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沟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 年级 参加人 主持人 备课 内容 纪敏 5月18日 二年级 地点 学科 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中心发言人 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 1.千以内数的认识。 2.千以内的读写。 3.用算盘表示千以内的数。 4.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读写。 5.中间有0的四位数的组成与读写。 6.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7.简单的近似数。 1.掌握三位数的组成,理解百位、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思,能正确地读写三位数。 2.能正确掌握读写算盘上面表示的数,会拨出指定的数。 3.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知识的能力。 1.掌握三位数的组成,理解百位、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思,能正确地读写三位数。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认真观察、思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认识算盘各个部分的名称,掌握下珠和上珠在档位上面表示的意义。 4.能正确掌握读写算盘上面表示的数,会拨出指定的数。 5.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 6.使学生借助于算盘读写数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陈胜利 办公室(二) 数学 单元 课时 划分 单元 教学 目标 每课 教学 目标
单元 教学 重点 难点 生形成正确的数感,掌握数的组成,能用数的组成进行相应的口算。 7.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三位数的写法和读法。 2.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比较。 3.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读写数及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 1.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数的读写。 2.万以内多个数进行比较。 3.能利用数的组成去探索开放性的问题。 教学重点: 1.三位数的写法和读法。 2.掌握读写算盘上面表示的数,会拨出指定的数。 3.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读写数及相应的口算。 4.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没有0和末尾有0),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 1.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数的读写。 2.1-9在算盘上面怎样表示。 3.能利用数的组成去探索开放性的问题。 4.体会万以内的数的数位意义,知道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陈胜利: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着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一系列的学习放系,培养学生乐学、好学的学习状态。通过以上的教学方式实施以及对教材的深刻把握,本节课收到了圆满的教学效果。 刘红涛: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花了好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数数,主要是整百过程的转换,学生们数的方式很多,经历了数1000以内数的全部过程,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比较好。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数数,在合作之前我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小组内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分交往,小组中每个同学都每课 教学 重点 难点 研究 过程 及 思路 详记
有操作发言的机会。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方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然后我和学生一起分析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有关概念。 孙建如:在教学读数和写数时,注重对以往知识的联系,回顾百以内数的读写法,引入到千以内数的读写法。我在备课的时候,准备在说到十位上没有数的时候,要注意在写的时候要用0占位,在读的时候就直接读零的,在说到末位没有数的时候,要注意在写的时候要用0占位,在读的时候不要读零的。但就在讲课的时候,自己忽然变了计划,就是在讲完十位上的数有0与末位上的数有0的时候来一个比较的。现在看起来效果不是那样好,真是计划比不上变化快呀。尽管自己在心里想了很多次,但比不上在课堂上讲一次见到的效果,难怪说实践是检验真理。 胡守春: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感的进一步培养,也是学生进行数的运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我设置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从身边感受千以内数开始,以小方块、计数器等学具让学生在直观地数数,并重点感知拐弯数,帮助学生建立从直观感知到抽象的数数过程并进行适当的巩固练习。最后我设计了生活中千以内数的精美图片,让学生更进一步的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从而培养孩子们感受生活中数学的美感。 陈学荣:教学中,设计了一些数据让学生区分,然后让学生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从而自然引出近似数,并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形成这些近似数,在各种分类中明确近似数与精确数这两类数的特点,从而让学生体会近似数产生的过程,加深对近似数意义的理解,也让学生能在生活实际的背景下进行学习。在帮助学生建立了近似数的概念以后,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近似数,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如何求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独立的看一看,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自己试一试等活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展示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朱海成: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材安排是一课时,内容看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