硚口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所有试题答案请书写在答题卷上,直接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知识(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鄙夷 惘(wǎng)然 深谙(ān) 气宇轩昂 ....B.敦厚 契(qì)机 亵渎(dú) 忍俊不禁 .....C.婉转 贮(chǔ)蓄 揶(yé)揄 义无反故 ....D.奇崛 祈(qí )祷 帝胄(zhòu) 脍炙人口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 ;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 了,又使我非常的 。
A.留恋 气愤 模糊 悲伤 B.留恋 气闷 模糊 悲哀 C.流连 气愤 迷糊 悲伤 D.流连 气闷 迷糊 悲哀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VR模式让任何人都能在几乎零成本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各样的学习和锻炼。 B.作为时代的镜子,网络流行语也反映出民众的利益诉求。
C.教育除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社会。 D.如何将各种弯曲的木料进行严丝合缝的连接,正可以体现大木匠师的营造智慧。 4.下列各项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
A.“纸上读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 ”。此联是关于读书的。意在:读,是重要的,悟,是更重要的。
B.人生几十年,一切身外之物,衣服、房屋、书籍、用具、庭院,都将发生许多次变异。
C.笑只和脸——不管“整体”还是“局部”——有关系吗?亦不尽然。“拊掌”,在于手;“捧腹”,又关乎肚。
D.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
1
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二、说明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那文章,完成5—7题。
逐“色”之旅 文/陈鲁南
①“色”字,按照明末闵齐伋在《六书通》中的考证,最早的写法,如 ,乃是一个人驮着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而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也注解说:“色,颜气也。”也就是说,“色”在中文里,最初的含义,是指人们的脸色。孔夫子讥讽喜欢做秀的人,说:“君子者乎,色庄者乎?”太史公描写秦舞阳的外强中干,说他刺嬴政时“色变振恐”;乃至杜工部盛赞公孙大娘剑舞绝技,说围观群众们“观者如山色沮丧”,用的都是“色”字的本义。这个本义,显然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产物,是人们内在的情绪通过面部肌肉、眉眼口鼻这些物质的具体形态表现出来的结果。现在我们还常说“喜形于色”、“谈癌色变”,仍用的是脸色的意思。
②当然,现在说“色”,多以“色彩”这一含义为主,似乎更强调其客观性。科学家们说,什么是色彩呢,就是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应该有很多人,小时候都曾经拿着三棱镜,去分解阳光的色彩吧。事实上,人类眼睛的特殊构造,可以使我们看到可见光形成的所有色彩。
③我们的视网膜上分布着许多圆锥细胞,对可见光内各种不同波长的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而这些圆锥细胞又含有三种不同的色素,分别对红、绿、蓝三种颜色最敏感,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于红绿蓝的分辨度最高,这也是将其称为三原色的原因。色彩视觉在灵长类动物对世界的认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他的动物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科学家们还说,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牛、羊、马等家畜,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狗也不能分辨颜色,它看景物就像看一张黑白照片。
④我们的祖先,虽然没有掌握物理学与人体解剖学的先进知识,无法客观地分析色彩的发生机制,但却敏锐把握到了色彩可能对人产生的影响。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就是因为,他发现人类可能因贪婪和孱弱,而在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里迷失。然而世人几乎没有睿智如老子的,所以都听不进老子的话。人说到底是感性的动物,容易依赖感官,也容易沉溺于感官。江淹“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离愁别绪更重,作了黯然销魂的千古一叹;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却衬出了大英雄羁旅思乡的寸寸柔肠。色彩,除了构建了美丽的自然,还帮助我们衍生出丰富的情感世界。
⑤而且先人的审美情趣太过丰盛,不仅把山水风光联系到情绪,还又引申到男女。大约是因为面容姣好、身姿窈窕的女子,同五色缤纷的自然一样,可以给人美的感受。“色”,又多了姿色、美色这样的含义。梁惠王召孟子谈心,劈头就是一句“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即把这风流又有些下流的含义,塞进了
2
“色”字里。
⑥看透一切的,还是佛家。佛家说众生是由色、受、想、行、识组合而成的身心,而“色”就是指一切物质的存在。“色”又包含内色与外色。内色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是我们所依靠生活的身躯。外色就是“色、声、香、味、触”五境,是我们所感知的外界。佛家最后凝重地说,色即是空,一切物质的存在都将幻灭,并不值得我们留恋。
⑦佛家是出世型的宗教,要求人们摆脱一切世俗的羁绊,达至心灵的宁静与平和。其实,红尘有红尘的美好,否则,人干吗要进化出一双可以看到全部色彩的眼睛,倘若如某些生物般只能辨识两色,世界黑白分明,内心岂非更易平静?
⑧所以,既然有了这样幸运的眼睛,不如一同踏上这条逐色之旅,去寻觅这些浅碧轻红、姹紫苍黄在我们的文明中的负担与承载。
⑨写“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的诗人,早已不在了。但我们还可以继续享受,这可分解为七色的光明。
(选自陈鲁南《织色入史笺》序言有删改)
5.下列对“色”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色”在文字最初的含义是指人们的脸色。 B.“色”的本义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产物。 C.“色”还被古人赋予了姿色、美色这样的含义。 D.“色”在中华文明进程中有着美好的负担与承载。
6.下列对“色的发生机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色彩是发射或反射的光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B.人类视网膜上分布的圆锥细胞会不同程度的反映不同波长的光。 C.人类眼睛的特殊构造可以使我们看见可见光形成的所有色彩。 D.人类视网膜上分布的圆锥细胞对于红、绿、蓝三种颜色最为敏感。
7.下列文本中“色彩可能对人产生的影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色彩除了构建了美丽的自然,还帮助人类衍生出丰富的情感世界。 B.老子说“五色令人盲”是因为他认为沉溺于感光享受会令人迷失自我。
C.江淹“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而离愁别绪更重,说明了色彩视觉对古人情感世界的影响。 D.引佛家所说的“色即是空”说明作者希望摆脱色彩这类外部诱惑的影响。 三、文言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8—10题。
3
杨修为魏武①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②。魏武自出看,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便令坏之,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之,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③”八字。魏武谓修曰:“解否?”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俟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于字为‘好’;齑臼,受五辛④之器,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叹曰:“吾才去卿乃三十里。”
操既平汉中,欲讨刘备而不得进,欲守又难为功。护军不知进止,操出教,唯曰:“鸡肋。”外曹莫能晓,杨修曰:“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殊可惜公归计决矣。”乃私语营中戒装,俄操果班师。
(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捷智部第六·敏悟卷十八·杨修》,有删减)
【注释】①魏武:曹操。②榱桷(cuī jué):屋椽。③齑臼(jī jiù):用盛装和研磨调味料的器具。④五辛:各种辛辣的食物。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杨修为魏武主簿 为:担任 .B.便去 去:前往 .C.众莫能解 莫:没有谁 .D.俟我思之 俟:等待 .
9.为文中第4段画线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殊可惜公归计决矣 A.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殊可惜/公归计决矣 B.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殊/可惜公归计决矣 C.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殊可惜/公归计决矣 D.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殊/可惜公归计决矣 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曹操多次题写字谜来考较下属。 B.曹操和杨修同时猜出曹娥碑上的字谜。 C.杨修的才华一度令曹操自叹不如。
D.杨修通过曹操的只言片语就能判断出曹操的真实想法。
4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14分)
1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魏武亦记之,与修同,叹曰:“吾才去卿乃三十里。”
12.填空。(10分,每空2分)
(1)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柳暗花明”意指_________,这一诗句所蕴含的生活哲理是___ __________。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背π,还是背诗?
文/骆明
刚记事的时候,爹决定让我背点东西,锻炼记忆力。他问我,背∏还是背诗? 我压根不知道什么是“派”,什么是诗。歪着头假装想了想,说,诗。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爹念一句,我跟着念一句。这是我最早的文学启蒙。
我摇头晃脑地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背“春眠不觉晓”,背“蟑螂吃水清兮”,后来才知道那是“沧浪之水清兮”。如今我常常想不起昨天刚看的论文,《木兰辞》 倒是张口就来。大概是内存被占用太多,又舍不得清理。
爹是中学语文老师,有一房间的书。我常溜进爹的书房乱翻。我最喜欢书桌边上那一箱古典章回体小说,《隋唐演义》 《三国演义》 《说岳全传》 《水浒传》 ……一本接一本读下去。林冲夜雪山神庙那段,我独忘不了林教头“却把葫芦冷酒提来便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有一次家里吃白切牛肉,我偷偷藏了一块,半夜在被窝里偷偷地啃,一边遥想林教头的风姿,不觉昏昏睡去。第二天一早人赃俱获,收获一顿暴打。
四年级时跟爹娘去北京玩,我吵着闹着,非得带上一本丁玲的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老师说了,这是名著。我在候车室看书,在火车上看书,跟天安门合影时还在看书,恨不得对周围每个人嚷嚷,快看呐,这儿有位红领巾在读名著! 第一次深刻体会到,装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初中部的图书馆只对教师开放,我用爹的名义去借书,上课偷偷看。教数学的老孙头气急败坏地找到
5
硚口区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word版有答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