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知识提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
【内容提要】
明朝时期,专制集权趋于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趋于稳固。政治上,废宰相,设内阁,权分六部,宦官专权;海疆治理上,郑和下西洋,从海禁到重新开放海外贸易,西欧殖民扩张,沿海地区受到严重侵扰;内陆边疆治理上,明朝和蒙古关系的演变,明朝对西藏的有效治理,满洲的崛起与明清易代。 【框架线索】
【知识提纲】
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 背景:明太祖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
2. 影响:加强了专制皇权,皇帝的工作压力增加 (二)内阁制度的建立
① 明成祖时选拔文官入值文渊阁,充当秘书 ② 明宣宗时期,内阁大臣获得“票拟权” 1. 主要职能: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 2. 意义:专制皇权强化 (三)宦官专权 主要职能: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
二、海疆治理 (一)郑和下西洋
1. 过程: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率领船队先后7次远航 2. 影响:
积极方面: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消极方面:其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
(二)海禁与“倭乱”
1. 原因:明朝中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
2. 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 3. 应对举措:一方面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一方面逐渐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东南沿海的形式才稳定下来。 (三)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1.16世纪中期,葡萄牙通过贿赂的方式获得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2.明朝末年,荷兰击败西班牙,独占台湾。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一)明朝与蒙古
1.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
2.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二)明朝对西藏的治理
1. 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宣慰司、元帅府等机构,委用藏族上层人士任职。
(三)满洲的崛起
1. 明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广泛对北地区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2. 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3.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
4. 1636年皇太极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并在盛京称帝,国号大清。 (四)明清易代
1.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
2.同年,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此后经过20多年的激战,清朝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重点解析】 1.明朝内阁: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执政期间,因丞相胡惟庸相权权力过大而架空君权,在杀胡惟庸后废除丞
相制,禁止再设,之后明成祖设内阁置大学士作为秘书兼顾问组织代之,本意为将其权力降低,事实上由于皇帝的信任,居首位的大学士(首辅)权力可以与宰相相比,于明宪宗成化(1464年—1487年)首辅制臻至成熟;历代著名的大学士包括三杨、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张居正等。至清代时其权力始消减,部分首辅权力转移至总督均分,而自雍正帝后,军机处取代了内阁在政治决策上的地位。晚清立宪运动后,于1911年建立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内阁——庆亲王内阁。
明代中枢政体经历了从六部分管到司礼监与内阁共理体制的嬗变。司礼监与内阁与颉颃制衡中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并承担起了决断国是的政治职能。但这种“监阁共理”体制并非是一种简单的“双轨制”。在体制的动态运作中,由于皇权的相对倾斜,造成了明代相权于司礼监和内阁间的游移,以“监阁迭相”的方式发挥其“内外相维”的政治功能。这种游移,一方面确保了皇权的稳固与政治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也成为明代“宦祸”与“党争”的内在原因。从而确定了明代政治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2. 海禁
“海禁”是明朝的一项锁国性质的基本国策,从洪武年间到隆庆年间,实行了近200年,纵贯大半个明朝。形成了成熟的海禁政策与概念。明朝海禁严格禁止人民对外通商贸易,限制外国人到中国进行贸易。明中期政治腐败,海防松弛,并实施闭关锁国措施,加上日本当时战乱频发,一些武士和海盗与部分受到闭关锁国负面影响的明朝商人联合,入侵中国,以至倭寇横行,在大片沿海城市展开掠夺。直到16世纪中叶,明廷为了重建海上秩序,对海禁存废产生严重分歧。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请开海禁,获准。但是,明朝仅开放了福建漳州的月港一处口岸,而且只允许泉州和漳州的商人对外贸易,并且禁止对日贸易,史称“隆庆开关”。由于政府部分开启海禁,得以缓解。 【思维导图】
【参考文献】
1.刘晓东《监阁共理与相权游移——明代监阁体制探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