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下列选项不属于科学史上著名的科学论战的是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粒所组成的粒子流,发光物体接连不断地向周围空间 发射高速直线飞行的光粒子流,一旦这些光粒子进入人的眼睛,冲击视网膜,就引起了 视觉, 这就是光的微粒说. 牛顿用微粒说轻而易举地解释了光的直进、 反射和折射现象. 由 于微粒说通俗易懂, 又能解释常见的一些光学现象, 所以很快获得了人们的承认和支持. 但是,微粒说并不是“万能”的,比如,它无法解释为什么几束在空间交叉的光线 能彼此互不干扰地独立前时,为什么光线并不是永远走直线,而是可以绕过障碍物的边 缘拐弯传播等现象. 为了解释这些现象,和牛顿同时代的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与微粒说相对立 的波动说. 惠更斯认为光是一种机械波, 由发光物体振动引起, 依靠一种特殊的叫做“以 太”的弹性媒质来传播的现象.波动说不但解释了几束光线在空间相遇不发生干扰而独 立传播,而且解释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不过在解释折射现象时,惠更斯假设光在水 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这与牛顿的解释正好相反.谁是谁非,拉开了近代科学 史上关于光究竟是粒子还是波动的激烈论争的序幕. 尽管波动说可以解释不少光学现象,但由于它很不完善,解释不了人们最熟悉的光 的直进和颜色的起源等问题, 所以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 再加上当时受实验条件的限制, 还无法测出水中的光速,便无法判断牛顿和惠更斯关于折射现象的假设谁对谁错.尤其 是牛顿在学术界久负盛名,他的拥护者对波动说横加指责,全盘否定,终于把波动说压 了下去,致使它在很长时间内几乎销声匿迹.而微粒说盛极一时,居然在光学界称雄整 个 18 世纪. 2.英姿焕发的波

动说 进入 19 世纪以后, 曾被微粒说压得奄奄一息的波动说重新活跃起来. 一个个崭新的 实验事实,使波动说雄姿英发,应付自如,进入了一个“英雄时期”. 第一位向微粒说发起冲击的是牛顿的同胞托马斯·杨.1801 年,年轻的托马斯·杨 一针见血地说:“尽管我仰慕牛顿的大名,但我并不因此非得认为他是百无一失的.我 遗憾地看到,他也会弄错,而他的权威也许有时阻碍了科学的进步.”托马斯·杨为了 证明光是一种波,他在暗室中做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光的干涉实验.我们知道,干涉现象 是波动的一个特性,托马斯·杨的成功,证明了光确实是一种波,它只有用波动说才能 解释,微粒说对此一筹莫展. 给微粒说以沉重打击的第二个实验是光的衍射实验.衍射现象也是波的基本特性之 一,这是一种波在传播过程中可以绕过障碍物,或穿过小孔、狭缝而不沿直线传播的现 象.法国物理学家菲涅尔设计了一个实验,成功地演示了明暗相间的衍射图样,在微粒 说看来,光的衍射现象则是不可理解的. 给微粒说以致命打击的是对光速值的精确测定.牛顿和惠更斯在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时,对于水中光速的假设是截然相反的,谁是谁非,难以证实.到了 19 世纪中叶,法国 物理学家菲索和付科,分别采用高速旋转的齿轮和镜子,先后精确地测出光在水中的传 播速度只有空气中速度的四分之三.又一次证明了波动说的正确性. 经过反复较量,波动说终于压过了微粒说,取得了稳固的地位.到 19 世纪 60 年代, 麦克斯韦总结了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建立了光的电磁理论.到 80 年代,赫兹通过实验 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证明电磁波确实同光一样,

能够产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 和偏振等现象.利用光的电磁说,对于以前发现的各种光学现象,都可以做出圆满的解 释.这一切使波动说锦上添花,使它在同微粒说的论战中,取得了无可争辩的胜利. 3 ?重整旗鼓的微粒说 正当波动说欢庆胜利的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以太存在的否定和光电效应的发 现,这些新的实验事实又一次要置波动说于死地. 波动说认为,光是依靠充满于整个空间的连续介质——以太做弹性机械振动传播 的.为了验证以太的存在,1887 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莫雷使用当时最精密的仪 器,设计了一个精巧的实验.结果证明,地球周围根本不存在什么机械以太.没有以太, 光波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呢?面对这一波动说难以克服的困难,微粒说跃跃欲试.光 电效应的发现,使微粒说再次“复辟登基”.所谓光电效应,就是指金属在光的照射下, 从金属表面释放出电子的现象,所释放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大量的实验证明,光电效应 的发生,只跟入射光的频率有关,只要入射光的频率足够高,不管它强度多弱,一旦照 射到金属上, 立刻就有光电子飞出. 而从波动说的观点看, 光电效应是绝对无法理解的. 因 此,波动说完全陷入了困境.而爱因斯坦运用光量子说——全新意义上的微粒说,把光 电效应解释得一清二楚.至此,光的微粒说又昂首挺胸.活跃在科学的舞台上.但是, 爱因斯坦并没有抛弃波动说,而是把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辨证地指出:“光—— 同时又是波,又是粒子,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自然界喜欢矛盾??”,这一思想 充分体现在他的光量子理论的两个基本方程E=hν 和p=(h/λ )

中,把粒子和波紧 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爱因斯坦与玻尔的历史性论争 20 世纪最伟大的两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尼尔斯·玻尔对于量子力学 的创立与发展,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有趣的是,在 1927 年 9 月科漠国际物理会议上, 当玻尔正式提出了他有名的“互补原理”之后,受到了爱因斯坦的强烈反对.从此,这 两位同时代、同行业的科学巨星,直到他们死去之前,共进行了近 40 年具有浓厚哲学色 彩的大争论. 即使是现在, 仍可感到这一争论对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研究所产生的冲击. 1.论争的渊源 提及这场大争论,首先得从哥本哈根学派说起. 在 20 世纪 20 年代,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以其严谨的 治学作风、尊重他人首创精神的领导作风,吸引了大批对量子物理学有着基本相同的理 解的科学家,成为当时世界上力量最雄厚的物理学派.诸如,海森伯、泡利、狄拉克等 年轻的物理学家都先后在这里工作着,其中,玻尔对海森伯提出的测不准关系非常赞 赏.1927 年 9 月在意大利科漠召开的国际物理学会议上,玻尔提出了著名的“互补原 理”,从哲学上对测不准关系加以概括,用以解释量子理解的基本特征——波粒二象 性.这一著名的互补原理,被称之为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正是这一解释受到了爱 因斯坦的尖锐批评,从而拉开了这场大争论的序幕. 2 ?论争的过程 爱因斯坦与玻尔的论战持续了近 40 年之久, 很令人瞩目. 论战的内容是围绕着关于 量子力学理论的特征和基本概念的解释问题,而这些问题又都属于哲学的领域,所以, 争论的实质就是围绕着量子力学的方法论原理及其哲学

诠释. 论战曲折迂回, 高潮迭起, 大致分成两个阶段. (1)论战的第一阶段 1927 年科漠会议上玻尔提出“互补原理”,对量子力学第一次作了互补解释,玻尔 是这样认为的:量子力学理论是一种以能量为动量的统计守恒为基础的纯几率观点,量 子力学的规律具有统计性质.并且,他主张在量子物理中应当抛弃因果性和决定论的概 念,而代之以互补原理. ?? 1927 年 10 月,第五次索尔维国际物理学讨论会在布鲁塞尔召开,爱因斯坦在会上 发言,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下对量子力学的发展表示不满.他反对抛弃严格的因果性和决 定论的概念,坚持基本理论不应当是统计性的,他认为在几率解释的后面应当有更深一 层的关系,应当能够揭示微观世界的因果性联系,所以他在会议上支持德布罗意的导波 理论. 为了揭露量子力学理论的逻辑矛盾性,从而否定测不准关系,爱因斯坦还精心设计 了一系列的理想实验,企图驳倒玻尔,玻尔据理力争,一次次巧妙地摆脱了困境.例如, 爱因斯坦设计了一个可以称重量,且有可控快门的光箱子实验,并以此来否定能量对时 间的测不准关系.而对此严重的挑战,玻尔经过一个不眠之夜的紧张思考,终于喜出望 外地发现.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回击爱因斯坦,即利用爱因斯坦广 义相对论中时钟速率与引力势的关系,驳倒了爱因斯坦的挑战.因此,爱因斯坦不得不 承认量子力学的逻辑一贯性. (2)论战的第二阶段 当爱因斯坦试图从逻辑上反驳哥本哈根学派而遭受挫折后, 便放弃了这方面的努力, 转而集中于批评量子力学理论的不完备性.1931 年 2 月 26 日,爱因斯坦等三人合作发 表了“量

下列选项不属于科学史上著名的科学论战的是

粒所组成的粒子流,发光物体接连不断地向周围空间发射高速直线飞行的光粒子流,一旦这些光粒子进入人的眼睛,冲击视网膜,就引起了视觉,这就是光的微粒说.牛顿用微粒说轻而易举地解释了光的直进、反射和折射现象.由于微粒说通俗易懂,又能解释常见的一些光学现象,所以很快获得了人们的承认和支持.但是,微粒说并不是“万能”的,比如,它无法解释为什么几束在空间交叉的光线能彼此互不干扰地独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xaep3626e7dd7d92wae4uc568cqcf01a3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