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人物·微感动·微思考
作者:暂无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第29期
微人物
1.“红薯能防癌吗?”在讨论现场一名中学生这样问道。李治中扶了扶眼镜,“我相信,红薯可以防癌,如果你是每次都需要走很远的路去买红薯的小孩。”话音刚落,几百人发出一阵爆笑。李治中是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从2013年起,他利用业余时间写与癌症相关的科普文章。李治中把深奥的专业知识幻化成轻松幽默的文字,让普通人也能读得懂。为了一篇1000多字的小文,他常常要花多个小时查文献。虽然有时辟谣的速度赶不上传谣的速度,但李治中表示,他誓要与癌症谣言死磕到底。
2.戴大丽64岁那年,不愿像身边的老太太那样在打麻将中度过晚年,她想尝试新的生活。她喜欢钢管运动那种飘逸绝尘的感觉,尝试一下后一发而不可收。为此,她可以像年轻人一样高强度训练;她可以忍受浑身的跌伤;她甚至可以自费去参加表演,不求名利。无条件的热爱,让一个平凡的老太太创造奇迹。近日,第二届中国钢管运动锦标赛在北京举行,最后的压轴表演属于今年已73岁的戴大丽。比赛现场,上百名专业人士欣赏并赞叹戴大丽演绎的生命奇迹。“做任何事情,首先要热爱,才会真心付出,才觉得值。”戴大丽说。
3.北京313路公交车全程15公里,是卢沟桥农场家属院、北天堂村等地居民出行的唯一公交线路。因为路程相对较短,313路只有一名专职司机、一辆公交车。2008年,刘宝中从师傅手中接过了方向盘。他熟知每位老乘客,乘客们也有他的电话号码。工作之余,他给乘客充公交卡、替老大爷捎药、帮老奶奶接孙女。一次,一位高龄乘客在大风中等车,上来后就对刘宝中说:“我等了你40分钟,就想看看你”……他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313路成为了一个流动的“四合院”,情满整个车厢。
微感动
1.湖南大四女生全雪苗因4年来坚持拍摄大学食堂而走红。盖浇饭、炸酱面、土豆丝、黄焖鸡米饭、红烧鱼等900多张照片,记录了她4年吃过的大约729顿饭。她说,拍照的初衷只是为了让爸妈知道她的生活。4年前,初来长沙上大学,远在新疆的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她是否习惯“湘”味,总是在微信里问她吃了些什么。“拍张照片发给他们,只需要一两秒的时间,让他们对我的生活放心,这一来二去就成了一种习惯。”有网友感慨:因为走心,所以感动。
2.高中生小李带着弟弟骑电动车,不小心撞上了停在路边的越野车。他们写下小字条:“叔叔,骑电瓶车没注意,撞到你车子的左轮胎,很抱歉,请打电话联系我。”但兄弟俩没有等到车主的电话。“看到字条时心里很暖,其实车子损失也不大,他们不说我根本发现不了。”怕两个孩子想太多,车主胡先生还特意委托记者告诉孩子:“钱,叔叔自己出了。叔叔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如既往坚持本色,愿你们学习和生活一切如意。”一张小小的字条,孩子和车主共同完成了一件小小的好事,这也是美好社会大大的能量。
微思考
1.@曹文学:许多人既讲求处事圆滑,又批判人与人之间缺失信任。须知,方石能与方石结合,而卵石却不能与卵石相处。所以,留存世间的庞大建筑如长城、金字塔大都是用方石建造的,圆滑的卵石最多只能用来垫垫路,还很硌脚。
2.@简明:在人类的视觉经验中,奇形怪状的庞然大物,往往能够产生更强的冲击力。人类以自我的形体为视觉参照,要么仰视,要么藐视。这种“自我中心论”的价值取向,让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貌似强大的事物,并不一定真的强大;貌似弱小的事物,也并不一定真的弱小。比如跳蚤,跳跃能力盖世无双;比如蚂蚁,一生都在奔跑。最渺小的往往才是最伟大的。因为,如此渺小的事物,却依然顽强地存在着,这难道不是伟大吗?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