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黄宗羲政治观的闪光点主要体现在能够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付诸实践,构筑了传统民本政治通往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桥梁。这是因为黄宗羲的思想( ) A. 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B. 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
C. 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来源之一 D. 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2.《亭林文集》中载:“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这表明作者( ) A. 倡导经世致用 B. 反对诗文创作
C. 极力尊崇道统 D. 抨击八股取士
3.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是他向汉武帝提出( )
A. 天人感应学说 B. 君权神授学说
C. 独尊儒术建议 D. 崇尚法制主张
4.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学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董仲舒倡导的下列观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春秋大一统” B.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 “三纲五常” D. 设立太学
5.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 A. 墨家学说 B. 法家学说
C. 黄老之学 D. 大一统思想
6.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人类精神的大觉醒”产生的条件有( ) ①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新发展 ①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A. ①①① B. ①①①
①分裂割据,社会矛盾尖锐复杂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C. ①①① D. ①①①
7.宋代以后六七百年,朱熹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 儒学复兴运动的发展和深入
B. “仁、义、礼、智”的思想深入民心
C. 朱熹的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D. 心学理论的兴起和日益发展
8.魏晋时期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儒学的困境是由于( ) ①佛教盛行 ①道家学说广泛传播 A. ①① B. ①①
①儒学失去了正统思想的地位 ①佛教代替儒教成为正统思想 C. ①① D. ①①
9.王夫之提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批判“存天理,灭人欲”,还要求富民大贾成为“国之司命”。这些思想主张( )
A. 反映当时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B. 反映封建专制主义有所动摇
C. 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D. 反映工商业发展后市民的一些要求
10.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他还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王夫之对“理”的阐述( ) 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 ①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 A. ①① B. ①①
①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 ①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C. ①① D. ①①
11.针对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氏用“八佾舞”,孔子表示反对,主张“克己复礼”,其实质是( ) A. 提高个人修养 B. 维护传统礼制
C. 扭转天下乱局 D. 规范人际交往
12.原始儒家的君臣关系是以“义合”,所谓“从道不从君”,但汉武帝时历史上第
一个“封侯拜相”的儒生公孙弘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史记》载:“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 反映了( )
A. 儒学在民间成为“显学” B. 公孙弘并非真儒者
C. 儒学的法家化和政治化 D. 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13.春秋时期的孔子与老子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以下关于两者思想的区别正确的是( ) ①政治上孔子主张“德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①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老子的哲学中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①孔子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老子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A. 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14.明代法律规定:“其夫殴妻,非折伤,勿论;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明代婚姻观理学色彩浓厚 B. 明代基本实现了男女平等
C. 明代政府鼓励寡妇改嫁 D. 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
15.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 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
C. 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方镇》中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黄宗羲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 A. 主张推行郡国并行制度 B. 扩大地方权力,限制中央集权
C. 深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 D. 设方镇以克服郡县制度的弊端
17.顾炎武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思想,主要是为了( ) A. 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 B.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C. 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D. 通过继承和创新来发展儒家学说
18.《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由此可见,老子主张的治国秘诀是( ) A. 为政以德 B. 无为而治
C. 兼爱、非攻 D. 严刑峻法
19.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遵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政治效果是( ) A. 巩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 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 形成“天人感应”的政治观
20.下图人物的思想对后世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①无为而治,知足不争 ①克己复礼,主张正名 ①小国寡民,结绳而用 ①有教无类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韩愈《原道》
材料二 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 ——欧阳修《本论》
材料三 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 ——朱熹《答陈卫道》
(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入于佛”? (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
(3)材料三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
材料二 他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他又说:“气者,理之依也。” 材料三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材料一中黄宗羲的比喻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2)材料二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的独到之处何在?
(3)材料三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提出了哪两者之间的区别?后人是如何高度概括他的这种主张的?
23.在孔子已远逝于我们两千余年的今天,“孔子热”成了一道鲜明的文化景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5年9月28日,即孔子的诞辰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国际儒学联合会和台湾孔孟学会等单位将联合举行“海峡两岸同祭孔”活动。此前的9月23日,孔子标准像在山东曲阜正式发布。一
百多所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兴建、国学专家呼吁将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人大代表建议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现代课堂开讲四书五经……
材料二 2009年9月24日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四届会员大会在北京召开。2009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孔子教育奖”、“孔子文化奖”、“孔子旅游奖”颁奖典礼,9月27日在曲阜杏坛剧场举行。本届孔子文化节以“纪念先哲孔子,弘扬传统文化,实践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为主题。 请回答:
(1)“国学专家呼吁将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的根据主要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学代表有哪些思想主张有助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
(3)对于“孔子热”的兴起,有人认为这代表了中国人向传统文化的回归,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4)今天,我们纪念孔子,但孔子的思想是否已远离了现代生活?请举例说明。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落后的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据《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一面。 ——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请完成: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2)材料一、材料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仁学产生在早期宗法制崩溃、氏族统治体系彻底瓦解时期,它无疑带有那个时代氏族贵族深重烙印。……自原始巫史文化(礼仪)崩溃以后,孔子是提出这种新的模式的第一人。尽管不一定自觉意识到,但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以“人情味”(社会性)的亲子之爱为辐射核心扩展为对外的人道主义和对内的理想人格,它确乎构成了一个具有实践性格而不待外求的心理模式。孔子通过教诲学生,“删定”诗书,使这个模式产生了社会影响,并日益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关系、习惯、风俗、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中,通过传播、熏陶和教育,在时空中蔓延开来。对待人生、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服从理性的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辨,重人事轻鬼神,善于协调群体,在人事日用中保持情欲的满足与平衡,避开反理性的炽热狂迷和愚盲服从……,它终于成为汉民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