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中医诊断学 A型题:
Z(2009 新版)第 1 次作业
*1. 瘿瘤与下列哪项无关 [1 分] D. 累累如串珠状 * 2.
下列哪项不是失神的表现 [1分]D.壮热面赤
[1分]A.痫病
*3.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口吐涎沫、醒后如常者,属于: 4. 小儿囟门突起,多属:[1分]B.温病火邪上攻,或颅内水液停聚 5. 身目发黄,晦暗不泽多见于何证 [ C. 寒湿困脾 *6. 小儿惊风,多在眉间、鼻柱、唇周显现: C. 青色 7.白的出现,是由于:[1分]B?湿郁汗出不彻肌肤
*8. 我国现存第一部舌诊专着是: [1 分] C. 《伤寒金镜录 》 *9.阳气暴脱病人多见:[1分]C.面色苍白 *10. 体瘦食少,多属: [1 分] C. 中气虚弱 *11. 斑秃,多属: [1 分 B. 血虚受风
*12.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1分]B.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13. 头发色黄干枯,稀疏易落,多属: [1 分] B. 精血不足 *14.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者,多属于下列哪项 [ C .血瘀日久 *15.血瘀证病人的唇色 E.青紫
*16.病人表情淡漠,神识痴呆,抑郁不乐,哭笑无常,属于 *17. 患者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是: C. 痿证 *18.望神的重点是:D.目光*
19.病情危重的病人,本不能食,突然想吃东西,甚至吃的很多,此 *20.下列哪项不是得神的 D.颧赤如妆 21. 我国第一部脉诊专着是: C. 《脉经》 *22.小儿昏睡露睛多因: C.脾气虚弱
*23. 病人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多属: E .咳喘肺胀 *24. 牙龈红肿而痛,多属: D. 胃火上攻 *25.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着是: *26. 痄腮,多为下列哪项所致 B. 外感温毒 *27.下列哪项属神气不足的表现: *28. 咽部红肿灼痛,多由下列哪项所
D.精神不振
C .肺胃热毒壅盛
C.脏腑精气衰竭 C.《诸病源候论》
D.假神
C.癫病
*29.脾胃气虚病人多见:[1分]B.面色萎黄 *30.重病病人,卧床不起,骨瘦如柴,多属: *31.下列属于“体征”的是:[1分]C.舌苔黄
*32.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是:[1分]B.司外揣内、见微知着、以常达变 *33.下述哪项不属于四诊的内容
[1分]C.诊病
[1分]B.肾阴亏虚,虚火上炎
*34.咽部嫩红,肿痛不显者,多由下列哪项所致 *36. 口唇为樱桃红色,多见于:[1分]C.煤气中毒 *37.小儿囟门迟闭,多属:[1分C.肾气不足,发育不良 *38.眼球突出兼颈前微肿者,多见于:
([1分]A.瘿病
*39. 形胖食少多为: ( [1 分 C. 脾虚有痰
*40.小儿囟门凹陷,多属:[1分C.吐泻伤津,或气血不足
*35. 眼窝凹陷,多属: [1 分] E. 伤津液或气血不足
*41.面黄虚浮者,多属于:[1分]C.脾虚湿蕴 *42. 颈侧颌下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称: [C. 瘰疬
*43.头摇不能自主,多属:[1分]A.肝风内动 *44. 午后颧红属于: [1 B. 阴虚内热
*45. 四肢抽搐,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属 D. 痉病
B型题:
A.面色萎黄B.面色青黄C.面目黄而鲜明 D.面色青灰,口唇青紫 *46. 血虚患者可见: [1 分] A *47. 阳黄患者可见: [1 分] C *48.脾胃气虚患者可见:[1分]A
A. 横目斜视 B. 目睛微定 C. 双睑下垂 D. 瞪目直视 E. 昏睡露睛 *49.肝风内动可见:[1分]A *50. 小儿慢脾风可见: [1 分] E
*51. 脏腑精气衰竭,病危笃可见: [1 分] D
A.阳气不足B.营血亏虚C?阳气暴脱D.脾胃气虚E.虚阳上越 *52.面色淡白而瘦弱是:[1分]B *53.面色淡白而虚浮是:[1分]A *54. 面色苍白 是: [1 分] C
A. 阳气不足B.阴虚阳亢C.阳气暴脱D.里热亢盛E.虚阳上越 B.
*55. 满面通红,多属: [1 分] D
*56.面色苍白,而时有颧红如妆,多属: [1分]E *57. 两颧潮红,多属: [1 分] B
A.目光B.色泽C.神情D.体态E.面色 *58. 望神的重点是: [1 分] A
*59. 人的精神意识和面部表情又称为: [1 分] C
A.青色、赤色 B.黑色、青色 C.赤色、白色 D.赤色、黑色 E.黄色、 *60. 瘀血证时,面部颜色可见: [1 分] B *61.水湿内停时,面部颜色可见:
[1分]E
*62.疼痛时,面部颜色可见:[1分]B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中医诊断学 Z( 2009 新版)第 2 次作业E. 面目黄而晦暗黑色
A型题:
*1.咳声如犬吠样者,多见于:[1分]B.白喉
*2.外感秽浊之气,热毒内盛,可见: [1分]D.白如积粉苔 *3.小儿指纹透于命关,多属:[1分]D.邪气深入脏腑,病情严重 *4.观察舌苔以辨别病邪深浅,主要依据是: [1分]D.舌苔的厚薄
*5.病室有烂苹果气味多见于:[1分]C.消渴病患者
*6.舌绛少苔有裂纹,属于:[1分]C.阴虚火旺 *7.以下哪种舌象可见于正常的人:
[1分]D.舌有裂纹
*8.太息的病机是:[1分]C.肝气郁结 *9. 呕吐物清稀,多属: [1 分] A. 寒呕 *10.舌绛少苔,多属于:[1分]D.阴虚内热 *11.舌色浅淡而裂,多属:[1分]B.血虚 *12.痰白清稀量多者,多属:[1分]D.寒痰 *13.舌淡白而胖嫩,多属:[1分]A.脾肾阳虚
*14.语无伦次而精神错乱,狂躁妄为,属于: [1分]C.狂言* 15. 舌色淡白可见于:[1分]E.阳虚水湿内停
*16.观察舌苔以辨别病邪性质,主要依据是: [1分]C.苔色的黄白 *17. 镜面舌色红绛,多属: [1 分].胃阴枯竭 *18. 小儿食指络脉色鲜红者,多属: [1 分] B. 表证 *19.腻苔的特征是:[C.苔质细腻致密 *20.脏腑在舌面上的分部,舌中属 :[1分]C.脾胃 *21.小儿指纹色深暗滞者,多属:
[1分]C.实证
*22.下列哪项不是腐苔的特征 [1分B.苔质致密 *23.咯脓血痰腥臭痰者,多属:[1分]B.肺痈 *24.指出下列哪个病证与籍贯所处地域有关: [1分]B.疟疾
*25.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属于: [1分]B.谵语
*26.久病舌淡白而颤动者,多属:
[1分]B.血虚动风
*27. 神志清楚,思维正常,但语言不流利,或吐字不清者,称为: *28.呕吐不消化的酸腐食物,多属于:
[1分]B.食滞胃脘
*29.舌苔焦黄干裂,多属:[1分]B.邪热炽盛,津液枯涸 *30.小儿指纹透于气关,多属:[1分].C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31.现病史的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 [1分]B.生活经历 *32.喘证的临床表现应除外哪一项: [1分]C.喉中痰鸣
*33. 紫舌主 [1 分] E. 血瘀 *3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病理舌态:
[1分]B.肿胀
*35.痰黄黏稠有块者,多因:[1分]C.热邪内盛,灼津成痰 *36.痰白滑量多,易于咯出者,多属: [1分]B.湿痰 *37.与虚喘发作关系密切的脏腑是:
[1分]E.肺肾
*38.郑声的病机为:[1分]D.心气大伤,精神散乱 *39. 久病音哑,多属: [1 分] D. 肺肾阴虚 *40.舌体肿胀,青紫晦暗者是:[1分]C.酒毒攻心 *4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望舌形内容:
[1分]E.歪斜
言D.
*42.下述何症不属于胃气上逆 C.太息
*43.下列哪项与淡白舌最无关[1分]D.阴虚 *44.舌胖短缩,苔腻的主病是: C.痰湿内阻 B型题:
A.舌尖B.舌中C.舌边D.舌底E.舌根 *45.胃在舌分属部位是:[1分]B *46.胆在舌分属部位是:[1分]C *47. 肾在舌分属部位是: [1 分 E
A. 语无伦次,笑骂不定 B. 语无伦次,神识不清 C. 语言重复,声低断续 D. 语言错乱,错后自 知 E. 表情淡漠,喃喃自语,出言不序 *48.病人郑声时,可表现为:[1分]C *49. 病人谵语时,可表现为: [1 分 B
A.舌苔由白转黄B.舌苔由厚转薄C.舌苔由润转燥D.舌苔由薄转厚E.舌苔全部脱落 *50.胃之气阴大伤者为:[1分]E *51. 邪气渐进者为: [1 分] D *52. 正气渐复者为: [1 分] B
A.语无伦次,笑骂不定 B.语无伦次,神识不清 C.语言错乱,错后自知 续 E. 表情淡漠,喃喃自语,出言无序 *53.癫证病人,可表现为:[1分]E *54.狂证病人,可表现为:[1分]A A. 寒痰 B. 热痰 C. 燥痰 D. 湿痰 E. 肺痈 *55. 痰少而粘,难于咯出者,多属: [1 分] C *56.痰黄稠有块者,多属:[1分]B
A.肝气郁结B.胃气上逆C.肺肾气虚D.气郁痰阻E.肺失宣降 *57. 呃逆的病机为: [1 分] B *58. 嗳气的病机为: [1 分] B
A.花剥苔B.黄腻苔C.薄白苔D.灰黑而润苔E.灰黑而干苔 *59. 脾胃湿热可见: [1 分] B *60.胃之气阴两伤可见:[1分]A
A.淡白舌B.红绛舌C.青紫舌D.胖大舌E.裂纹舌 *61. 虚热病人舌质为: [1 分] B* 62. 痰湿阻滞,其舌质为: [1 分] D
A.白滑苔B.黄腻苔C.黄燥苔D.花剥苔E.白积粉苔 *63. 高热伤津可见: [1 分] C *64. 痰湿内阻可见: [1 分] A
D.语言重复,声低断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中医诊断学 Z 作业 3 《中医诊断学Z〉第3次作业
A 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妇女带下色白,清稀如涕,无臭味,多属 : A. 脾虚湿注 2. 口甜而粘多属: B. 脾胃湿热
3. 入睡后汗出,醒时汗止,称为: D. 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