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国教授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经验拾萃
王海荣 尹丽丽 李孟汉 赵建国△
【摘 要】【摘要】本文介绍了赵建国教授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的经验。赵建国教授认为,该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以运用中药辨证论治、针刺经络辨证结合综合调理的方法,并举临床验案1例以飨同仁。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17(026)005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不安腿综合征 中医药 ·薪火传承·
赵建国教授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名中医,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曾任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赵建国教授中西融汇贯通,取百家之长,坚守中医特色,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疗效突出,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有着独到的见解,治疗不安腿综合征常获捷效,现就此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供同道参考。
不安腿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感觉运动性疾病,显著影响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质量[1]。不安腿综合征又称不宁腿综合征,腿部神经过敏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腿部难以表达的特殊不适感,如蠕动、蚁走、瘙痒、烧灼、触电感等,静息后症状出现或加重,活动后上述症状可以缓解,夜间症状加重,迫使患者下肢不停活动[2],导致严重的睡眠紊乱及跟随而来的日间嗜睡,疲乏、抑郁、注意力下降,中重度者生活质量低下[3]。多数患者以下肢不适为主,单侧或双侧,
亦有少数累及上肢。本病病因尚不明确,临床常归为神经系统疾患,有时单独出现,有时伴发其他内科疾病出现,受凉、疲劳等可诱发。西医无特效药物治疗,多针对合并症,采用多巴胺类药物[4]、抗抑郁药[5]、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6-8]、抗癫痫药[9-10]、维生素B12等药物治疗,疗效欠佳。
1 病因病机
本病无确切中医命名,相似症状论述散见于历代中医典籍中。《灵枢·百病始生篇》“厥气生足忄免(瞒)”“(足)忄免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足忄免即指足部酸困、疼痛、行动不便等变化不一、难以形容的一组症状。《灵枢》《素问》中还有“胫酸”“髓酸”的记载,都与本病表现类似。明薛已在《内科摘要》中说“夜间少寐,足内酸热。酸久不寐,腿内亦然,且腿内似有抽缩意,致两腿左右频移,辗转不安,必致倦极方寐”。此描述非常接近不安腿综合征的症状表现。目前多数学者将本病归于“痹证”范畴。赵师认为,本病内因主要为肝肾虚衰,气血不足,筋肉失养;外因主要为风、寒、湿诸邪客于经脉,致遂道不利,气血运行不畅,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故而出现肢体难以忍受的不适感,如紧张酸困、麻木疼痛、或如针刺、如虫蚀、蚁走感等;本在肝肾虚衰、气血不足,标在风、寒、湿、痰、瘀诸邪留阻血脉,为本虚标实之证。 1.1 风邪致病 风性善行数变,本病昼轻夜重,症状难以名状,与风性相似。发作时迫使患者二腿左右频移,辗转不安,又如风吹树木之摇摆不定。风性轻扬,为百病之长,易与寒、湿等相合而致病。寒重者,肢体常恶寒发凉,时欲穿衣而不温,筋似抽缩;湿重者,肢体酸困,肌肤、关节麻木重着,时时汗出如洗。其病常因受寒、潮湿而诱发。
1.2 因虚致病 《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病在下肢,位属
下焦,故责之肝肾。本病入夜尤甚,知其病在阴分,血分。肝肾阴虚,夜间阳气不得入于阴分,阳气浮动,故患者躁扰不宁。
1.3 因瘀致病 本病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痰浊阻痹经络,可出现皮肤色深,静脉曲张,肌肤甲错,下肢肿胀等症,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2 治疗经验
2.1 中医辨证 针对上述病因病机,赵师临证标本兼治,在补肾益精,柔肝舒筋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温经散寒、化湿通络、活血化瘀等法。补益肝肾常用左归丸、补骨脂、杜仲、牛膝、黄精等;柔肝舒筋常用芍药甘草汤加野菊花、木瓜、鸡血藤、桂枝等;温经散寒常用当归四逆汤、羌活、独活、威灵仙、千年健等;活血化瘀用补阳还五汤、丹参、川芎、红花、水蛭、蜈蚣等;化湿通络用四妙散、三仁汤等。赵师用药量少而精,药味一般不超过10味。赵师认为治病贵在辨证,如辨证明确,小方也可收良效。
2.2 经络辨证 赵师是津沽针灸名家,力主中西汇通,针药并用。对本病尤要经络辨证,针刺取效。首先是辨经定位。本病以下肢病变为主,责之足三阴、三阳经。诊疗时当详细询问患者下肢不适的具体部位,后侧为重,牵及腰骶者,责之足太阳,取穴环跳、阳陵泉、悬钟、腰部华佗夹脊穴;足底抽掣,足跟痛者,责之足少阴,取穴三阴交、太溪、肝俞、肾俞;大腿前部不适为主,膝关节酸软,责之足阳明,取穴足三里、大腿前部经筋排刺(血海至冲门、梁丘穴至髀关,多针排刺)。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卫气的运行主要是通过阴阳跷脉而散布全身,日间卫气行于阳则阳跷脉盛,主目张不欲睡,夜晚卫气行于阴则阴跷盛,主目闭而欲睡;又因跷脉从下肢内、外侧上行头面,具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调节肢体运动的功用,所以,营阴不足,卫阳循行异常,夜晚阳跷脉过
盛而阴跷脉偏虚,则睡眠失节,肢体运动失调。因而本病还应考虑阴阳蹻脉。阳蹻行于下肢外侧,阴蹻行于下肢内侧,二者协同保持肢体动作协调有力,动静有度。病理状态下“阳蹻为病,阴缓而阳急;阴蹻为病,阳缓而阴急”,肢体阴阳失调,动静失常。故常取申脉、照海二穴,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以调整阴阳。其次是辨证定性。下肢皮肤苍白,汗多,恶寒,触之冰凉,属寒,取穴关元、气海,局部温灸;小腿色素沉着,肌肤甲错,静脉曲张,属瘀血,取血海、足三里,刺络放血;下肢肿胀,按之凹陷,皮肤光亮者属湿,取阴陵泉、脾俞。现代研究证明针刺能增强下肢血管的张力,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或消除局部肌肉和软组织的压迫和阻滞。针刺能使异常增高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使植物神经功能趋于稳定,从而治疗本病。
2.3 综合调摄 本病分为原发与继发。原发型病因尚不明确,有研究发现不安腿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多巴胺系统异常、铁缺乏、局部血管炎等有关[11-12]。继发型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尿毒症、叶酸缺乏、代谢疾病等所致的疾病。该病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临床诊断仍以自觉症状为主。赵建国教授治病倡导汇通中西,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基础上,既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又十分重视患者的生活习惯方面的问题。在施予对证方剂的同时,嘱咐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生活方式,重视日常的生活细节,调治和食养相结合。例如通过进食新鲜蔬菜来补充叶酸、B族维生素,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从而预防脑血管病;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戒烟限酒、鼓励患者“管住嘴、迈开腿”,少坐多动,改善代谢综合症糖脂代谢紊乱,减少并发症;生活习惯的改变使部分患者在稳定控制病情的基础上,逐渐减少药物用量,以养代治。治病调神并重,以神为先。患者久病不愈,常合并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赵建国教授在诊病过程
中非常重视对患者精神状态的观察,并常与患者聊天,帮助患者放松心情、缓解焦虑情绪,在方剂中也常常加入安神定志的药物,诸如酸枣仁、合欢花、远志等。另外如有郁结较重的患者,还会嘱咐其通过按揉穴位、沐浴阳光等方式随时随地进行自我调整。积极的精神调摄使患者豁然开朗,神清气爽,疾病自愈三分。
3 病案举例
患某,男性,65岁。2016年10月15日以“夜间双下肢麻胀不适2月余”就诊,白天双下肢感觉正常,每于夜间麻胀不适发作,卧床目暝则加重,需按揉捶打方可减轻,停止按揉则又出现。每夜索性坐待天明。情绪焦躁,自觉头部沉重,纳食二便可。舌暗红苔白厚腻,脉弦。既往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遗留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平素性情急躁,烟酒史多年。查体:BP 140/92 mmHg,HR 85次/min,律齐。双下肢色素沉着,稍肿胀,皮温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初诊:中医诊断为痹证,肝肾阴虚,肝风内动。西医诊断为不安腿综合征。治以补益肝肾,柔肝熄风为主,兼以活血通络:羌活15 g,川芎15 g,狗脊15 g,补骨脂10 g,僵蚕10 g,野菊花15 g,决明子15 g,白芍15 g,甘草10 g,厚朴15 g。7剂,水煎服。嘱:饮食清淡,适度锻炼,怡情养性。2016年10月23日二诊,患者夜晚腿部麻胀感较前减轻,可间断入睡4~5 h,头部仍觉沉重不适,家属代诉情绪较前平稳,大便偶不成形,舌暗红苔白腻,舌苔较前变薄,脉弦。前方去决明子,减厚朴用量,加酸枣仁20 g,茯神20 g,远志10 g。7剂,水煎服。2016年10月30日三诊,患者夜晚可睡6~7h,偶有夜间腿部不适感,头部沉重感消失,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腻,脉弦。上方继服7剂,腿部不适感大为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