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诗写干元丰四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是年冬,黄州大雪。 16、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写雪,却不着一个“雪”字,手法精妙,韵味无穷。 B、颔联讲究对仗,如“风花”对“云月”,“误入”对“长临” C、颈联的“弄”字形象生动描写了雪后鸦雀活泼欢乐。 D、本诗最后一句写作者听到了融化的雪从竹叶滑落的声音。 17、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这两句诗的理解。(4分)
三、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历史记忆的真实度
历史是一种记忆,和所有的记忆一样,都不可能是对过去某个时刻发生的事情的完全复原(记忆心理学)。因此,严格意义上说,绝对的“历史真相”是不可得的。
历史记忆中的信息和过去历史事件的符合程度,就是历史记忆的真实度。它永远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只要其程度是足够高,我们就可以把它看作“信史”,作为历史研究的素材。如果真实程度中等,也可以用来做一定的参考。如果真实程度非常低,这种信息一般来说就是没有价值的。
什么叫作真实呢?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引入一个概念:“历史记忆的硬核”,所谓历史记忆的硬核,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的客观信息,主要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行为和行为
给物质世界带来的结果。历史记忆的硬核,是可以通过物质世界的证据来证实或证伪的。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同位素碳14的检验,去鉴定某个青铜器的年代。由此我们至少可以知道历史上哪一年人们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如果所采用的技术可靠性足够,对这些历史记忆信息,任何人都不会有异议。硬核部分,所谓“历史的真实”就是指历史记忆和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基本相同。
但历史记忆中还包括非硬核的部分,如对历史人物心理的解释,对事件发生原因的解释,对人类行为的因果解释,以及对行为结果中非直接可测量的部分的解释。这个部分的真实,?就不是那么容易确定的了。
因此,并没有人们可以一致同意的真实解释,在这方面所谓“历史的真实”是一个建构的产物。在非硬核部分没有绝对可靠的真实,但我们还是可以有一些相对共识,并确定一些对象有共识的标准来衡量真实度,从而对不同的历史记忆区分出可靠的“真实度”的区别。
严格说起来,硬核部分和非硬核部分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分开,比如我们记忆一个行为的时候,会给行为命名。而这个命名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对这个行为的解释了。
鸿门宴的历史记载中,“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并举玉玦示意让他动手杀刘邦)。”对范增的行为,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解释是,他在使眼色和示意,想让项羽动手。
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个解释。这个解释是不是真实的,其实是需要评估的,如果严格的“硬核化”,历史学家应该这样记载:“记录到范增视线多次投向项王,并且做出轻微眯眼,同时头轻微侧转的动作;记录到范增几次在目光投向项王的同时,举起玉玦做轻微地向下用力的动作。我们估计其意图是为了向项王示意。根据当时范增有杀刘邦的动机,我们判断这些动作是在示意项王动手。我们评估这个可能性超过95%。”
当然,实际的历史书不会这样写,而是把自己对非硬核部分的评估直接写到历史中了。
(节选自朱建军《寻找中国历史的心灵密码》,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历史记忆的真实度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但历史记忆中的部分信息仍然是有价值的。
???????B.历史记忆的硬核容易取得共识,因为它可以通过物质世界的证据来证实或证伪。
???????C.历史记忆的非硬核部分的“真实度”,主要依靠一些相对共识的标准来进行衡量。
???????D.文中“实际的历史书不会这样写”这句话,说明了历史书不追求历史记忆的真实度。
2.对司马迁关于鸿门宴的历史记载,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把他对鸿门宴的非硬核部分的评估直接写到历
史中了。
???????B.司马迁的记载,证实历史记忆中硬核部分和非硬核部分很难截然分开。
???????C.相对于严格的“硬核化”记载,司马迁的历史记载的真实度更高。
???????D.司马迁不仅记载了范增的行为,还有对范增行为的解释。
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点明了文章的论述对象,同时也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B.文章语言平实,表述准确、严密,体现了论说文的文体特点。
???????C.文章综合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对于历史记忆的硬核与非硬核部分,文章论述的思路是有差异的。
四、本大题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乌鸦掠过村庄
①乌鸦急速掠过村庄上空,像一块块黑色的破布在暗淡的天幕上抹过,划出一条条粗壮的黑线,乌鸦没有在村庄上空盘旋,也没有落在那棵树冠庞大的苦楝树上,它们径自朝南飞了,飞过麦田,
一片小黑点消失在浓稠的暮色中。
②我没有听到乌鸦在巢里翻身的声音、吵闹的声音,“扑刺刺”拍动翅膀的声音。这一夜我的梦里也出奇地安静,没有一只乌鸦的哀啼坠落枕边,溅起湿漉漉的星光。 ③村庄的乌鸦都哪儿去了,我问自己。
④我想到了那些炊烟茂盛的日子。清晨铁桶碰到井沿“铛”的一声,或者“嘭”一声掉进水中,这样的响声总会吸引那只槐树上的乌鸦,它好奇地打量着汲水的女子,盯着她身后的长辫子左看右看,而后嘎一声发出哑叫,像是打招呼,又像是情不自禁地赞美。汲水的女子向它羞涩地一挥手,去,大鸟,去,老丑。那只飞走的大鸟就在村庄上空盘旋,一只吸引来两只,两只吸引来四只,直到汲水的女子穿过那片桃林,把一串落花远远的抛在身后。 ⑤无论什么样的清晨,结霜的、下雪的、有雾的、晴明的,你都能看到乌鸦在树枝上蹦跳的身影,也无论什么季节,它们的嗓音都是略带沙哑的,但又“嘎嘎嘎”那么响亮,像敲一面破锣。 ⑥这些都是记忆中的情景,现在的事实是,村庄已很难见到乌鸦的身影了。曾经安静祥和的村庄已被炮声和打石机的轰鸣搅扰得神经错乱,曾经炊烟葱茏的村庄已褪去往昔光鲜的外衣,破败不堪。我看到那些废弃的老屋爬满了瓜藤,一把锁紧紧锁住曾经烟火缭绕的岁月;我看到歪歪扭扭的小巷里,荒草丛生,月光的镰刀收割绵亘的落寞;我看到留守老人孤独的身影,被残阳拉得很长很长??那些南下或北上打工的人,在迈进城市的一瞬间就迷失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数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