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苗春华
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第24期
【摘要】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其它语言类课程的基础。现代汉语课程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三本院校由于缺乏独特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也没有适合的权威教材,再加上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因此该门课程学习效果往往不佳。本文从三本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讨论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从而促进现代汉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三本院校 现代汉语教学 问题 对策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高等教育中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出现于19世纪末。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形成了完整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接受的教育也应该适应社会的需求,面对这种情况,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现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对学生要求比较高,现代汉语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汉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为学生从事语言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因此,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特别是三本院校,作为现代教育的新兴事物,产生时间短,教学体系还不够成熟,其现代汉语教学中已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对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一、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一)缺乏独特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
三本院校往往都派生于一本、二本公办院校,大多三本院校是公办院校下面的独立学院。或者通过转设评估,脱离了原来的母体学校,而成为独立的普通本科院校。因此教学过程中常沿用公办院校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缺乏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在课程的设置上,与现代汉语相关的课程一般会开设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字学、语用学、音韵学等,文字学、语用学、音韵学等课程对三本院校的学生来讲,理论性强,难度大,与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关系不大。在课程的安排上,主要将公共课程安排在大一,现代汉语课一般也安排在大一。而其它与现代汉语相关的专业课集中安排在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就开始进入实习期。一部分同学甚至在大三的时候就开始实习,专业课知识都压缩在大二和大三来完成,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会简化教学内容,或者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这会给学生学习增加非常大的压力,
再加上教学时间安排过于密集,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独立思考,基本都是跟着教师浏览教学内容,无法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上,比较单一,以讲授为主,学生真正操作和实践的机会少, 不利于课程的学习。 (二)没有适合三本院校使用的权威教材
高校现行的现代汉语教材影响较大的主要有:黄伯荣、廖旭东版,胡裕树自动,张斌版,邢福义版。在所有的教材版本中黄伯荣、廖旭东版现代汉语教材使用最为广泛。这些教材更适用于一本和二本的学生,三本院校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学生使用这些版本的教材学习现代汉语会比较困难,不利于学生的现代汉语学习,学生也无法从现代汉语言学习中体验到乐趣,汉语言文学教学无法发挥真正作用。当然,也有一些三本院校自己编制过现代汉语教材,这些教材主要是为本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所设计,使用范围比较窄,影响也不大。所以,现在三本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教学中缺乏适用的教材,这对三本院校学生学习现代汉语言课程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三本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一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过于放松自己,对现代汉语课程形成误解,认为这门课程并不重要,课堂参与度比较低,教师缺乏教学热情,学生在期末考试前根据教师的考试重点进行复习,只能学到现代汉语知识的表面,没有对现代汉语课程的内涵进行探究。再加上现代汉语课程具有基础性和理论性的特点,概念抽象,术语较多,学生缺乏学习现代汉语的浓厚兴趣,动力不够,无法真正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要意义。 二、对策
三本院校必须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解决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教学中的问题,实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优化。
(一)科学设置相关专业课程及课程内容
首先,科学设置相关专业课程。现代汉语课一般开在大一,在大一现代汉语教学中应适当渗透与现代汉语相关的其它语言课程(如: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的部分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的时候,认识到更深层次的知识,全面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既能深化基础课程知识,也为学习后续课程进行铺垫。大二、大三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教学,可以开设古代汉语、汉字基础、语言学概论、普通话与教师口语等课程,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积累。大三、大四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就业规划,开设选修课程,比如:中小学语文教学与训诂学、秘书学、应用文写作。采用这种课程分布方式,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现代汉语课程学习的成果,又能最大限度降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压力,保证学生能够全面学习专业知识。
其次,科学设置课程内容。不同层次的院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一本院校培养的是科研型人才,三本院校培养则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三本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根据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调查,毕业后学生首先想选择的职业是:初中小学语文教师、办公室秘书等。所以,课程内容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從实际的就业方向和情况出发,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现代汉语课程。比如在语音部分,除了掌握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和语音基础,拼音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因为对于一个小学语文老师来说,与拼音相关的知识都应该全面掌握。而国际音标在以后的工作中使用较少,可适当降低难度。文字部分,汉字的结构、造字方法、笔画、笔顺、辨析错别字是应该重点掌握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占到了一定的比重。可以找一些小学教材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来进行讲解和分析。词汇、语法、修辞部分,也要注意中小学教材对相关知识的要求。比如中学会对汉语的句子成分、词类、词的结构等语法知识有简单的介绍,这些也应该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 (二)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听辨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语言的分析能力。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应具备一定的语音听辨能力,能听辨学生发音中的错误,并能及时纠正,上课时可适当做一些听辨音的练习。让学生在校园广播站、新闻社和文学社中担任一些相关工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现代汉语研究小课题,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查找相关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只有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能力,才能为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编写合适的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柱,课堂教学围绕教材展开,因此,三本院校要结合实际情况,编写合适的现代汉语言教材。为了使教材与三本院校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保持一致,在编制现代汉语教材的时候,应遵循基本知识广而不深、够用即可的原则,教材难易程度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这样学生才能够深入到现代汉语课程学習中,享受现代汉语学习的乐趣,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从而充分实现现代汉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材应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教材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环节和创新培养环节。除此之外,三本院校在使用这些教材进行教学的时候,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实时变更教材内容,保证教材内容适应学生和社会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三本院校现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健康发展。 (四)融入一定的方言学知识
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也包括现代汉语方言。方言对学生普通话能力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这种消极的影响在语音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学生普通话不标准,主要就是受家乡方言音系的影响。可以让学生对家乡方言进行简单的语音调查,从而了解方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