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④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

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⑥名行⑦ , 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子人多树⑧之,为庭实⑨焉。

【注】①本:根。②善建不拔: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③中立不衡: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④体道:体悟仁德。⑤虚受: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⑥砥碗:磨炼。⑦名行:名节操行。⑧树:栽植。⑨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

(1)下列成语中“是”的含义与文中“夫如是”中“是”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实事求是 B.唯利是图 C.各行其是 D.比比皆是

(2)文章从竹之“本固”“________”“心空”“________”四个方面启发君子之“思”,气势磅礴;使用________的写作手法,以竹的特征象征君子的品质,物我交融。 【答案】 (1)D

(2)性直;节贞;托物言志

【解析】【分析】(1)“夫如是”中“是”的意思是“这样”,A项,对,合理,与“非”相对;B项,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C项,认为对;D项,这样;故选D。 (2)结合本文的内容,从关键语句“竹本固”“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似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可知,是由竹的本固、性直、心空和节贞四个方面联想到君子之德。作者通过描写竹子的美德,来象征君子的美好品德,属于象征(托物言志)的写法。 故答案为:⑴D

⑵ 性直 ; 节贞 ; 托物言志

【点评】⑴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展开的引申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本文作者通过描写竹子的美德,来象征君子的美好品德,属于象征(托物言志)的写法。 【附参考译文】

竹子像贤能的人,为什么呢?竹根深固,根本深固有利于培养德操,有修养的人看到它的根,就会想到善于树立德操坚贞不拔的人。竹身剐直,刚直不阿有利于立身,有修养的人看到竹身,就会想到立身刚正不偏倚的人。竹心虚空,内心虚空有利于体察天地之道,有修养的人看到竹心,就会想到谦冲虚静处世的人。竹节坚贞,坚贞有利于树立志向,有修养的人看到竹节,就会想到磨砺自身名节在顺境逆境中都保持一致的人。像这样,所以有修养的人大多喜欢种植它来充实庭院。

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是非木柿/如是再啮 B.尔辈不能究物理/唯手熟尔 C.遂反溯流逆上矣/肃遂拜蒙母 D.但知其一/但微颔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寺院的僧人一开始认为石兽顺流而下,往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 B.讲学家认为沙性松浮,石兽埋在沙里,越沉越深,应该在原地深处找。 C.老河兵认为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从上游寻找,最终果然找到它们。 D.作者认为天下的事情不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应该实事求是。 【答案】 (1)B

(2)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3)A

【解析】【分析】(1)A.是:两个“是”都是古今异义词,是代词,解释为“这”“此”。B.尔:第一个是代词,解释为“你”“你们”;第二个是语气助词,表限止语气,解释为“罢了”。C.遂:两个“遂”都是副词,表承接关系,解释为“就”“于是”。D.但两个“但”都是副词,表仅限于某个范围内,解释为“只”“只是”。故选B。

(2)本句中,“求之下流”,“求之地中”是倒装句、省略句,翻译时补充调整为“(于)下流求之”“(于)地中求之”;“下流”指的是水的下游;“固”意思是本来;“颠”意思是“颠倒”“错乱”。

(3)从文中第一段“众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可知,一开始,僧人们是在原地水中寻找石兽,没有找到后,才到下游去寻找,所以选项A的表述错误。故答案选A。 故答案为:⑴B;

⑵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⑶A。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

意思;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即可做出选择。 【参考译文】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8.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欢守志

王欢①字君厚,乐陵②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③ , 不营④产业,常丐食诵《诗》

⑤ , 虽家无斗储⑥ , 意怡如⑦也。其妻患之,或⑧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

“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⑨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⑩。

【注】①王欢:晋朝人。②乐陵:地名。③专精耽学:专心研究学问。④营:谋求。⑤《诗》:《诗经》。⑥斗储:一斗粮的贮存。⑦如: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⑧或:有一次。⑨哂(shěn):讥笑。⑩通儒:通晓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下列划线字词的用法相近的一项是( ) A.遂为通儒 遂反溯流逆上矣 B.时闻者多哂之 何陋之有 C.欢笑而谓之曰 而钱不湿 D.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卿今者才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王欢最终成为一位博学大儒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D

(2)王欢却更坚定他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3)“安贫乐道”“坚守志向”“学习专一”

【解析】【分析】(1)A项,遂为通儒/遂反溯流逆上矣(最终/于是,就);B项,时闻者多哂之/何陋之有(代词,他/提宾标志);C项,欢笑而谓之曰/而钱不湿(表修饰/表转折);D项,卿不闻朱买臣妻邪/卿今者才略(你/你)。故选D。

(2)此在此题中,要注意“弥(更)、固(巩固,指志向坚定)、遂(最终,终于)”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住文章中的“安贫乐道,专精耽学”“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欢守志弥固”来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⑴D

⑵ 王欢却更坚定他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⑶ “安贫乐道”“坚守志向”“学习专一”

【点评】⑴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展开的引申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

⑵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⑶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附参考译文】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

(1)解释下面句划线的词语。( ) ①阅十余岁________ ②山门圮于河________ ③卒逢暴雨________ ④伯牙善鼓琴________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吾于何逃声哉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②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5)“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乙)中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知音的语句是:“________”;(甲)中“________ ”也可谓老河兵堪称是石兽的“知音”。 【答案】 (1)经历(经过);倒塌;通“猝”,突然;擅长或善于 (2)隐藏;逃跑;事物的道理;物理学 (3)D

(4)①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②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5)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当求之于上流。(或:遂反溯流逆上矣)

【解析】【分析】(1)“阅十余岁”翻译为“过了十多年”,“阅”意思是“经过”。“ 山门圮于河”翻译为“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圮”意思是“倒塌”。“ 卒逢暴雨”翻译为“突然遇上暴雨”,“卒”同“猝”意思是“突然”。“ 伯牙善鼓琴”翻译为“伯牙擅长弹琴”,“善”意思是“善于”。

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

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④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⑤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⑥名行⑦,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子人多树⑧之,为庭实⑨焉。【注】①本:根。②善建不拔: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③中立不衡: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④体道:体悟仁德。⑤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weuz4o5di0fvam2gyzr6h1tx45dea007i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