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SNP-9000通信规约-103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e) 信息元标识符(FUN、INF)

信息元标识符包括两个部分即功能类型(FUN)和信息序号(INF)。对于继电保护装置,每个动作元件(如Ⅰ段距离动作)、报警信号和压板状态等都有一个唯一的FUN和INF与之对应。具体名称见各保护装置信息表。对于远动装置,每个遥测、遥信、遥脉、遥控通道也都有一个唯一的 FUN和INF与之对应,具体定义如下。(对于容量小的分散式测控单元如9601等FUN=1,如果信息量较大,FUN编号顺序增加,以满足信号容量的要求) 遥测通道:FUN=1~6,INF=92~148 遥信通道:FUN=1~6,INF=149~190

遥脉通道:FUN=1~6,INF=6~31 遥控通道:FUN=1~6,INF=48~75

距离保护:FUN = 128 保护INF = 0~128;开入:128~200

f) 信息元

以一定格式表示的信息的状态或数值(如遥信状态、遥测值等等)。具体解释见后续具体ASDU。

四、 通讯过程

1. 103规约采用两种信息交换方法:

a) 基于严格规定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和标准化的报文传输应用过程.

b) 采用通用分类服务SNP-9000对保护定值修改和录波扰动数据传输等采用的是通用

分类服务。

2. 装置初始化过程 103规约是一点对多点的主从Polling(问答)方式。正常状态下,控制系统(总控单元)依次轮询各个间隔装置的2级用户数据,如果间隔单元产生1级数据,通过上送的2级数据报文控制域中的ACD标志位,请求控制系统查询1级数据。通常控制系统查询完某个间隔单元的一级数据后,则继续开始对下一个单元的查询。这是正常通讯的一个基本过程。

控制系统在开始新一轮发送/确认服务时,改变下发报文控制域中桢记数位FCB的状态。如超时(等待时间50ms)未收到间隔单元发回的确认桢或响应桢,则不改变FCB状态重发原报文,最大重传次数为3次。如果重发3次后仍收不到应答报文,则首先发复位桢记数位(FCB)复位命令,如果仍收不到应答报文,则复位通讯单元(CU)。复位桢记数位(FCB)复位把FCB置0、发送缓冲区不清零。复位通讯单元(CU)把FCB置0、发送缓冲区清零。

间隔装置上电或复位后,待收到FCB或CU复位命令后,响应确认并请求访问1级数据。以ASDU5标识报文上送厂家名称等设备信息,传送原因为FCB或CU。ASDU5标识报文会上送两次,第2次传送原因为“启动/重新启动”。然后是时间同步(对时)和总查询。系统对时采用广播方式。

3. 遥测: 采集过程:总控单元平时依次对每个间隔单元召唤2级用户数据(遥测值),测控装置以ASDU10响应。

4. 遥信:

采集过程:装置的全遥信通过总控对装置的总查询上送。当总控或装置初始化过程中启动总查询,以收集带有总查询标志的信息。总查询过程:总控单元向测控装置发总查询命令(采用ASDU 7),装置以确认桢回答后,再将总查询信息转成1级用户数据后,在当前上送报文里的要求访问位(ACD)置1。总控收到ACD=1后,向装置查询1级数据。装置以ASDU10上送全遥信。运行正常以后,总控单元按一定时间间隔(约13分钟)启动总查询。

5. 遥信变位和SOE:

在两次总查询间隔过程中,总控轮询各装置2级数据,装置一旦检测到发生遥信变位,则把上送2级数据报文ACD置1,通知主站查询1级数据。装置通过ASDU 01上送变位遥信和ASDU02上送SOE。

6. 通用服务ASDU10:

IEC60870-5-103配套标准中所定义的通用分类服务对传输帧报文进行自描述,具有开放性。

通用分类服务标识序号分类:通用分类服务标识序号分为下列组类型,每组可定义256个条目。 组号 00H 01H 02H 03H 04H 05H 06H 07H 08H 09H 0AH 0BH 0CH 0DH 0EH 0FH

对于测量一类的数据,如遥测类、遥信类、电量类等,可用通用报文读;

对于控制一类的数据,如定值类、遥控类、遥调类、定值切换类等,可用通用报文带确认写(相当于选择)、通用报文带执行写(相当于执行)及通用报文读(相当于召唤); 7. 一般命令ASDU20:

一般命令ASDU20完成定值区间切换和装置复归,以信息序号INF区别。 信息序号INF:

0x00-0x04 对应5套定值,0x1b 为信号复归命令(地址0xff)为全站复归;

装置以确认帧回复。

8. 保护扰动数据(录波数据)传输

系统类 定值类 (运行定值) 保护功能投退 遥信类 遥测类 电度 事件类(动作及状态事件) 遥控类 谐波 Soe、遥信状态位 备用 第一套定值 第二套定值 第三套定值 第四套定值 第五套定值 功能 传输过程 扰动数据包括扰动值(模拟量)和2进制值(信号状态)两部分。扰动数据传输按文件传输,传输启动后,首先传输状态量然后是模拟量。扰动值按实际通道序号(ACC)增加的顺序传输,一个通道一个通道传送,若通道不存在则跳过。为了避免传送的帧太长,一个通道可以分成几个帧及几个ASDU传送。扰动数据按1级用户数据传输。

保护设备采用“被记录的扰动表”ASDU23来表明它已经记录了一个新的扰动,当扰动传输已经完成或终止,也要传送该ASDU。扰动数据传输因某种原因中断后,在链路传输恢复后,通过传送ASDU23来再次建立扰动数据传输,同时应指出扰动数据的传输已被中断。

控制系统根据上送的ASDU23,采用“扰动数据传输的命令”ASDU24来选择欲请求的扰动数据。保护设备以“扰动数据传输准备就绪”ASDU26回答。控制系统继续传送ASDU24命令,保护设备以“带标志的状态变位传输准备就绪”ASDU28应答。控制系统继续传送ASDU24命令作为响应,采用命令类型为调用带标志的状态变位或终止带标志的状态变位。保护装置采用ASDU29“带标志的状态变位传输”来传送2进制值(信号状态)。当发送完最后一个ASDU29后,保护设备以ASDU31“传输结束”帧通知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以ASDU25“认可”帧对状态变位的传输做肯定/否定确认。保护装置传送ASDU27“被记录的通道传输准备就绪”帧。控制系统以ASDU24给出传送第一个通道的命令。保护以ASDU30“传输扰动值桢”响应,在发送完最后一个ASDU30后,向控制系统传送ASDU31“传输结束”帧以指明此通道传输结束。控制系统以ASDU25“认可”桢对传输做肯定/否定确认。

保护设备用传输第2个通道使该过程继续下去。当全部通道传输完成后,控制系统以以ASDU25“认可”帧对整个故障传输加以确认。在此之前,扰动数据不得从保护中删除。当扰动数据传送已完成或中止,保护设备以ASDU23向控制系统传送一张实际的扰动数据表。任何时候,控制系统可以采用ASDU24(传输原因为中止)来中止数据传输,该过程以ASDU31结束。

五、 报文定义

可变帧长报文 说明:

1下行报文(控制方向) 1.1.1 兼容报文

1.1.1.1 时间同步ASDU6 字节 1 2 3 4 5 6 报文内容 类型标识(TYP) 传送原因(COT) 应用服务单元公共地址 功能类型(FUN) 信息序号(INF) 七个八位位组二进制时间(注1) <6> 06H <8>时间同步 <0~255>与链路层地址一致 <255>全局功能类型GLB <0> 毫秒(L) 毫秒(H) 分 时 0~59min 0~23h 0~59999ms 可变结构限定词(VSQ) 81H 说明 7~13 字节 报文内容 月 年 说明 星期(高4位) 日(低4位) 1~7 1~12 0~99 1~31 注1:实时时钟采用二进制表示。

1.1.1.2 总查询(总召唤)的启动ASDU7 字节 1 2 3 4 5 6 7 报文内容 类型标识(TYP) 传送原因(COT) 应用服务单元公共地址 功能类型(FUN) 信息序号(INF) 扫描序号(SCN) <7> 07H <9>总查询(总召唤) <0~255>与链路层地址一致 <255>全局功能类型GLB <0> 由主站给出,子站应答报文中包含与本扫描序号(SCN)一致的返回码(RII) 可变结构限定词(VSQ) 81H 说明

1.1.1.3 扰动数据传输的命令ASDU24 字节 1 2 3 4 报文内容 类型标识(TYP) 传送原因(COT) 应用服务单元公共地址 功能类型(FUN) 5 <24> 18H <31>扰动数据的传输 <0~254> <128>距离保护(兼容范围) <160>过流保护(兼容范围) <176>变压器差动保护(兼容范围) <192>线路差动保护(兼容范围) <254>通用分类功能 6 信息序号(INF) 命令类型(TOO)P20 <0>未用 <1>故障的选择 <2>请求扰动数据 <3>中止扰动数据 7 <8> <9> TOV、ACC=无关 ACC=无关 ACC=无关 可变结构限定词(VSQ) 81H 说明 <16>请求带标志的状态变位 <17>中止带标志的状态变位 <24>请求被记录的扰动表 扰动值的类型(TOV) 8 9 10 11 实际通道序号(ACC) 故障序号(FAN)P18 <0>未用 <1>瞬时值 <2~255>未用 用于识别和继电保护功能有关的一次事件,发生一次事件,故障序号加1。 <0>无通道传输时使用 字节 报文内容 <1>IL1 <2>IL2 <3>IL3 <4>IN <5>UL1E <6>UL2E <7>UL3E <8>UEN <9~63>保留 说明 1.1.1.4 扰动数据传输的认可ASDU25 字节 1 2 3 4 报文内容 类型标识(TYP) 传送原因(COT) 应用服务单元公共地址 功能类型(FUN) 5 <25> <31>扰动数据的传输 <0~254> <128>距离保护(兼容范围) <160>过流保护(兼容范围) <176>变压器差动保护(兼容范围) <192>线路差动保护(兼容范围) <254>通用分类功能 6 信息序号(INF) 命令类型(TOO)P20 <0>未用 <64>扰动数据传输成功(肯定) <65>扰动数据传输不成功(否定) 7 <66>通道传输成功(肯定) <67>通道传输不成功(否定) <68>带标志的状态变位传输成功(肯定) <69>带标志的状态变位传输不成功(否定) 扰动值的类型(TOV) 8 9 10 实际通道序号(ACC) 故障序号(FAN)P18 <0>未用 <1>瞬时值 <2~255>未用 用于识别和继电保护功能有关的一次事件,发生一次事件,故障序号加1。 <0>无通道传输时使用 <1>IL1 <2>IL2 <3>IL3 11 <4>IN <5>UL1E <6>UL2E <7>UL3E <8>UEN <9~63>保留 可变结构限定词(VSQ) 81H 说明

SNP-9000通信规约-103 - 图文 

e)信息元标识符(FUN、INF)信息元标识符包括两个部分即功能类型(FUN)和信息序号(INF)。对于继电保护装置,每个动作元件(如Ⅰ段距离动作)、报警信号和压板状态等都有一个唯一的FUN和INF与之对应。具体名称见各保护装置信息表。对于远动装置,每个遥测、遥信、遥脉、遥控通道也都有一个唯一的FUN和INF与之对应,具体定义如下。(对于容量小的分散式测控单元如960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wii445mqq7wp9920czo7b3ef97x1a0103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