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一中
2013年秋高二年(文科)第一次质检试卷
政 治
审核:政治命题组 2013-10-18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答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第I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 符合题目要求。
1.有人认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上述观点( )
A.承认了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 B.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C.肯定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立性 D.否定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前一段时间,继中国游客在埃及神庙写“到此一游”后,媒体又刊登一张中国游客在卢浮宫前水池泡脚的照片,这再次引发舆论对于国民素质和国家形象的讨论。《人民日报》曾发表的时事评论,指出:国人的陋习,若不改正,或面临“开除球籍”的危险。这说明,当前倡导健康文明出游方式,树立中国游客的良好形象,需要每一位中国公民( ) A.坚持个人的合法权利 B.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公共意识 C.消除国际文化差距 D.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3. 女书是湖南江永等地流传的一种古老的女性文字,两千多年来,只在女性中流传。随着最后一位自
然传人的去世,女书面临失传的危险。为拯救女书这一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我国目前正在积极行动。国家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
①是为了维护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能够使民族文化免受外来文化的侵蚀 ④能够确保民族文化代代相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4.以“根系祖地、客聚三明”为主题的世界客属第25届恳亲大会,于2012年11月20日-22日在福建三明举行。活动包括:国际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纪念活动、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考察活动、焰火晚会、花车巡游、经贸活动等。假如让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为大会活动内容提供依据,可以用的观点是( )
①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取决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表现文化内涵的形式可以具有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上述材料中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④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6.2013年3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先进的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有人认为,由于文化的影响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所以人们都是在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文化的影响。这一观点( )
①认识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承认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③认为人在文化面前没有自觉主动性 ④认识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8.当地时间2012年6月14日晚,为期一年的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在悉尼歌剧院闭幕。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假如让你写一篇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政论文,需要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
A.相互借鉴 拒绝融合 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B.和平共处 文化渗透 扩大文化影响力
C.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维护和固守传统文化 D.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 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9.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
季开始执行。新的课程标准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语文课专设书法课。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程,有助于学生( )
A.感受汉字作为“凝固的艺术”无穷魅力 B.提高传承汉字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自觉性 C.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 D.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0.2012年6月24日,中央电视台对浙江宁波象山“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报道,直击沉船的发掘现场,全方位解读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方法、技术和装备。这说明( )
A.电视已成为最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 B.现代媒体已发展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C.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D.电视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全球同时、双向互动的特点
11.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 )
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 ②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 ③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 ②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 ③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 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14.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 )
A.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B.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C.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D.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15.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星光大道》、《全家总动员》,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就了许多人的明星梦,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这说明( )
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④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而不同”、“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理念,并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融和发展。这表明( ) ①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的禀性 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包容性 ④中华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下列诗句属于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有( )
①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②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③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 ) 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20.“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在诗人白居易眼中,有如醉人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5次大会上,“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作为唯一的中国项目,申遗成功。该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是因为它( )
①蕴涵着民族文化的魅力 A.①②③
②能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C.③④
D.①③④
③能够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B.①②
2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王昌龄的《出塞》。洋溢诗人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这说明文学艺术( ) ①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②具有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作用 ③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④展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民族精神突出表现为( )
①红岩精神 ②载人航天精神 ③西柏坡精神 ④抗震救灾精神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11年7月2日,杭州一个2岁女童从10楼坠落,吴菊萍奋不顾身地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她的手臂骨折,受伤严重,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 从“最美妈妈”吴菊萍的奋力一托,到郭明义被誉为新时期的“雷锋传人”,从“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奋不顾身勇救学生到“最美司机”吴斌用生命维护乘客安全……,这些平凡英雄的闪亮名字,如同一支支闪亮的火炬,迅速燎原到普通群众的心灵。回答24—25题。 24.“最美群体”他(她)们的这种美德( )
①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资源 A.①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④
25.因吴菊萍义举而激发的爱心接力,折射着人性的光辉,引导着社会向善,使更多的人把感动变为行
动。如请你以此材料为背景,为班级宣传橱窗中写一篇宣传稿,最合适的题目是( )
A.传统美德在传承 友善文明在传递 B.用巨大的爱 做细小的事 C.建设精神文明 加强道德建设 D.弘扬爱国主义 培育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