儿活动结合起来,并获得一定的教学技巧;然后是实习阶段,即高专生对教学理念与技能技巧进行梳理整合,提升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综合素养。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阶段并不一定严格地按照次序推进,比如可将原本最后一学年的实习分散于各个学年、各个学期,让高专生尽早接触幼儿园,这就需要学校对三年的实践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高等专科学校要根据现有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并结合学前教育专业要求来创办校内实训室,将蒙氏教学、感统、奥尔夫音乐等一系列的特色课程融入实践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