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高二年级 习题 时间:2017 命题人: 校对人: 班级 组 学号 姓名 总第( )期 一、基础练习。(共41分,选择题每题3分;填空题每空1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消瘦 市场销售 交往 矫枉过正 B.宽贷 雕阑玉沏 戍守 束手无策 C.宿怨 春花秋月 朱颜 畏缩不前 D.致礼 至理名言 免试 不堪回首 2、对下面诗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3分)
A.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了结,完结 B.雕阑玉砌应犹在。雕阑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 砌:台阶。
C.只是朱颜改。 朱颜:指自己的容颜 D.问君能有几多愁。 君:你 3、下列对词的的有关知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B.词逐渐与音乐分离后,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为句子长短不齐而被称为长短句。 C.词还有别的名称,如“乐章”“乐府”等,《东坡乐府》中的“乐府”也是词的别称。
D.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一首词,可以只有词牌,没有题目,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还可以词牌词题同时出现。
语文习题 4、词兴于隋唐,盛于 ,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
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词按篇幅字数可分为 、 和 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词按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代表词人有 、 、 ,豪放派代表词人有 、 。(8分) 5、《虞美人》的作者是李煜,是 (朝代)的最后一位君主,历史上称 ,虞美人
是 。(3分)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运用了 、 、 等修辞手法;用 来比喻 ,化 为 ,写出了愁思的多 和 。(8分)
7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燎沉香”就是烧沉香,“消溽暑”是指潮湿闷热的暑气得到消解。 B.“鸟雀”二句是说作者在天刚亮的时候窥见小鸟在檐头呼唤晴天。 C.“叶上初阳干宿雨”是说荷叶上昨夜留下的雨水在旭日下蒸发了。 D.“久作长安旅”是指词人长久羁旅汴京,词中用“长安”借代汴京。 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词上阕描绘雨后风荷的神态,下阕写小楫轻舟梦归,清新淡雅,别具一格。 B.这首词即景抒情,而“荷”是全词关键,“荷”贯穿上下阕,情由“荷”生,“荷”是情所奇。 C.这首词上阕语言形象,层次分明。例如:消溽暑一呼晴一干宿雨一风荷举。 D.这首词想像神奇,手法巧妙,最后借发问把渔郎引入梦境,抒发思乡之情。 9.“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李煜《虞美人》)( 2分)
1
10.“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2分)
11.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
的留恋。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1分)
1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
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李煜《虞美人》)(2分) 二、拓展阅读,迁移训练 (40分)
相见欢(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3、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14、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3分
A. 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
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处。
C.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苏幕遮①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5.诗歌的开头用碧云、 、 、 ,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3分) 16.哪两句诗从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 (2分)
17.“芳萆”历来是别离主题吟咏的意象之一,如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
思远道”;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萆,更行更远还生”。作者字面上是埋怨“芳草”无情,其实流露出来的意思是什么? (3分)
18.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的天空廖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诗人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2
19.“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20.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6分)
21.上片描写的秋景有那些特点?“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下片“夜
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这句诗的含义是什么?表情达意的特点是什么? (6分)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
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22.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5分)
23.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6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共19分)
《李煜传》
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景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景卒,煜嗣立于金陵。大赦境内。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三年,泉州留从效卒。景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景故,不纳。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拜韩熙载中
3
(完整版)虞美人苏幕遮习题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